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发出呼吁:“生娃是家事也是国事。”对此,你怎么看?

把你宠坏


该呼吁暴露出国家人口问题:人口增长放缓,会影响到国家经济社会方方面面。生娃在这点上是国家事情。但养娃却是私事,国家更应该从政策上助力养娃。这样百姓才敢生。

1,生育是国家大事。

人口尤其是年轻人口是国家财富,是保持国力的重要指标。几乎所有的综合国力测算都会有人口这一指标。没有人,尤其是没有年轻人,生产发展都是一句空话。

老龄化是个趋势和现实。越来越多老人,不会再创造社会财富,社会供养只能靠年轻人。但是年轻人却越来越少了。这就是很严重的社会问题。

所以说生育真不仅仅是个人私事,更是国家大事。

2,不敢生原因。

  1. 结婚欲望消退。适龄结婚青年性别比失衡,很多年轻人娶不到老婆这是事实,据报道有5000万年轻人要打光棍,没得结。此外,结婚成本较高,想结婚的
    结不起
  2. 生育欲望消退:养孩子成本较高。教育、医疗、住房三座大山已经压迫的大部分中产阶层喘不过气;大部分80-90后都是独生子女,两个年轻人平均要养四个老人。养自己压力都很大,再加上再生育孩子,压力更大,养不起
  3. 生育观念改变:不婚主义、丁克家庭增多,尤其是城市高级知识分子现在越来越多不结婚,不愿意生育。越来越注重个人及时享受。

3,减轻养娃压力才是根本。

养育是个系统工程。曾经的计划生育靠着强力推进,经过40年改革开放发展,社会进步了,人的观念改变了,却不愿意生育了。曾经的计划生育政策后果开始展现。现在放开二胎,也不见得马上见效。

根本上还是要减轻三座大山压力,健全社会保障机制,真正减轻年轻人后顾之忧。不然没人敢生,不愿意生。也许直接激励生育政策也会在不久将来出台。


小海视点


事件起因

8月6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用整版的篇幅谈二孩政策:让人们敢生愿生"二孩",并发表社评称"生娃是家事也是国事",呼吁保证鼓励生育政策的落地。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计划生育政策,独生子女成为那个时代的一个特有标志。主要内容及目的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从而有计划地控制人口。

但三十年过去了,随着人口的下降,老年化的加剧,“独生子女政策”开始被“放开全面二胎”取代。2016年全面二胎政策颁布,恰逢“金猴年”,人口在那一年确实有个小高峰。

全国人口变动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16年和2017年,我国出生人口分别为1786万人和1723万人,比“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前的“十二五”时期年均出生人数分别多出142万人和79万人。2017年出生人口比上年有所减少,主要原因是一孩出生数量下降较多。

2017年出生人口比2016年有所减少,因一孩出生数量下降较多。从这句话里我们是否能够嗅出现在的人们连一个孩子都不愿意生了,更甭谈二胎。

所以,2018年,一些省份开始纷纷出台相应的鼓励“二胎生育政策”。辽宁省率先推出鼓励生育二孩的福利政策,紧接着各地政府也按捺不住纷纷推出鼓励生育二孩政策。如湖北鼓励延长产假至6个月、推行弹性工作制度、允许怀孕期和幼儿小于3岁的女职工自主灵活的选择工作具体时间和地点等;天津对符合二孩政策的职工增加30天生育津贴;新疆等地直接以现金补贴形式给予鼓励。

而这些所谓的政策,只会加重企业对适龄妇女用人的歧视。对企业来讲,这几个月的产假,是找个人替代工作还是增加其他员工的工作量?而对女性来讲,休几个月的产假再回去上班,随着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是否还能跟得上企业的步伐?这都是一个未知数。所以会出现一些企业在面试的时候会问女性“你有没有男朋友?”“你打算什么时候结婚?”“能不能保证两年内不要孩子”或者直接表明“你回去生了孩子后再来吧!”而女性在怀孕生子后再重返职场,也会出现不适应工作节奏,与社会脱节的现象。

现在我国应处于低生育意愿—高生育成本时代,不愿生不敢生现象比比皆是。在鼓励人们敢生愿生“二孩”,呼吁它是家事也是国事的同时,不要偏施政策。如果想要保持人口稳定和谐,就应全方位构建一个人口友好、生育友好、儿童友好、家庭友好和老年友好的统一的政策、制度和社会价值体系。而不要再跟八十年代“独生子女国策”一样,一刀切,强制人们只能生一个,偷偷怀的不管几个月一律送进医院打掉,更有甚者采取“连坐”措施,一人怀孕,全族遭殃。而独生子女费看起来更像是一个笑话。

八爪妈咪,2岁男孩的妈妈。同你一起分享育儿的故事,也跟你一起探讨孩子成长的话题。

八爪妈咪


生娃首先是家事,其次才是国事。这事个人利益必须要高于集体利益。

那么生娃首先就得自己愿意,这里包括情感因素,经济因素等各种考量。

尤其是在我们国家,老百姓对教育极其重视,竞争也非常激励,负担非常重,没有第二条路可选。

这张图是全国中小学生兴趣类校外培训参与率。

可以很明显看到中国人在子女教育方面的投入,校外投入负担已经是普通家庭不能承受之重,如果你不投入,那么你的孩子未来的人生成长就会面临较大劣势,这是普遍现象。这早已不是那个好好学习就能天天向上的时代,而是比拼投入的时代。

再就是房价,现在的房价高的吓人,你的孩子长大之后,如果去异地发展,房子就会是刚需,哪怕你在老家一堆房子,你还是要帮助他在工作地买房。这个压力也不是一星半点。

中国在教育和住房两大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老百姓自然看得到,孩子自然也不愿意生。

全世界所有国家不是靠喊口号,喊什么家事国事就能改变人口老龄化的问题的。这是遵循最朴素的规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跟不上,说什么都是苍白无力的。生育率,必须要拿出真金白银投入,打消人们的顾虑才可以。这不是从道德层面,大喊口号,就能实现的。


楼市微观察



前些天看见了这篇文章,说真的,不知是什么心情。

人民日报这篇文章的原标题是《让人们敢生愿生“二姓”》,说的是二胎政策遇冷,生娃是家事也是国事, 生育政策要落实而非画饼充饥。

作为一名70后,在当初二胎政策出台后内心纠结得一塌糊涂,可最后从多方面考虑还是不得不放弃了想法。甚至有时不理智地感觉国家欠我们60、70后一个说法。

一个政策的出台,特别是人口这样的大政策的出台,关系重大,谨慎且时间漫长可以理解,但不知道政策制订者当初有没有预料到二胎政策的遇冷,有没有思考过为什么会遇冷?

其实为什么二胎政策为什么会遇冷,连我们这些平头老百姓都能知道原因。有些地方即使是中产阶级奋斗了一辈生也买不了一个落脚地,读个幼儿园动辄几万的学费,一个孩子培养下来,几十万、几百万下去,还不知结果怎么样。有多少人是不愿生二胎,我看更多的是不敢生二胎。


说生姓是家事,更是国事,一点都不为过,曾经看到一篇人口报道,说到2050年我国人口预计六亿,当时看着十万个不相信,现在真的有些相信了。试想一下如果变成现实,不是人口本身,到时将会是怎样严峻的社会形势,将会有怎样的社会问题。

生姓肯定首先是家事,但靠一些鼓励的政策肯定是解决不了二胎政策遇冷的问题。让人们敢生、也生得起姓却只能是国事。

更多教育观点、教学经验、学习资源、教育技术,敬请关注“轻风教育”。


轻风教育


《人民日报》发出呼吁:“生娃是家事也是国事。”这充分说明一个问题,我们国家的人口生育率越来越低,而且问题还挺严重了。

1990年中国人口出生率为2.1%,而到了2000年中国人口出生率就断崖式降到了1.4%的超低水平,2017年进一步降到了1.24%(世界平均水平为2.5%)!

短短十年时间我们就实现了从高出生率国家到低出生率国家的转变!而这个过程一般国家需要50年!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包括计划生育、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观念的改变

计划生育的影响

以前计划生育那叫一个严啊,超生的扒屋牵牛,甚至去引产引流:

现在尝道恶果了。因为人口生育率低下,意味着人口红利的消失:中国的人口红利基本已经用完,老龄化加剧,用工成本上升,社会保障压力大……

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成本与压力剧增

现在的生活成本如何大家也都知道。

不是一座房子掏空一个人所有积蓄的问题,而是要用“六个钱包”去买房子:

观念的改变

现在很多年轻人的生育意愿真的很低,和上一代人以及上上代人的观念是完全发生了改变,晚婚晚育,甚至不想生育。

有调查显示,育龄女性生育意愿的数据如下:63.39%的人只有一个小孩,29.39%的育龄女性一个小孩都没有,有两个以上小孩的只有6.65%

为国生娃,你愿意吗?

要我,还是不愿意,过好自己的才是最重要!


冯起升


问题:《人民日报》发出呼吁:“生娃是家事也是国事。”对此,你怎么看?

一、我们小时候

我这一代人几乎是没有独生子的,我至今记得小时候邻居妈妈叫孩子吃饭,从窗子伸出头大吼:大半、二半、三....吃饭了....

这兄弟四个因为他父亲转业早早离开了我们这个城市,但尖细的女高音依旧在我耳边缭绕。那时候谁没有个兄弟姐妹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二、计划生育

但是计划生育来了,我记得是1978年之后就不允许生二胎了,有很多人因为超生被开除,那个时代没有个体户, 大家都是国营和集体单位里工作,所以都有被开除的光荣。

计划生育是国策,因此遵纪守法的我们都自愿生一个孩子。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的压力也渐渐提高。以前的孩子开玩笑说是“散养”,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是自己上学,玩的游戏是和泥上树游野泳。


今天的孩子上初中都经常接送,业余时间是补课和兴趣班。渐渐的从遵守“一对夫妻一个孩”的政策,到只能“一对夫妻一个孩”的无奈。

三、超生

后来房价和教育费用并驾齐驱,谁家有两个孩子简直成了身份的象征。我亲戚为了要第二个孩子交了19.8万,我的一个客户把二孩的户口落在东北老家,好像交了5万块钱,据两个人说去交钱的时候都受到了热烈欢迎,东北那里的办事人员说还可以分期付款,我的客户觉得比青岛便宜多了,选择一次性付清(其实是怕以后涨价)。这两个人都是商业上的成功人士,这类的成功人士不在乎这几个钱,例如张艺谋、黄磊。

还有一类人挣得并不太多,但是他们可能就是喜欢孩子吧。我单位里的一个司机也有两个孩子,现在小的也应该上大学了。我记得在2004年前后人口普查,那时候免费上户口。

四、经济的压力

但是像我们这些人,再要一个感觉经济压力就很大了,青岛的房子基本在3万以上了,靠自己的正常收入给两个孩子置办房产压力巨大,不太感想指望孩子将来靠着积极努力。我单位里的年轻人好几个985、211的硕士,买房都是靠家里人帮忙。

现在的教育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各种补习班和兴趣辅导班都是一笔不小的支出,所以尽管《人民日报》发出呼吁:“生娃是家事也是国事 ” ,但是让大多数人仍旧会“心有余力不足 ”。

结语

其实大多数中国人都是希望多生一个孩子的,一个孩子始终是一种遗憾,我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至少生两个,但是我这一代就不响应国家号召了。

“生娃是家事也是国事 ”铭记在心,努力让下一代继续响应 “国事”,但是能不能有相应的“国策”支持一下呢?比如高一些奖励,或者房价就不要再涨了,青岛就3万固定了,月薪给大家发到5万,这样不用人民日报呼吁,大家都能响应“生娃是家事也是国事。”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这个嘛道理上讲还是讲的通的,都不生娃,国将不国,还谈什么民族兴旺?几十年后老的都过去了,呀!没人了,全是荒草,再从非洲,印度移些民来,这还是炎黄后代吗?不用谁来侵略,只要不生娃,保准自己把自己灭了。

在我看来,在当前生育率下降的之时提出这个问题,无非是想说鼓励二胎,或建议国家放开三胎而已,是不是这个意思?何必躲躲藏藏,有话挑朋了说不行吗?

计划生育政策执行了四十年,到头来劳动力跟不上了,又一联串社会问题出现了,怎么事先一点也不考虑?那些学者,专家靠谱吗?早知如今,何必当初,生个孩子,好像犯了党纪国法,谁为此买单?谁为此负责?上上下下推了个干净,即不反思,也不道谦,来个一百八十度向后转,国计民生能如此草率吗?

说到底生娃是每个家庭的私事,政府不必管的太具体,也不必提到那么高的高度,顺其自然就可以了,搞的孩子的健康,以后的教育才是正事,特别疫苗问题不能再有假的了,制造者必须严惩,社会的公共扶养支出必须有超生者自己负责,政府定个二胎政策,你要生三胎,四胎,只要养的起就随便,人生自由,生育自由这多好,出现问题不要看一时,把眼光放长远些,就按我说的办,社会也会和谐,生育率也会正常。

再说说现在的夫妻,别一说到生娃就是以后工作啊,结婚啊,房子啊,八字还没一撇操那闲心干吗?穷者穷养,富者富养,前怕狼后怕虎的什么也干不了,社会是运动的,不是静止的,现在的担忧,二十年后还能会是个事?我有个朋友,姊妹八个都是违反政策的超生游击队,照你想父母早该愁死了,告诉你,个个活的好着呢,该结婚的结婚,该工作的工作,该发财的发财,一点也没影响,总之,生娃是个私事,不想生就别生,想生就生,自己拿主意,别上纲上线的好不好。





雪上长留马行处


以镜为鉴,可正衣冠;

以事为鉴,可论成败;

以人为鉴,可知得失;

以史为鉴,可知兴衰;

——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句话有时挺灵验的!

以前想生、敢生不让生;

现在不生、不敢生提倡生;

生娃向来都是国事,可能是我们国家的人太多,有些人只拿生娃当成老百姓的家事和私事;所以一直有人不当一回事,现在悟到了生娃不只是家事了,更是国事的时候,也算醒了总比睡着强吧,不过似乎有点晚;现实中,不生或者少生的原因大致一下几种:

一、大多数因生活压力太大不敢生;

二、少部分因生活环境恶化不能生;

三、少部分因生活观念消极不想生;

我们就说一个不敢生的真实案例:

某二线城市,一对外地夫妻,都是来自农村,目前一儿一女两个娃,一个在读小学,一个在学前班。

他们的收入也就是他们二人的工资,夫妻两都有单位,夫妻二人工资加起来超过了一万;

他们的支出:房贷、车贷、孩子的上学的费用,一家人的生活费,还有一些其他额外开支等;

平时他们一家四口在家吃饭的时候,一般一顿都是一个菜标准,当然是相对便宜的素菜,有汤也是和食堂清汤一样的没营养;很难有买什么肉类、海鲜类的改善生活,不是不想,而是不敢,他们家的孩子带出来第一眼看去,就是严重的营养不良……

像这种情况应该不在少数,现在专家和官方都在提倡“为国生娃”,起码得创造一个能生娃的资格、条件、环境和氛围吧!

比如可以给点实质性的鼓励和政策,二胎(含)以后的娃,大学毕业以前的所有费用可以报销,或者直接奖励一套房子等能解决问题的实惠,不然就是老百姓想生,而谁又能敢生呢?否则这样提倡岂不是成了忽悠自己的一句空话和废话了吗?





求图55


这说明我们国家人口老龄化已经比较严重了,生二胎,虽前两年已经政策放开,但我周围认识的同事生的并不多。不过也有。基本上是100个人中有1个或2个生的。

也就是百分之一或二。这是我身边实际情况统计的。

不过,现在高医疗,高教育,高房价,三高吧,一般人都害怕。尤其家里有男孩的,更是愁闷哭脸。高彩礼,更是发愁。

虽然,生二胎关系国家大事。但现在人民收入有限。象今年南方的菠萝烂在地里,没人收。荔枝售购价五毛。种植户生气把新鲜荔枝倒在地上,用脚踩。

老百姓是靠天吃饭。象今年北方清明前的上冻,冻死了各种水果花,今年,树上没有一个果子。没有一分收入。

不是说,你辛苦劳作,就有收获。还得看天吃饭。有时看新闻,农村发愁的就是儿子娶媳妇。娶不起,象一个小村里,打光棍的男孩就有四,五十个。没办法,没钱呗。

所以,让你生,你也不敢生,生了养不起。再一个,生了,打个假疫苗,又夭折。人心惶惶啊。

就像村里,小伙长的再好,个子再高,没钱光棍。人家有钱,不管瘸子,拐子,独眼龙,都有媳妇。

所以可以这样说,想生不敢生,生了养不起,病不起,娶不起。


诺亚方舟荡乾坤


人民日报提出的生娃是家事,也是国事。这种提法真的是很亲民。说的也很实在。只是现在的房子和钱,都是太难挣了,而且生一个孩子的成本也是太高。你想补课费,孩子衣穿住行,哪样没有攀比,那样没有压力。作为父母的谁也不想把孩子丢在起跑线上。谁都想为国家为自己的家庭培养出一个德才兼备的好孩子,好人才。可是如果要两个孩子的话。就等于增加了一辈子成本。本来现在的生活压力就大,如果是再加上一个孩子的话,承受的压力就更大了。这种压力不可能只是父母的。而且还是爷爷奶奶,姥姥的。这种思想负担真的是很沉重的。既然人民日报能把家提在前面。我想那么我们的社会是不是能。把我们的后顾之忧先解决了。那就是孩子上学全免费,放学回家没有补课费。一日两餐在学校吃。校服免费的。小孩儿生病看病都是社会承担。只要这几样的话,我想要二胎的人就会。积极响应号召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