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血不造血:轉型迷途

中國企業在接受風險資本時,無不以賣血求發展、以股份換資金、以股份換技術、以股份換管理。然而,這是美好的願景,發展並不是單線條的軌道。沒有核心競爭力就沒有市場、資金、技術、管理都無能為力。核心競爭力就是一個企業的造血功能。

風險資本的訴求是在最短的時間裡追逐最大的利潤。在不影響利益獲得的情況下,企業是否能夠自我造血、能否持續發展,都不在資本的考慮範圍之內。

資本是興奮劑,也是迷魂散,會使企業跑馬圈地卻失於精耕細作,拓展突破卻迷失方向,急於求成卻曇花一現。

賣血後不能造血,最終只有流血犧牲。

賣血不造血:轉型迷途

一旦上了逐利的高速路,企業就不要再奢望喘息休憩或緩衝徘徊的時刻了,因為資本不會給予企業任何停歇的機會。

上市是一個企業發展時速的分界點,無法繼續拓展市場份額,就必須不停尋找新的盈利機會。有不少的企業,上市前依靠某個專業領域獲得驚人的利潤額,當發展到達頂峰,轉型刻不容緩,卻無奈輾轉奔波,尋尋覓覓,迷失自我。

轉型,是一個備受煎熬與折磨的時期,可以是柳暗花明,也有可能是窮途末路。

UT斯達康是一家帶著洋帽子的中國企業,它在美國註冊,由中國留美學生吳鷹、陸弘創立。20世紀90年代的中國,互聯網事業幾乎是無人開墾的處女地,UT斯達康致力於在中國境內發展互聯網接入業務。

成立後不久,UT斯達康便獲得了來自日本投資公司的第一筆風險投資。之後,UT斯達康在中國境內不斷地尋找機會與空間,小打小鬧。但讓人吃驚的是,這家中國人創立的未成氣候的企業,之後又接二連三地獲得日本投資巨頭的豪氣注資,總計超過1.2億美元。

當時,百度的李彥宏、搜狐的張朝陽也正在美國,抱著商業計劃書尋找風險投資,四處碰壁,保守艱辛。UT斯達康為何能此般幸運呢?。

其實,UT斯達康的所有風險資金,都來自統一價公司--日本軟銀集團。在這投資大事件的背後,有著一個不為認知的故事。

在美國留學時,UT斯達康創始人之一陸弘亮在一家冰激凌店打工,遇到刁鑽的日本客人,巧妙應對後,陸弘亮給客人留下了深刻印象。這位客人就是日本軟銀集團創立人孫正義。

畢業後的陸弘亮,在孫正義的邀請下加盟了其在美創辦的軟件公司。陸弘亮才華出眾,深得孫正義歡心。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孫正義突然身患重疾,接到了醫生的“死亡通知書”,於是孫正義決定把自己的公司賣給陸弘亮,將未竟的事業託付於他。

幸運之神降臨,孫正義疾愈新生,決定重出江湖,創辦軟銀集團,有情有義的陸弘亮給予慷慨支持。一段莫逆之交因此歷久彌深。

可以說,軟銀集團對UT斯達康的傾情資助,帶著很大的感情成分。這充滿義氣與溫情的故事,在冷酷與勢利的資本市場,顯得有些格格不入。

在軟銀的權利支持下,UT斯達康迅速發力,並找到“小靈通”給UT作為主力業務,一個在國外被淘汰的技術,在中國市場卻有著現貨的生命力,很快獲得中國電信和網通的力挺。1998年,“小靈通”給UT斯達康帶來了1億美元的銷售額,第二年便上升到1.85億美元。如此發展速度,在見慣了美國互聯網公司一夜暴富的神話的吳鷹、陸弘亮眼中,再加上軟銀一如既往的支持,上市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2000年3月,UT斯達康於納斯達克上市,在當時美國互聯網的寒潮中獨領風騷。

隨著“小靈通”在中國市場的興起,UT斯達康連續17個季度打破了華爾街的增長預期。2004年年底,UT斯達康中國區員工達到8200人,全年銷售額近27億美元。

神話沒有持續。2004年第四季度,UT斯達康出現了上市後第一次虧損。在2005年前後,“小靈通”網絡基本普及,用戶達到頂峰,3G業務成為中國電信領域的新寵。

轉型迫在眉睫。其實,“小靈通”遲早會面臨淘汰隕落的結局,這是吳鷹、陸弘亮心知肚明的事情,只是沒料到這一天會如此之快。

早在2003年,吳鷹當選為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時,頒獎嘉賓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張維迎院長提問:“小靈通之後你靠什麼活?”

賣血不造血:轉型迷途

隨著“小靈通”業務的大幅縮水,2005年、2006年UT斯達康大量裁員,並開始賣掉有關資產。與此同時,UT斯達康公司高層周韻寧跳槽到谷歌中國。

從2004年開始,UT斯達康著手發展CDMA書記終端業務與IPTV網絡電視業務。但雪上加霜的是,UT斯達康權利開發的歐洲版本WCDMA業務,隨著國內信息產業部關於“TD-SCDMA成為國家標準”的公佈,頓時前功盡棄。

UT斯達康走上了無可挽回的下坡路,時刻面臨被摘牌、被退市的危機。“發佈虛假報告認為抬高股價遭起訴”、“行賄海外官員遭罰款”等醜聞接連被爆出。2010年UT斯達康將國際運營總部遷至北京,期待戰略重組走出困境。

生於安樂,死於憂患。正是因為在軟銀孫正義的強力資本支持下,UT斯達康沒有任何後顧之憂,肆無忌憚地勇往直前。因此,當懸崖募然橫亙在路中央,高速奔馳的UT斯達康因為強大的慣性而一時無法收住腳步。

如果UT斯達康能在上市巔峰時期保持應有的憂患意識,及時開發新領域的產品,留給自己足夠的緩衝時間,那麼轉型之困早已化解。

同樣轉型迷途中跌跌撞撞的還有盛大網絡。

賣血不造血:轉型迷途

2003年,盛大網絡作為一家網遊公司,唯一的遊戲是從韓國租賃來的《傳奇》。在上市前,盛大與《傳奇》的母公司Actoz交惡,賴以為生的局面一度面臨危機,在風投眼中盛大岌岌可危。好在“救火隊員”軟銀賽富及時到來,幾經調解,雙方和解。在軟銀賽富注資下,2004年5月盛大上市。起初,納斯達克對這位來客並不看好,直到三個月後,盛大財報顯示利潤驚人,陳天橋和盛大才得以揚眉吐氣。

陳天橋何等精明,他深知,是《傳奇》在中國的風靡成就了盛大暫時的輝煌,如不拓展新業務,擺脫對《傳奇》的單一依賴,輝煌註定難以持續。於是,陳天橋給盛大定了一個宏大的轉型目標---從單一的網遊公司向迪士尼式的傳媒娛樂帝國邁進。

上市後第二年的春天,正值新浪股票大跌。在風投高盛的協助下,盛大網絡向門戶網站新浪張開了虎口,大筆吃進新浪股票,成為新浪第一個股東。可惜的是,因為新浪設定了“毒丸計劃”,盛大的收購計劃最終成為黃粱一夢。

然而,陳天橋沒有停止轉型的腳步。

為了減少國外網遊的依賴,盛大重金投入自主研發遊戲,《傳奇世界》、《瘋狂賽車》、《夢幻國度》、《星辰變》等遊戲相繼亮相,並向海外地區推廣。但是,隨著騰訊、網易等競爭對手向網遊進軍,不僅一家獨大的鉅變被打破,盛大也被後來者超越,淪落到當時全國第三的境地。

2008年盛大文學宣告成立,一舉打造中國網絡文學知名品牌。但由於廣告收入和閱讀下載付費不“給力”,直到2011年第二年度,盛大文學依然淨虧1050萬元。盛大文學原定於2011年年中赴美上市的計劃,因中國概念股信用危機而被淘汰。

另一方面,2009年盛大全資收購的視頻網站酷6網,一直處於虧損狀態,據摩根士丹利預測分析酷6網在盛大的領導下也走向轉型--放棄長視頻主攻社區。

2009年,盛大聯合湖南廣電,成立了華影盛視,“娛樂選秀教母”龍丹妮擔任CEO。之後,在許徐克的《龍門飛甲》、湖南衛視的《新還珠格格》等影視劇的投資商中,都有華帝盛視相連的版權購買和分銷商盛世驕陽,已於2011年5月停止了版權購買。

另外,轉型中的盛大慌亂不堪,對支付寶、雲計算和LBS(基於位置服務)等業務都有插手。

2011年9月盛大網絡第二季度淨利潤再次下滑,並創下盛大運營利潤率的歷史新低。

網遊老大地位不保、新業務處處受阻,加上面臨不斷增長的利潤壓力,盛大內外交困。盛大網絡的轉型之路任重道遠,只是不知道,資本於市場留給盛大的轉型期還有多久。

2009年,當中國企業身處經濟危機泥潭時,馬雲向媒體說:“目前世界缺的不是錢,商業社會缺失的是企業家的精神、夢想和價值觀,是價值觀的缺失,是夢想的缺失。失去了夢想的企業,再成功也只是物質性的成功,並非追夢者的成功。”

“永遠不要忘記創業第一天的夢想”,這是馬雲曾無數次提及的企業精神。的確,對物質的貪婪也許能產生一時的衝動,但更多的缺失矇蔽與迷陷;而真正的夢想能帶來激情,也能帶來鎮靜。只有對夢想的堅守才能在鬧中取靜,在艱難時堅強,在誘惑前理性,在迷途裡尋找真正的方向。

盛大的迷狂,其本質是一種壓力,資本回報的壓力,發展速度的壓力。重壓之下盛大產生了“唯利是圖”、“心機亂投醫”的慌張與無措,已經無法潛心於發展本業,追逐最初的創業理想了。

英國哲學家科林伍德曾這樣告誡世人:“我們出發得太遠,以至於忘記了當初出發的目的。”

賣血不造血:轉型迷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