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同学:人生短暂,选我所爱(下篇)

导语

因为世界那么大想去看一看,K同学毅然放弃国内的大好前程,选择赴美读本科。被心仪的莱斯大学录取后,K没有停止探索自我和探索世界的步伐。人生的故事还很漫长也很精彩,K继续探寻着更多的可能性。

注:想要回顾K同学故事上篇,请戳蓝字☞

K同学:人生短暂,选我所爱(下篇)

寻找自己真正热爱的事

K同学在莱斯大学选的专业是经济学,一个非常稳妥的专业。但当他真正开始上课的,发现这门课的理论偏多,实际操作的案例很少,自己感觉读来无趣。

好在美国大学本科是通识教育,学生读的课程不会只偏向于某一专业,而是文理社科都要学。K同学发现自己对于偏操作类的理科的兴趣要远远大于理论性的专业,于是尝试了不少电子电器工程的课程。

电子电器工程的专业课程既涉及硬件,又需要学习软件类的编程,K同学边学边思考自己兴趣的真正所在,渐渐发现自己对软件的兴趣远远大于硬件,于是大二的时候,坚定地转入计算机专业学习。

我至今非常感谢美国的通识教育,给到我一个自我探索的阶段,看看自己到底喜欢什么课程。而且在美国转专业,比中国容易得多。我高中学的是理科,又修了理科方面的AP课程,而且大一时候上了几乎每一类学科的入门课,所以转专业并不困难。我们学校也有非常多的纯文科转理科的例子。

K同学的这份感慨发自肺腑,美国本科的教育给予了他学术上最大的自由,“其实在大一的时候,大部分人都会文理各选一些课程,所以转专业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学术困难往往来自于课程本身的难度,但学校的教授和学长学姐都很乐意帮忙,第一时间找他们就行。如果课程难度实在太高,还可以利用Drop或者Pass & Fail政策帮助缓解压力。”

Drop或者Pass & Fail政策,可谓是莱斯大学在学术上的特色政策。

Drop指的是自由的选课和扔课。学校充分考虑到大一学生需要时间适应大学生活,所以在开学前两个星期允许学生在网上随意加课或者删课。学生们通常是选了一个课,去上了一两节,觉得不喜欢了,就Drop,然后再选感兴趣的。

“如果上一门自己不喜欢的课,还要为之准备考试或者写Paper,浪费许多宝贵的时间,真的很不值得。”

K同学回忆起自己高中退出竞赛班时被老师的各种劝阻,相比较下,更是感受到了美国大学对于课程选择的宽容。K同学回忆起自己高中退出竞赛班时被老师的各种劝阻,相比较下,更是感受到了美国大学对于课程选择的宽容。

如果说Drop的政策已经让人艳羡,那么Pass & Fail政策绝对是令人感动了。所谓Pass & Fail就是如果学生选择某一门课利用这个政策,那么到了期末,学生的成绩单上只会显示Pass或者Fail,并不会有具体的成绩,所以不会影响GPA。而想要Pass,只需要拿个D- 就可以了!但如果最后的成绩出来,学生拿的是A,那么就可以取消Pass & Fail,这个A会算入GPA。

这个政策特别适合当学生对某门课没有信心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实际学习的表现,选择是否将最后的成绩录入GPA。对于需要适应全新学术环境的国际生而言,简直太贴心了!

当然,美国优秀的大学绝不会只注重学术,莱斯大学更鼓励学生「Work Hard, Play Harder」。课外活动也是探索自我的绝好方式。K同学经常会和小伙伴们一起去钓螃蟹、钓鱼、摘水果,或者去休斯顿的唐人街找正宗的中餐馆。

另外,每周K同学还会去当地的儿童科技馆,带孩子们玩上一天,或者帮助一些贫困的家庭打扫卫生,做做义工。

在美国,义工是一种文化,是每个人都会做的事情。做义工能接触到平时社交圈里接触不到的人,他们往往能给你很大的启发。

K同学回忆了一次去孤儿院的经历,“有一次去孤儿院做志愿者,接触了很多的孤儿。他们完全不像我想象中的那么脆弱,反而大多数都很阳光,对生活和艺术也充满了激情。或许和常人相比他们的童年是有些不幸,但他们积极乐观面对人生的态度太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了。”

K同学的课外活动当中,还有一段当“招生官”的经历。K同学对于自己能进入莱斯大学学习非常的兴奋,于是有了帮助学弟学妹们的想法。正好学校在招聘招生官,他就自告奋勇地去了。

其实不算真正的招生官,因为核心的筛选申请者环节是我无法接触到的。算是校友面试吧,一般是30分钟的视频面试。我会向学生介绍学校,同时也看看申请的学生身上有没有对学校真正的热情。其实过程很轻松,一般也不会筛掉学生,所以学弟学妹们完全不用害怕。展示出自己对于学校的热情就可以了。

K同学:人生短暂,选我所爱(下篇)

留美就业没那么难

众所周知,有数量不少的国际生,在美国读书的目的是为了能找到工作留在美国,或者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再回国。而国际生要留美就业,光鲜亮丽的实习背景必不可少。K同学所在的莱斯大学,学生们在大二就有了找实习的意识。但是,大部分的公司并不喜欢招收一个在专业知识上积累有限的大二学生。

第一份实习是非常难找,但又必须得找。所以我从大二一开始,也就是9月份就开始海投简历。求职的各种渠道也充分利用,比如学校的Career Center,或者linkedIn、Indeed之类的求职网站。只要职位上跟我的背景擦一点边的,就投。一开始找不到大公司的实习没关系,先积累经验,小步快跑呗!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有一家初创公司给了K同学机会。

在初创公司实习的三个月,也是K同学快速成长的三个月。公司在硅谷,急需人手做项目,所以派给K同学的活都是扎扎实实的项目,完全不打杂。逐渐地,K同学不仅了解了科技界的前沿技术和热门话题,也发现了自己在专业知识上的不足。

实习之后,我才领悟到自己在许多地方都很薄弱,学习的时候就更有针对性了。在学校做项目的时候,我会着力培养自己在实用性方面的思考。

有了这第一份实习的积累,到了大三暑假,一些名企的实习就对着K同学敞开了大门。大三暑假的实习,K同学去了投行高盛的科技部门。关于这段实习,还有一个很有趣的故事。

当时高盛在学校有一个项目,就是邀请学生花一天时间去德州分公司参观。我当时觉得机会难得,就报名了。投行自然是很高大上,我对这家公司的印象也很好,于是就投了简历。但当时没有得到回应。过了好久,到了我读大三的9月,他们突然主动联系我,说是有个招聘会让我参加。我还挺诧异的,可能他们的系统里一直有我的简历吧。

K同学微笑地回忆着这段面试经历:“我面了一整天,但德州没有好的职位,他们就把我推荐到了纽约总部。随后我就去纽约总部面试了一整天,大概有三四轮,每轮两个面试官,主要考察的是专业基础知识和一些发散性的思维能力。”

K同学:人生短暂,选我所爱(下篇)

凭着扎实的能力和实习经历,K同学顺利拿到了高盛的实习,大三暑假便开始了投行高大上的工作。“投行确实有很多优秀的人,但是企业文化不是很适合我,太过精英主义和官僚主义了。”K同学对自己的定位永远是那么明确,从不人云亦云,“所以之后找工作,都没有考虑投行。”

到了大四,当同学们开始积极为了找工作而备战时,K同学却选择了读硕士,而且是选择在本校本硕连读。本来他可以通过双修另一个经济管理专业拿到双学位,当时也还差两门课就可以毕业了,但他对剩下的两门课实在提不起兴趣,就选择了放弃。

“虽然双专业看起来挺厉害,但觉得有限的大学时间还不如去学些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所以最后放弃了双专业,多修了些计算机的高级课,并准备考研。”

K同学在面临选择时,永远把是否自己感兴趣、有意义放在首位,敢于选择,舍得放弃。

在积极准备考研的过程中,他发现之前有学长花了四年半就完成了本硕学业,便去讨教经验。原来,本科的毕业与同时开展研究生的学习其实并不矛盾,学生在大四就可以申请研究生,如果被录取了,就可以开始修研究生的课程了。

可以说,K同学是先读研究生的课程,再拿的本科学位。而且当时是他申请的是本校的研究生项目,不需要递交GRE成绩,省了不少精力。

因为决定读研,K同学就多了一个大四暑假可以实习。靠着朋友内推,他去了西雅图的亚马逊。亚马逊是做电商和云服务的,K同学当时在云服务最好的部门,做的是云存储。

K同学:人生短暂,选我所爱(下篇)

短短的12周实习,K同学接触了云储存最尖端的科技,享受着与聪明勤奋的同事并肩作战,倾心于西雅图丰富多彩的户外活动。因为表现出色,K同学最后还拿到亚马逊的Return Offer。

读研还有另一个好处,就是多一次H1B签证的抽签机会。要在美国就业,H1B签证必不可少。研究生在抽签上有优先权,可先进行抽签,如果抽不中,与本科生一起再抽签。所以对于研究生而言,每年就有两次机会可以抽H1B的签证资格。

当然,要获得抽签资格,首先需要找一家愿意为学生办理H1B签证申请的公司。

一般这样的公司,都是实力雄厚的大公司。再退一万步说,对于移民局赋予OPT可以延期24个月的STEM下的专业,也就是研究生毕业后头三年,在美国工作是合法的。但即使H1B名额没有抽到,大公司也会派送员工到国外工作一段时间,再以另一种工作签证的方式调回美国工作。

所以K同学在找正式工作的时候,就找准各种知名公司投。凭借着学术上优秀成绩,以及三份极具分量的实习经历,K同学在Offer季硕果累累。8月份拿到了亚马逊的Return Offer,10月份分别拿到了微软和Google的Offer,每一个Offer都是含金量满满。

在问到在美找工作的经验时,K同学有不少心得:

其实最重要的就是实习。很多来美读硕士的学生,因为美国的硕士项目比较短,毕业时候才开始找实习,那就很难,即使成绩再好也没有用。如果是来美国读本科,我也建议从大二开始找。

在美国找实习是很难,但还是需要积极去面对,先从不知名的小公司开始,这样大三暑假就更有把握找到一份比较好的实习,可以减轻大四找工作的压力。

如果实在找不到,也可以选择回国找,国内的实习经历也是经历。而且,当你实习多了,也就明白自己要什么了。

现在的K同学,从容而自信。美国的求学和工作经历,带给他的是选择的自由,是未来更多的可能性。现在的K同学也已经离开休斯顿这片承载了他四年半回忆的土地,在一个叫硅谷的地方,开启人生的新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