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结论(平面解析几何总结二)

十二、双曲线的第一定义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结论(平面解析几何总结二)

① 双曲线标准方程: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结论(平面解析几何总结二)

② 一般方程: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结论(平面解析几何总结二)

准线到中心的距离为 a^2/c , 焦点到对应准线的距离(焦准距) p = b^2/c .

过焦点且垂直于实轴的弦叫通经,其长度为: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结论(平面解析几何总结二)

十三、双曲线的方程与渐近线方程的关系:

① 若双曲线方程为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结论(平面解析几何总结二)

② 若渐近线方程为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结论(平面解析几何总结二)

③ 若双曲线与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结论(平面解析几何总结二)

λ > 0 ,焦点在 x 轴上, λ < 0 ,焦点在y轴上)。

④ 焦点到渐近线的距离总是 b 。(

以上会推,可以不记

十四、抛物线方程:

设 p > 0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类型及其几何性质: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结论(平面解析几何总结二)

注:

① 通径为 2p,这是过焦点的所有弦中最短的.;

② y^2 = 2px (或 x^2 = 2py )的参数方程为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结论(平面解析几何总结二)

十五、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的弦长公式: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结论(平面解析几何总结二)

十六、 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结论(平面解析几何总结二)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结论(平面解析几何总结二)

注: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与几何性质。

十七、常见曲线的极坐标方程: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结论(平面解析几何总结二)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结论(平面解析几何总结二)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结论(平面解析几何总结二)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结论(平面解析几何总结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