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宮廷膏方的發明人是誰嗎?漢代女御醫義灼!

義妁,出身御醫世家,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有記載的女御醫,被譽為巾幗醫家第一人。除擅針灸之術,還發明瞭專用於調理氣血、美容養顏的潤滋膏方,流傳於世,故有“膏方起於漢唐,源於義灼”之說。

我國曆史上第一位女御醫義灼,除擅針灸之術,在為孝景皇太后王娡做專職保健御醫期間,還發明瞭專用於調理氣血、美容養顏的潤滋膏方,流傳於世,故有“膏方起於漢唐,源於義灼”之說。

孝景皇太后王娡為漢武帝劉徹的生母,為身為“庶子”的劉徹登上幾乎沒有希望的皇位掃清了所有障礙,立下了至偉之功,(電視劇《大漢天子》、《美人心計》都描繪了這段歷史)。據《史記》記載,王娡年輕時眉如彎月,鳳目細長,唇似櫻桃,膚若凝脂,是宮中挑一挑二的“王美人”。但由於長期處於宮中勞心傷神的生活,她在被冊封太后時,已是耗掉大半心神,造成身體極度虛弱,不到40歲,就面黃肌糙,老態初現。

你知道宮廷膏方的發明人是誰嗎?漢代女御醫義灼!

作為兒子的漢武帝看在眼裡急在心裡,詔令天下為皇太后選拔“專職保健醫”,義灼因醫術高超被漢武帝詔入宮,專為皇太后王娡治病保健。義灼經過診斷,確定皇太后是因氣血不足造成的肝腎虛損,於是先從溫腎補血開始調治,加強皇太后的腎臟功能,補足血氣,從而達到提升體質、潤膚養顏的目的。義灼在太醫院的尚藥局裡精選上等藥材,精心配製,並每天親自為皇太后熬製湯藥,皇太后服用一段時間後,效果極好,感覺到氣力恢復不少,臉色也變得紅潤起來。皇太后服用湯劑一段時間以後,雖然感覺效果不錯,但實在是難以下嚥,每次喝藥都面露苦色。義灼為此苦心鑽研,翻醫書、查醫案,終於,她在伊尹的《湯液經法》中得到啟發:"以鼎調羹""調和五味"。於是,她在給皇太后配製的藥劑里加入益氣補血的紅棗等輔料,反覆濃煎,熬成膏狀,不僅增強藥性,而且潤滑入口,皇太后服用後大為讚賞,不僅重重地賞賜了義灼,而且還主動要漢武帝把義灼的弟弟義縱任命為中郎,補上黨郡中令(義縱不負眾望,以政績突出後升為河內都尉)。

而中藥的一個主要劑型——膏方(內服滋補膏)由此誕生,同時,膏方以具有補虛和治病兩大特點被皇家貴族青睞,尤其是經過明朝鶴年堂的改進發展,更成為宮廷最受歡迎的高級滋補調理品,後世的武則天、楊貴妃、慈禧太后也多用滋補膏方養氣補血、潤膚養顏。

你知道宮廷膏方的發明人是誰嗎?漢代女御醫義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