栗江電灌站提質改造投入抗旱 衡南縣4.55萬畝農作物「解渴」

華聲在線8月10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見習記者 成俊峰 通訊員 譚建設)8月10日,驕日似火,記者隨衡陽市水利局特邀檢查驗收代表來到衡南縣慄江鎮界牌村。只見田間串串稻穗顆粒飽滿,涓涓注入農田的水流在陽光下閃閃發光。

入夏以來,衡陽市持續高溫,多地久旱無雨,給當地農業生產帶來不利影響。“從7月6日到現在,我們持續抗旱33天,多虧了今年提質改造的慄江電灌站,現在旱情得到緩解,今年又會是個豐收年。”界牌村“種糧大戶”王元友看著自家240餘畝水田長勢喜人,笑著說道。

據慄江電灌站站長謝朝暉介紹,慄江電灌站建於1984年,是衡陽市最大的電力提灌工程,主要灌溉衡南縣慄江、松江、硫市等3個鄉鎮。但是,由於設計、施工等方面缺陷,過去沒能發揮預期作用。

“針對這一情況,衡陽市水利局特地組建整改領導小組,確定整改清單,編制整改技術方案,還委聘國家泵站工程專家、水利部稽查專家及機電設備檢測機構,對泵站機電設備進行技術分析修復。”謝朝暉說,今年6月,又投入200萬元用於工程整改,提質改造後的泵站比往年能耗降低、效率提高,單機水量增大,預計今年將節約抗旱電費近8萬元。

如今,慄江電灌站啟動10臺工程裝機。在轟隆隆的機械運轉聲中,流水滾滾順渠而下,最後汩汩注入水田。沿線3個鄉鎮共4.55萬畝農作物灌溉得到保障,再也不怕“沒水喝”了。

“多虧這及時水,加上今年太陽大、溫度高,我家西瓜特別甜!”離電灌站不遠處的西瓜地裡,村民王熹鳳欣喜地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