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居然是孤兒出生,七歲逃出孤兒院,乞討!

當我見到楊遠方楊老時,簡直不敢相信楊老那麼的平易近人,就像跟自家爺爺聊天一樣,沒有一點拘束感。

楊老並不想聊國事以及國家政策什麼的,用楊老的話講,都退休了,一輩子為人民服務了,老了還是為自己“服務”一下;一輩子一心為公了,老了還是稍微“為私”一下。這時楊老才道出答應我們採訪的初衷、目的。

原來楊老是想利用我們媒體,發一篇尋人啟事。我們這才知道原來楊老還是孤兒出生,八歲之前都是乞討為生,直到某天被其爺爺收養……

楊老從能記事起,就以身在某個孤兒院了,那時國家窮,顧不上他們這些孤兒,所以孤兒院裡的資金很少,其中的工作人員素質也不高,他們經常受到虐待,直到某一天,他們實在呆不住了,逃了了出來。

楊老記得很清楚,他們一共九個人逃了出來,最小的是小九才五歲,最大的阿大11歲,那是他七歲,他排在第四,大家都叫他阿四。

他們逃出來以後,就呆在孤兒院所在的白雲縣郊區的一個破廟裡,他們後來都叫它大本營。

他居然是孤兒出生,七歲逃出孤兒院,乞討!


在那個大本營還沒呆多久,大概是一個月左右後。他們之中有個名叫小三孤兒突然有一天生病了,全身發熱,渾身發軟,他們那時每一天都會輪流著留一個人下來照顧他,其他的出去乞討,到時留點食物回來給他們吃。

幾天後,小三的病慢慢有好轉了,還有力氣到廟旁邊撿些柴火。

這一天晚上,大家乞討完早早就回來了,因為大家想給病好的小三慶祝慶祝,最大歲數的阿大還特意用乞討的錢,買了些糖回來,那是他們這輩子第一次吃到糖,每個人都捨不得一下吃完,舔了幾口就包好放了起來。

不曾想,就在那天晚上,正當大家喝著稀粥的時候,小三突然發狂,扔掉手上的碗,見人就咬,其他孤兒們紛紛避開,歲數最小隻有五歲的小九躲避不急,加上又沒有防備,被他抱住死死的咬住脖子,小九發出了慘叫聲,大家這才反應過來了跑了過去,想把他們分開,可是他就是死咬著不放,稍微懂事的阿大,拿起一根木棍,砸到小三的後腦勺,原本是想把他敲暈的,可不曾想,小三是放開了小九,可是他並沒有昏倒,而是繼續撲向另一個小孩……

這一天的事情,對楊遠方和其他小孩子們來說,簡直就是一個噩夢,一個永遠不想去回憶的噩夢。

小三死了,口吐白沫死了。小九第二天早上也死了,她的嘴裡還含著她最喜歡吃卻捨不得吃的糖,原來她當時喝了稀粥,正低頭拿起口袋的糖,放進嘴巴吸的時候,才被小三咬個正著的。

阿大指揮著他們在廟旁挖了兩個土坑,他們合力地把小三和小九放了進去,阿大掏出口袋裡包好的糖放在了小九身上,楊遠方等剩下的六個孤兒一看他這樣做,也掏出自己的糖放在了小九身上。

很是奇怪,他們居然都沒有哭,只是默默的用手捧著土,一捧一捧的灑在了兩人的身上,漸漸的兩人一點一點的被土遮住直到看不見……

當天下午,楊遠方七個孤兒很有默契的輕悄悄地收起東西朝著一個方向默默走著,直到天黑,他們停下來的時候,正好又走到了一個破廟裡,他們就在這條古道半中間的破廟裡住了下來,他們又開始了乞討的生活。

他們再也不去提起曾經有兩個叫小三和小九的夥伴,只是他們白天去乞討的時候,相互之間偶爾會在之前的那個廟旁相遇,而等到對方走後,自己可能會發現在那兩個小土包上各插著一顆棒棒糖。

他居然是孤兒出生,七歲逃出孤兒院,乞討!


這樣平靜的日子,又過去了大半年之多,直到某一天,楊遠方也生病了,跟之前的小三一樣,也是全身發熱,人軟綿綿很是無力,他忽然害怕了起來,轉頭驚恐看著阿大他們喊到:“你們走,快走!”

阿大他們臉色蒼白,只是搖頭。

“阿大,二丫,你們兩個帶他們走,離開這裡,遠遠的離開這裡,不要再回來了。”楊遠方大哭的喊著。

阿大隻是不應,默默地蹲在一旁哽咽著無聲嘶喊。

“二丫。”楊遠方朝著二丫大喊道。

二丫流著淚望著他,一直搖著頭。

“五子,六子,七丫,小八,你們快走,我不想傷害你們啊!啊嗚嗚嗚!快走!快走”楊遠方邊哭邊喊。

幾個孤兒很是無助的坐倒在地板上,眼裡都是絕望的神情,到最後大家都哭了起來,整個世間,大概唯有屹立在一旁的山神泥像知道他們小小身軀裡的滄桑和絕望。

最後阿大還是帶著其他孤兒走了,在楊遠方拿著一把剪刀指向自己的脖子逼迫下,他們邊哭邊往山下退去。

“阿大,我在這裡看著你們走,你若敢回來,我就……”楊遠方握緊著剪刀走道廟門口朝阿大喊著,從這裡可以看到山下的路很遠很遠……

看著阿大他們一步三回頭,又哭又叫的往下走去,走了很遠很遠了。楊遠方剪刀一鬆,整個人軟軟的靠在破廟的牆壁,朝著下方大聲喊著:“阿大,帶著他們離開這裡,去大城市,去大城市,去那裡的孤兒院,我們不要再死了,不要再死了嗚嗚嗚……”

……

說道這裡,楊老重重嘆了口氣,無力的擺了擺手……

等我們從療養院出來後,裡面的工作人員遞給了我們資料,是關於阿大、二丫、五子、六子、七丫、小八的。

楊老要我們幫忙尋找就是他們。

他居然是孤兒出生,七歲逃出孤兒院,乞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