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勝區塔拉壕東郊的神山敖包上,有一對娉婷了200多個年頭的姐妹松~

在东胜区塔拉壕东郊的神山敖包上,有一对娉婷了200多个年头的姐妹松~

東勝區塔拉壕東郊的神山敖包上,有一座小廟,一列敖包,還有兩株古杜松,看上去像一對姐妹。她們在高高的神山頂上娉婷二百多個年頭了。

她們都那麼文靜、淑氣,微微傾側,像兩朵爛漫的花不勝風的嬌羞,抑或,她們是傾倒於這片養育她們的土地。她們不知道,人們更為她倆的美麗而傾倒,以至俯仰為神。

她們在神山頂上亭亭玉立二百多年,好像在遙望,在等待,在期盼。她們遙望、等待、期盼什麼?

她們岀身貧寒,天生麗質。她們深愛著這片養育了她們的貧瘠土地,深信這片土地將出現奇蹟。

因為她們早早地就聽祖輩說起,這片土地岀現過奇蹟。東邊不遠處,有條大河,叫黃河,黃河西岸,早在隋唐,就有過一座煌煌的城——勝州榆林城,曾引來隋場帝親率五十萬甲士的巡幸(今準旗十二連城)。這城在遼宋時遷至黃河東岸,勝州榆林遂更名為“東勝州”(今呼市託縣)。明代,覆在黃河西岸置衛,稱“東勝右衛”,勝州故地 復現繁榮。

在东胜区塔拉壕东郊的神山敖包上,有一对娉婷了200多个年头的姐妹松~

這姐妹倆,雖岀身寒微,卻天性高貴。她們的愛,她們的情感不屬於庸常世俗,不羨慕富貴榮華,只神往英雄偉績。她們一擰身上了高高的神山敖包,向著東方遙望,要在這凝聚著精光靈氣的神山頂上寄託她們的情感,寄託她們對往昔那片輝煌的遙想、懷戀。她們的倩影,只美麗的杜松可堪相配,於是,神山頂上驚鴻照影般玉立了兩棵娉婷的古松。

她們遙望、懷戀,又等待、期盼。大明的東勝衛式微了,但黃河還在流淌,血脈、 情懷世世代代滾湧不息,奇蹟定然還會岀現。

她們等了一百年。1907年,清廷在她們腳下的這片土地——郡王旗、札薩克旗墾地,設置了管理漢民事務的“東勝廳”,這片土地從此有了名字——東勝,要讓它,擔待起承襲古東勝輝煌的使命。等了一百年,終於等來了這一天,她們向著塔拉壕、羊場壕深情遙望,向著養育她們的土地深情遙望,她們的企盼更熱烈了。

又是一百年過去,古東勝的樓臺茅舍化為土灰,東勝廳、東勝縣的土屋、土圍子銷聲匿跡,從塔拉壕到羊場壕,海海漫漫鋪天蓋地高樓大廈的森林……奇蹟再次出現了, 百年一覺家國夢,滾滾驚雷動地來……有夢寐難求天翻地覆的鉅變,也有千百年磐石不移的相守,不論古東勝、東勝廳,還是今日東勝,千家萬戶還在過年,還在過年時盈然挑了一盞紅燈籠,門上貼著紅紙黑字的中華對聯……她們笑了,她們哭了,愛的淚水滋潤得她們更加枝繁葉茂,靚麗動人……

神山敖包,姐妹松,古東勝、今日東勝的千古情人。

這片土地、土地上的人們,不會辜負她們的美麗,不會辜負她們亙古、深情的守望、期盼......

原文標題《神山敖包 姐妹松》

關於《東勝文史資料第十輯》

在东胜区塔拉壕东郊的神山敖包上,有一对娉婷了200多个年头的姐妹松~

為了較為全面地反映東勝區百年來的發展歷程、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東勝區政協學習文史委員會編輯出版了《東勝文史資料第十輯》。該書以存史資政、團結育人、懷古頌今、明志礪心為目的,突出“親歷、親見、親聞”的特色,充分尊重民族歷史、民族文化、民族感情,以鄂爾多斯城市核心區東勝區為基礎,適當輻射相關周邊地區,原則上,分門別類編排,意圖整體協調,次序不分先後,努力實現文史性、學術性、可讀性、美觀性的統一。

《東勝文史資料第十輯》共分五卷,即《東勝史話》《文學史存》《高原風情》《勝州筆談》和《議政建言》,全書二百餘萬字,圖片六百多張,印製三千套。此書具有思路寬、資料廣、內容實、創意新的大文史特點。

在东胜区塔拉壕东郊的神山敖包上,有一对娉婷了200多个年头的姐妹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