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東昌之戰,朱棣愛將張玉是怎麼死的

作者按語:部分史實,部分演繹,槓精冷靜。

明建文二年,冬,東昌城外。

一場廝殺剛剛結束,南北大軍均已退去,寂靜得有些可怕。地上橫七豎八躺著死去的士兵,流淌的血已經開始凝固,丟棄的盾牌、盔甲、刀槍隨處可見,在即將到來的夜幕前發著暗暗的寒光。雨開始星星點點落下砸在倒下的士兵身體上,在冬季寒冷的空氣中顯得更加冰冷,與白天的血與火形成鮮明對比。

一個士兵趴在那裡,他以為自己死了,可在雨水的澆灌後清醒起來。他摸了摸胸口,南軍的長矛從側面刺穿了他的鎧甲,但僅此而已。他用盡力氣推開趴在上面的南軍士兵,回頭看了看遠處的東昌城,南軍的火把光明,遲疑了一下,然後緩緩向北爬去。

在寒冷的雨中不知走多久,終於看到燕軍的旗幟,然後便失去知覺。再次醒來,面前是一名醫官。醫官看到士兵甲醒來後沒有說話,轉身便走出軍帳,不大一會,一個僧人打扮的人走了進來。此人,橫眉、三角眼,透出股股寒光,一臉的兇相令人顫抖。士兵並非不認識這個和尚,道衍,燕王朱棣身邊的得力謀士。

沒等說話,道衍先開口了:“你是張玉將軍身邊的人?”

“是的,先生。”士兵低著頭回答。

“你抬起頭回答我,張玉將軍現在在哪,死了、逃了、還是降了?” 道衍問。

“死了,我親眼所見。”士兵回答。

聽到這話道衍沉默了一會,然後開口說:“跟我來”。

說著士兵起身跟隨著這個和尚走出醫官的軍帳,穿過整個軍營,來到一個很大的軍帳前。士兵知道,這是中軍大帳,朱棣的地方,從謀反開始命運就跟這個人綁在一起,成功了不見得有富貴,但是失敗了一定會陪這個人去死。

“你在此等候,讓你進時你再進來。”說完道衍就一頭扎進帳中。

大約過了半個時辰,裡面走出一名侍者傳話讓進去。士兵開始有些緊張,這些年來,雖一直在燕王的軍中,但從未進過燕王府更沒見過其本人,之前見得最大的人物還是先鋒將軍張玉,即使這樣也不是每一個士兵都有機會見到。這次直接看到王爺,士兵不由有些發抖,他抖了抖身上的塵土,整理了下衣物,低頭跟著侍者走了進去。

出乎意料的是,燕王並非士兵想得高高在上,而是在士兵進帳後主動走上前,握住士兵的手,顯得格外熱情:“辛苦你了,東昌之戰,多虧兄弟齊心用命,才有孤王的生還之路,否則這次靖難早已結束。”朱棣一邊拍著士兵的肩膀一邊指著左側的椅子說:“來,坐,坐。”

士兵被突如其來的崇高待遇弄得有些懵,戰戰兢兢的走到椅子前面,只坐了椅子三分之一的地方,依然低著頭。

“你在張玉軍中?”朱棣問。

“是的,張玉先鋒馬軍營的。”士兵又站起來答。

“坐,坐!”朱棣擺了擺手示意士兵坐下,繼續問:“當日我軍與南軍盛庸對陣,張玉本應進攻左路,為何陷入對方中軍包圍之中?”

“是為救殿下您。”士兵答。

“救我?可當時我已經脫離包圍。”朱棣有些疑惑。

“那一日,我就在張玉身邊。當日我軍奉命進攻左路,在張將軍的帶領下左路順風順水,斬殺敵軍無數,眼看就要突破南軍防線時,傳令兵跑來說燕王被困中路,有危險。張玉將軍沒有猶豫,大喊戰可失,中軍主帥不能丟,命我們撤回,直奔中路解救燕王您。”

“張玉又是怎麼死的呢?”朱棣問。

“我們衝進去之後,沒有看到燕王。當時人多很混亂,張將軍就帶我們繼續往深處衝,怎料是南軍盛庸的計謀,我們被圍得水洩不通,後方弓弩、火器齊射。馬受驚躍起,張將軍跌落撞到石頭上,很快便死掉了。全軍僅有我一人僥倖生還。”士兵答。

“摔死的?”朱棣問。

“是的,摔死的。”

朱棣沒有再問,熱情地將士兵送出帳外,徑直走入內帳。

沒幾日,張玉的屍體被尋回,朱棣帶領軍中將軍、謀士在山坡上為張玉建了一座大墳,期間慷慨激昂講了一些復仇的話便獨自離去。

道衍見狀已猜出一二,走上前去問:“殿下何必如此傷心?”

“張玉自我起兵以來逢陣必在,攻無不克,此次靖難他是首功。如今離去,我怎能不傷心。”

“僅這些?” 道衍問。

朱棣回頭看了看這個三角眼的野心家:“果然瞞不過先生,剛才祭奠之時,我看到將軍們有些膽怯了、眼中流露出的是悲觀,這樣的士氣又如何繼續打仗?將軍都是如此,那些混飯吃的士兵豈不是更沒了信心?”

“士氣的問題並不難,有一人可以解決。”

朱棣突然眼中放出光芒,急切地問:“誰?”

道衍站住指著後面張玉的墳說:“他,張玉。”

朱棣憂慮的不是沒有道理,東昌之戰後整個燕軍的士氣受到很大影響,整個軍營瀰漫著失敗的氣氛。軍中很多士兵、校尉甚至將軍都謀劃著怎麼逃跑或是乾脆直接投奔南軍,畢竟建文帝那才是正統,跟著藩王謀反不會有前途,是要掉腦袋的。

那個逃回的士兵也一樣,一回到軍帳首先想到的不是朱棣的“平易近人”,而是自己的小命,在判斷了下形勢後得出一個結論----“死定了”。於是,趕快收拾東西,選一個日子,趁夜逃跑成為必然選項。

正在士兵收拾衣物時,一個僧人走了進來,不用看,是道衍。士兵趕忙跪下。

道衍看著那些衣物:“你在張玉軍中什麼職務?”

“我是張將軍先鋒馬軍營的長槍手,無職務。”

“給你個千戶,你接得住嗎?” 道衍環顧四周,然後問。

士兵以為道衍看到收拾的衣物生氣了,故意諷刺自己,於是惶恐答曰:“先生饒命。”

“幫燕王做件事,然後給你個千戶,一輩子榮華,你願不願意?” 道衍沒有理會士兵的話。

“張將軍已死,對我軍打擊甚大。全軍士氣低落,沒有勝利的信心,也就不會再有勝利。燕王需要激發軍中的士氣,而你是能找到的張將軍身邊的人,讓你去軍中各營巡講,把張將軍良好的個人品質、英勇的作戰的風格和敵人的邪惡講出來,激發大家的憤怒,點燃每個人的復仇之火。” 道衍說。

士兵還沒有答應,僅是在低著頭開始謀算時,道衍遞過來一張紙,說:“按照上面寫的講就可以了。”

士兵接過紙,認真閱讀了一遍,更加疑惑:“先生,張將軍去中路是得知燕王被困,才不得已撤軍,撤軍是為了救燕王。而這上面寫的是張將軍在左路找不到戰機,按軍規本可以撤回,但是看到中路有破綻,主動加入中路戰鬥,參戰是因對敵人的仇恨。這不是事實啊,先生。”

“利益面前,事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什麼更有用。如果說是為了救燕王,大家肯定有人覺得是燕王自己被困連累了張玉,大家會把責任推到主帥身上,那豈不是士氣更加低落。而說他是主動參與其他戰鬥,則可以表揚主動工作的態度。”

士兵又指著紙上另一處問:“先生,張將軍是因戰馬被火器所驚,跌落馬下摔死的。可是這上面寫,張玉身先士卒,衝入敵陣,親斬南軍四十餘級,身中弓弩、火銃三十餘處,其中左眼已被擊碎,仍大喊殺賊。後被困土坡,南軍先後排五人勸降,張玉均怒斥來使,稱先皇本意將皇位傳給燕王無奈建文篡位,今日靖難正是要乾坤歸正,大位奉還。後又衝入敵陣,殺敵數十後,被刺身亡,死時面北而拜。”

道衍笑了:“張玉已經死了,事實怎麼死很重要嗎?重要的是我們讓他怎麼死。跌落馬下死,太顯平庸。而斬敵四十而死才能顯出其英勇無畏,斥責敵軍才能凸顯燕王靖難的正當、合法,這樣大家的憤怒和對靖難的信心就能激發出來。”

士兵又問:“去各營中巡講,只有我一個人嗎?”

“顯然不是,你們將是一個宣傳隊伍,從工作、道德、家庭等層次全方位宣傳。我們還安排了張將軍的夫人、兒子,從生活方面宣傳,稱其是個不飲酒、不進女色、熱愛文學的儒將……。我要讓所有的人都相信,張玉是個勤奮愛家,勇敢無畏的好人,而盛庸才是謀逆。” 道衍又答。

“這也不是真的,至少我知道他喝酒。”士兵說。

“我說的就是事實,而你說的只是傳言。” 道衍笑著站起身,走出帳外。

作者簡介: 一線公訴人,原法官、檢察官、現檢察官助理,個人微信公眾號:律檢小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