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人常得謗”,無私為公家做事,盡心盡力的人,一定要多去支持

“善人常得謗”,無私為公家做事,盡心盡力的人,一定要多去支持

嘉興屠康僖公在監獄任職期間,為不少囚犯平反,做了善事,然後他時時都在關注怎麼讓更多的人受益,所以接著又向他的領導稟告:“在京城還有不少受冤屈的老百姓。整個國家這麼大,人民這麼多,怎麼可能沒有冤枉的人呢?”並建議道:“應該每五年就派一批減刑官到全國各地去核實,詳查所有的案件,瞭解真實案情,不合理的趕快平反。”

我們當下屬的,一來要把問題講清楚,再來,還要有好的建議。尚書向上奏明瞭此事,上面採納了他這個建議,而且他也在減刑官的行列當中。他這麼去做,受益的就不只有十餘人了,可能是百千萬人。

後夢到一位神明告訴他:“你本來命中沒有孩子,可是你減刑的這個建議跟上天好生之德相應,所以老天爺賜給你三個兒子。”後來他的太太果然懷孕了,生了三個兒子,都當了很大的官,整個家族非常顯赫、興盛。這是平反冤獄的善報。

有人會說:“我也不是監獄的長官,這個福能修嗎?”經典沒有一句不能用在我們的生活,大家要了解,凡事不是隻看行為,更要看心地。

你身邊的人被人家冤枉了,被人家毀謗了,你能講正直的話幫他洗刷清白,就是這種功德。尤其在團體當中,正直的人、盡心盡力的人反而被人家毀謗、批評,有沒有?“善事常易敗,善人常得謗。”大家看歷史當中,整個國家都快要滅亡了,站出來立志扭轉大局的人,有沒有被很多人毀謗?

張居正在明朝“改政吏治”,不要說很多人罵他,甚至很多人要殺他,因為那些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受到很大的影響。而且我們每個人都有個慣性,習慣了這個模式,誰說一改先不舒服,而不是先了解這麼改的利益在哪。“哎呀,幹嗎改呢,這樣不是很好?”大家有沒有講過這樣的話?你還沒有充分了解就不要亂講。你這麼一講,旁邊的人又呼應你,本來是你一個人造業,變十個人造業。

先冷靜瞭解這麼做的用意、長遠的好處在哪,都瞭解了,哪怕還是有不好,不要當眾批評,給當事人建議,讓這些做法更圓滿、更完善。對於無私為公家做事的人,都應該支持、鼓勵。

《感應篇》出於道藏,為公認的道家經典,對中國社會,特別是讀書人影響極大,古本即被題名為“元宰必讀書”。

蔡禮旭老師融會貫通儒釋道三家的根本思想,依循古德教誨,於2010年對《感應篇》作了紮實詳明的解讀,教我們從誠意正心開始,以修身為本,紮好德行的根。

教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作所為乃至起心動念,與聖賢教誨相應,隨順我們本有的性德,而不是隨順自己的習氣,積福積慧,真實地自立立人、自達達人,實現美好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