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鴻禕:這4件事都做不好,別指望公司能賺錢

周鸿祎:这4件事都做不好,别指望公司能赚钱

周鴻禕認為,很多大學生在剛畢業時,會對這個社會產生很多不切實際的幻想。這或許是一種理想主義,比如要研發某種足以改變世界的產品,或者要創立公司賺大錢。

“我覺得,有些理想主義無疑是件好事,但同時要有現實主義的做事方法。正如在仰望星空的同時,仍需腳踏實地。”

本文摘編自周鴻禕的《極致產品》,如果你是一個鐵了心想創業的人,那麼,一定要看一看“紅衣教主”20年經驗的系統總結。從你的前期迷茫到中期的壓力……周鴻禕以過來人的經驗幫你一一疏解。

作 者:周鴻禕

編 輯:程靈素

圖 片:視覺中國

來 源:正和島(ID:zhenghedao)

周鸿祎:这4件事都做不好,别指望公司能赚钱

迷茫源於你什麼都不知道

2017年4月,我回母校西安交通大學參加校慶活動。我和很多學弟學妹交流了大學時的一些事情,包括自己創業的故事。

或許是我的故事聽起來容易讓人激情澎湃,不久之後便有一個即將畢業的學弟發郵件給我,說聽了我的分享,覺得自己和我很像,有激情,有衝勁,現在他面臨畢業,想創業,做一個影響力很大的產品。

我問他打算做什麼產品,自己或許能為他提供些經驗和幫助。結果小學弟說他也很迷茫,在網上看到很多人創業時找到了風投,融了不少錢,覺得這是一條不錯的路子。但說到具體的產品方向時,他卻完全沒有概念。

這位小學弟可能並不知道,我的“大學創業故事”還有後半段——大學畢業時,我並沒有繼續創業,而是進入當時國內的一家大型軟件公司方正集團,從最基礎的程序員做起。

之所以做出這種決定,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當時的我也陷入了迷茫。

我在大學時真的是無所畏懼,覺得自己很牛,便義無反顧地創業,這也讓我有機會更深層次地瞭解了創業的內涵。

我發現創業是個大工程,對於當時的我來說有點不切實際。於是我決定先進入一家公司,從基礎做起,學習瞭解一家真正的公司是如何運作的,為未來的創業打下基礎。

很多剛畢業大學生的迷茫,往往來自不切實際的理想主義,也可以說是不切實際的幻想。什麼都不知道,自然就會迷茫。

要想做到不迷茫,做事時就不應該設定脫離實際的宏大目標。創業是條艱辛的道路,如果目標過於宏大,與自身能力存在較大差距,自然無法找到實現目標的有效方法。

比如我的這位學弟想要創業去做個影響全世界的產品,如果他真的這麼做了,那麼很快便會覺得失望,壓力隨之而來。看不到結果和希望的創業,對當事人來說無疑是種煎熬。

因此,

我對小學弟的建議是:在保持一些理想主義的同時,更應該像王健林先生說的那樣“先實現一個小目標”。王健林的小目標是一個億,你也應該針對自身情況設定一個切合實際的小目標。比如,先找到第一份工作,並將之做好。

第一份工作,並不代表任何人的身價,也不代表任何人一輩子的職業,但一定是年輕人步入社會非常重要的一課。

從另一個角度來講,很多人現在經常說“我要去創業”“我要改變世界”,但你連養活自己的本領都不具備,如何改變世界?所以這無疑是一句空話。

創業初期,不管是員工還是老闆,都需要以一當十,創業者更是需要扮演多種角色。

如果你在實際工作中連最基礎的工作都無法勝任,比如,作為產品經理做不好產品,作為工程師寫不好代碼,作為市場公關寫不好文案,那你憑什麼創業成功?

所以,一定要先做好你的第一個產品,編好你的第一行代碼,寫好你的第一個文案。

去找一份工作,把這份工作做得超出行業平均水平,超出其他人的期望,通過這份工作讓自己學會一些技能,然後再去實現理想主義的目標,我覺得這才是年輕人初入社會時比較現實的做法,也是我鼓勵一些優秀的產品經理走上創業道路的原因。

周鸿祎:这4件事都做不好,别指望公司能赚钱

創業不是跑會聽雞湯就能成功的

創業階層固化只是短期現象,從長遠來看,任何階層都會被打破。我還記得在2016年下半年烏鎮互聯網大會之後,就有人提出互聯網已經進入下半場,即將迎來“TMD”(今日頭條、美團點評、滴滴出行)時代。

沒有人能知道20年後會不會真的是“TMD”時代,會不會有新的獨角獸或者孫猴子冒出來。

創業者們不需要擔心的是,無論這些大佬現在是在站隊也好,插旗子也罷,都阻止不了格局被打破。互聯網發展過程中,真正能夠阻止格局被打破或者能夠打破格局的,應該是創新。

任何公司,無論是創業公司還是巨頭企業,想要打破格局或是守住格局,就要有創新力,建立起屬於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否則,不管to VC(利用風險投資發展壯大)還是to AT(被阿里巴巴和騰訊收購)都是錯的,開始創業就奔著to AT去,即使最終被插了旗子,肯定也不會得到用戶的認可。

在過去幾年中,風口出現了一個又一個,不管是O2O的補貼大戰,還是滿街投放的共享單車,我的確很少出現在其中。我不會什麼都插一腳,有些方向我也看不清晰。

我從不希望創業者變成“跑會”的創業者,創業不是跑會聽導師講雞湯就能成功的。如果創業過程有問題,創業者應該找到能真正深入交流的機會去溝通。

我最喜歡的一句話是think different,意思是無論你做什麼產品,一定要找到一兩個別人沒有想過的創新點。

當年,360義無反顧地投身殺毒軟件領域時,市面上的殺毒軟件還是明碼標價的。試想,如果別人的殺毒軟件標價200元,而我將360的殺毒軟件定得便宜些,僅售50元,是否意味著360就能異軍突起、快速突圍?錯!即使當時360的產品只要25元,也不會比其他競爭對手的產品銷量更好。

原因何在?因為360不是第一個在中國賣殺毒軟件的公司,彼時的市場幾乎已經被別人佔滿了。既然做不了“第一”,那就做“唯一”好了。因此,我想了一個思路——免費。

周鸿祎:这4件事都做不好,别指望公司能赚钱

扯開創新的“遮羞布”

我這幾年一直在強調創新,是因為我發現很多人甚至包括一些成名已久的產品經理,都對創新有誤解,認為創新是和發明同等困難的事情。可能受到小時候聽的大發明家愛迪生的故事的影響,總覺得要做出像電燈泡那樣的顛覆式產品才叫創新。

創新其實並沒有大家想象得那麼複雜和高端,並不一定非得追求技術上的重大革命,把複雜的產品變得簡單方便也是創新,將價格高昂的產品變得便宜甚至免費也是創新。很多時候,創新僅源於一個非常小的細節,我稱之為“微創新”

創新可以分成三種形式:用戶體驗的創新、商業模式的創新以及技術的創新。

如今互聯網行業的創新,多數集中於用戶體驗的創新,其次是商業模式的創新。將複雜的產品變簡單就是用戶體驗的創新,而將收費變成免費則屬於商業模式的創新,這兩種創新都比較適合初創公司。

共享單車最初屬於用戶體驗的創新。和以往政府支持的公共自行車相比,共享單車不受停車地點的限制,隨騎隨停,用戶再也不用花費大量的時間去固定停車地點取車和停車,大幅提升了騎行者的用戶體驗。

我數年如一日地在各種場合談創新,就是希望能夠將創新的“遮羞布”扯開,將其從“神壇”上拽下來。

我認為創新是人人可為的,無論初創企業還是產品經理,只要能對現有產品體系或者商業模式進行哪怕極其微小的改進,也是“微創新”。需要重點強調的是,創新(包括顛覆性創新和微創新)其實是企業責任感的一種表現。

而初創公司在人力有限、資金有限和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去做高風險、高技術的創新是不現實的。對處於不同階段的人和不同階段的公司來說,創新的定義並不一樣。

周鸿祎:这4件事都做不好,别指望公司能赚钱

“微創新”和“顛覆式創新”是一回事

所謂探索,意指一步步探尋摸索,從產品角度說就是從微創新開始循序漸進,即使踏錯一步也有挽回的空間。美國作家埃裡克·萊斯曾在《精益創業》一書中分享了他的觀點:用最簡單的方法創新,用成本最低的方法創新。

這種觀點和我關於微創新的看法如出一轍。我向來認為對商業模式的探索,應該用比較簡單的方式,先做一點小嚐試,如果行不通就趕緊改,如果切實可行便可逐漸加大籌碼。

在美國拉斯韋加斯的一家酒店,當顧客結完賬離開時,門童會順手遞給顧客兩瓶冰凍的礦泉水。

對於酒店來說,這兩瓶水的成本實屬九牛一毛,卻能給用戶帶來極佳的體驗感——從這家酒店開車到最近的機場大概需要40分鐘,中間幾乎沒有加油站和休息區,這就意味著沿途無法取得補給。

要知道,拉斯韋加斯靠近沙漠,夏季經常出現35攝氏度以上的高溫,顧客在前往機場的車程中無疑需要補充水分,此時這兩瓶水正好派上用場。

請注意一個細節:酒店送出這兩瓶水的時間是顧客結賬之後,嚴格意義上說,這兩瓶水屬於酒店的饋贈。設想一下,如果顧客下回再來“賭城”,會選擇哪家酒店下榻?

鑑於行業的特殊性,無論是服務還是產品,一家酒店都很難在同行中脫穎而出,同業競爭極為激烈。拉斯韋加斯的這家酒店僅為三星級,在酒店林立的“賭城”並不具備明顯的競爭優勢。

然而該酒店卻從“送水”這個細節入手,為客戶營造出一種溫馨、周到的感受,從而吸引了大量的回頭客。我認為這就是一種微創新。

很多人習慣將“微創新”和“顛覆式創新”對立看待,認為前者就是小打小鬧,而後者就要敲鑼打鼓。在我看來,二者其實是一回事。事實上,幾乎所有的顛覆式創新一開始都是微創新,都是從一個微乎其微的點入手。

世界上最早的複印機是美國施樂公司發明的,這一時期的複印機是典型的面向企業的產品,體型巨大,設置在專門的房間由專人維護。後來,佳能公司縮小了複印機的體積,研發出世界上第一臺臺式複印機。

和大型複印機相比,佳能的臺式複印機有著無數的缺點,比如複印不清、浪費紙張等,但其做到了一點——將複印簡單化,從面向企業的產品走向了面向普通用戶的市場,這就是微創新的價值所在。

微創新往往很難讓大公司察覺到威脅,這也給了佳能公司完善產品的機會,臺式複印機開始一步步蠶食大型複印機的市場。現在,施樂的這種大型複印機已經演變成快速印刷中心,而小批量的複印已經成為臺式複印機的專屬舞臺。

曾經有人問我:“顛覆式創新是戰略,微創新是戰術,二者應如何結合?”我認為這種提法本身就是個錯誤。其實,顛覆式創新僅是“馬後炮”而已,每個顛覆式創新都源自一次次的微創新。

如果360剛開始就想著顛覆誰,很有可能早就失敗了,因為動作太大,我們沒有能力做到,市場也不會給我們機會。

周鸿祎:这4件事都做不好,别指望公司能赚钱

想創新,就不能比誰融資多、花錢快

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包括之前的團購、O2O甚至智能硬件等創業潮,都反映出國內創業市場的一大問題:一人捅破窗戶紙,千軍萬馬爭過獨木橋。每當有一個人或團隊找到某個突破點之後,大家就一窩蜂地跟風模仿。

最早,團購帶起了“千團大戰”,然後是O2O市場上的外賣補貼大戰,後來是網約車大戰,到現在變成共享單車大戰,共享單車的顏色都快不夠用了。創業市場的競爭就這樣變成了資本的遊戲。

資本固然重要,如果沒有資本的加入,共享單車這個事情肯定做不成。然而過猶不及,公司之間的競爭變成融資能力的競爭,不再是比誰的產品好、誰更能滿足用戶的需求,而是比誰融資多、花錢快,創新的味道就變了。

雖然後者也有成功的可能性,但這絕不應該成為其他創業公司模仿的對象。畢竟對大多數創業公司來說,不可能完全依託資本的力量,還要靠產品創新、體驗改進來佔領市場、建立壁壘。

所以,儘管2016年的共享單車和2017年的共享充電寶都在當時成為眾多媒體報道的焦點和資本的追逐點,但我覺得它們更應該是創新的一種,而不應成為創新的全部。

很多初創企業在創新時,往往拘泥於概念的紙上談兵,卻忘了創新的內在價值。我建議大家不要盲目追逐概念,創新應該是在以下兩種基礎之上建立的。

首先,它要足夠有潛力,有利可圖,能帶來增值,能讓人興奮。這是指要發現用戶的剛性需求,找到用戶在使用產品過程中不方便、不舒服的地方,有針對性地做出改變,提升產品的價值。

其次,創新要能改變固有的範式。比如改變用戶習慣,將用戶的體驗變得更容易、更簡單。

我不看好那種不可持續的創意,也不會做這種機會型生意。這種生意很可怕,即使掙了幾千萬元,也永遠不知道下一個一元錢在哪兒。反觀那些比較偉大的公司,一定都有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

這麼多年來,所謂的商業模式一直存在一個誤區,就是大家過於追求把自己的商業模式說得很清楚。

實際上,能說清楚的商業模式,基本上都是“馬後炮式”的總結。無論何種商業模式,它的起點一定來自用戶的痛點,是一種未被發現或滿足的需求。

因此,在創業初期,如果有人問你的商業模式是什麼,想得清很好,想不清就不要想了,想得太多容易出問題。

有些創業者在構造商業模式的時候喜歡從行業高度來看,比如中國的教育產業未來有多大、中國醫療產業未來有多大、中國有多少用戶……把商業計劃書寫得如同政府報告一般,大而無當。這樣的計劃書很難得到投資者的青睞。

事實上,最好的做法是向投資方踏踏實實地交底:我發現市場上存在哪些問題,因此我做了什麼樣的產品,解決了什麼問題。

我所理解的商業模式,至少包含產品模式、用戶模式、推廣模式以及收入模式4個方面。簡單說來,就是你研發了何種產品,這個產品能夠給哪些用戶創造哪些價值,如何讓用戶認識瞭解這個產品,以及該產品如何盈利。

商業模式四部曲就像一座金字塔,你的底層基礎打得越紮實,就越容易實現盈利。

周鸿祎:这4件事都做不好,别指望公司能赚钱

莫用自己的感覺去揣測產品

一種商業模式即使成功了,也不是孤立不變的,需要不斷髮展。我最佩服的就是微信紅包。微信的一些功能,如果讓我來操刀,我認為我也能想清楚,但微信紅包我肯定想不出來。

後來有人專門為我講解了一回,我突然就明白了。南方企業有過年發紅包的習慣,北方企業沒有這個習慣。這真的屬於深入骨髓的文化差異,我沒有經歷過,自然很難想明白。

做產品,很多時候不能用自己的感覺去揣測產品,也不能用自己的人生經歷去體驗產品。最早360做安全軟件和免費殺毒的時候,很多人也看不懂(包括我們的股東)。下面這種創新產品,就曾讓我這個互聯網老兵看走了眼。

比如:

滴滴、快的之爭,不僅改變了出行行業,甚至改變了官方立場,創新的力量令人咋舌。

事實上,曾經有一家後來很知名的打車軟件平臺找我談過投資,遺憾的是當時我並沒有看到它的發展趨勢。因為當時的我生活已經處於小資水平,出入都有汽車,已經很多年沒有打車經歷了。

所以,我犯了一個很嚴重的錯誤——沒有從普通用戶的角度去判斷打車軟件,而是用我自己的習慣考慮問題。

有時候,一些創新的產品可能大家當時都看不懂,卻有可能成為顛覆傳統的力量。因此,無論產品經理還是投資人,看產品一定得有“同理心”,看“小白用戶”的需求和體驗。

商業模式不是坐而論道得來的,也不是媒體高談闊論講出來的,而是在用戶需求的引導下,創業者們不斷地打磨、探索出來的。

也許充電寶的產品形態還會在資本的推動下不斷變化,有更新的產品被研發出來,比如帶著屏幕的智能充電寶。這樣一來,完全有可能誕生出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

當我們確定了商業模式,接著就要從用戶服務、產品創新的維度把護城河加深,提高競爭壁壘。在擁有了較大的用戶基數之後,很多事情便在移動互聯網的支持之下成為可能。

且讓我們將腦洞開得再大一些:當共享單車和共享充電寶的用戶越來越多時,未來也可能顛覆支付領域和社交領域……我覺得,這就是移動互聯網和創新的魅力所在。

周鸿祎:这4件事都做不好,别指望公司能赚钱

忘掉估值,迴歸創業的本質

“獨角獸”一詞源於美國硅谷,指的是在新一輪融資時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創業公司。

“獨角獸”之所以被稱為“獨角獸”,就是因為其稀有、與眾不同。最初它是用來形容一些做出改革性創新並由此取得高估值的企業,重在創新,估值只是一個結果。值得一提的是,現在的美國人並不太提倡“獨角獸”的概念。

不幸的是,美國的很多概念到了中國,都被無限地放大了。在中國,“獨角獸”已經成為資本追逐的一個概念,只要企業估值達到10億美元,就是“獨角獸”。一夜之間,誕生了無數“獨角獸”公司。

很多創業公司已經不再關心公司在做什麼事、做的事情到底酷不酷、對產業是否有價值,而變成了唯體量、唯規模、唯收入,甚至唯估值的公司,這絕不符合“獨角獸”概念提出的初衷。我認為,衡量“獨角獸”的標準是產品,而非估值。

我覺得對於很多創業者來講,最重要的還是應該回歸創業的本質,去考慮如何將產品的核心功能做好,讓其為用戶提供更優質的服務以及更大的價值,從而獲得超預期的用戶體驗,而不是盲目追尋企業估值。

我建議創業者,特別是智能硬件創業者忘掉一些資本的喧囂,不要太急功近利。

既然已經選擇了一條明日之路,就一定不會是今日最狂躁的風口。這條路需要時間,需要耐得住寂寞、扛得住誘惑。至於是不是被別人看成“獨角獸”,一點都不重要。

周鸿祎:这4件事都做不好,别指望公司能赚钱

2016年,2017年年度十大科技自媒體優秀作者。互聯網風雲榜已入駐百度百家號、今日頭條、一點資訊、雪球、搜狐IT、天天快報、新浪看點、網易新聞、鳳凰新聞、UC大魚號、天極自媒體、創業家、億邦號、金評媒、艾瑞網、驅動中國、品途商業評論等專欄作者,各大專欄平臺粉絲覆蓋量超100萬。文章轉載商務合作,加微信:zhaicaihua002

周鸿祎:这4件事都做不好,别指望公司能赚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