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該讀的《一課經濟學》

人人都該讀的《一課經濟學》

人人都該讀的《一課經濟學》

(美)亨利·黑茲利特

只要對經濟學知識有所瞭解的人,對凱恩斯和哈耶克這兩位經濟學大師的名字應該都不會感到陌生,但是這兩個學派之間的對抗卻一直在持續,儘管你完全可以挑一個你喜歡的學說去相信,但是筆者認為,真理最大的敵人莫過於信仰,只有始終保持一顆開放的心去迎接新變化,接受新知識的人,才能離真理越來越近。

“壞的經濟學家”總是宣揚戰爭會給人們帶來需求的積累,作者認為,造成他們錯誤看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1.需要不等於需求:簡單來說,需求=需要+購買力,有效的經濟需求,必須要建立在相當的購買力基礎之上。

2.擁有金錢不等於擁有購買力:我們常常有一種幻覺,覺得我們手頭的錢多了,能買的東西就多了,但實際上,如果在通貨膨脹的情況下,我們很有可能實際能買的東西反而少了。

3.棄舊不等於迎新。

同時,作者認為,天地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除了大自然的資源饋贈以外,所有得到的都是要償還的, 一切都是時間問題,因此我們要釐清一些謬誤:

1.謬誤一:依靠政府支出發展經濟,作者強調,我們必須認識到:政府所有的支出最後都必須靠納稅來買單,通貨膨脹本身就是增加稅收的一種表現形式,並且是極其有害的形式。

2.謬誤二:財政支出用於基礎建設可增加就業,有人會說,政府將財政支出用於基礎建設的時候也增加了就業,但是很顯然,這又是一個謬誤。

3.謬誤三,關於公共工程的實質,形象工程雖然舉著增加就業的名目來證明其合理性,實際上卻是效用極低的投資計劃,政府官僚機構的公共建設計劃,每花一塊錢帶來的財富和福利的淨增幅,都極有可能不如納稅人自行花掉這筆錢更值。

稅務本質上是一種轉移犧牲,當權者積累賦稅,再把這些財富轉移給想要的發展的那一方。

在書中,作者一再強調,如果否認機器,其實就是否定了整個人類目前的發展成果。

在通常,我們對工作機會的看法是:世界上可做的工作室有限的,要是我們想不出更繁瑣拖沓的做事方式來增加工作量,那麼我們至少可以想方設法將事情分攤給儘可能多的人去做,在作者看來,這是非常錯誤的觀點,在這種錯誤觀點的指導下,我們可能採取的增加就業方案有以下幾種,但其效果還有待商榷。

1.細化分工,為了讓更多人就業,我們解決失業的方法首先是細化分工。

2.縮短工時, 當權者採取的第二種常見方案是縮短工時。

其實,無論是細化分工還是縮短工時之策之類的分散工作機會的方法,都不可能解決社會總體的失業問題。

文明的進步,其實體現在就業人口的減少上,而不是增加,中國的發展是因為我們工業生產的發展,也是因為國家保證適度就業率的基礎上,採取了最大化政策。

作者提出的觀點,很耐人尋味,文明的進步體現在就業人口的減少,我們可以設想,如果這個世界只需要少部分人幹活就可以生產出所有人需要的物資,那麼社會的文明已經達到了一定的高度,但事實上,失業率對政府而言,依然是一個敏感的數字,因為經濟學家只考慮生產的最大化,而政府要思考如何維持整個社會的穩定。

在任何國家,人們大眾的利益總是在於而且必然在於向售價最便宜的人購買他們所需要的各種商品,但是,一個國家的管理常常不遵循這個法則,而陷入了“增加就業”的謬誤。

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一個產業的誕生繁榮不可能對原有的經濟毫無損害。

一個國家出口的理由應該是支付其進口的費用,對外貿易對任何國家都有利,最終並不在於其出口,而是在於其進口。

企業必須共同面對的基本問題:勞動力和資本是通過價格體系,即通過生產成本,價格和利潤三者間不斷變化來調節的。

大部分人都知道,價格是由供需關係決定的,反過來又會影響供給和需求,需求量增加時,價格上漲,其生產商獲得的利潤增加,同時會吸引更多的生產者進入這一行,這種情況下生產成本最高,效率最低的生產者會被破出局,因而產品的供應量也會減少或不再增加,只留下生產成本較低,效率較高的生產者,價紹一個經濟學的概念,邊際成本:它指的是每一單位新增生產的產品(或者購買的產品)帶來的總成本的增量,生產成本可以定義為:為了生產某樣東西而放棄的其他事物的成本。

其實,提高工資的正確手段應該是提高邊際勞工生產力,例如積累資本,提高管理效率等。

在商品交易經濟中,某一筆錢如果對交易的一方來說是收入,那對另一方來說則是成本,如果想要達到“工資=產品價格”的理想狀態,有兩種當時:

1.強硬地提高某個行業工人的工資,但是這會導致該產品成本的提高,那麼除非能在等量的生產力中找到增量,也就是生產效率提高到可以彌補這項成本,否則就不匹配,商品經濟必然失衡。

2.管制產品的價格,如果管制產品價格,禁止商品漲價,企業可能因為利潤低甚至虧本而倒閉,這樣市場可能萎縮,從而增加了工人失業。

所以任何企圖通過強制手段達到這種均衡的行為,都將導致就業率和上產量縮減到低於他們應有的水平,工資率,是指單位時間內的勞動價格,也就是單位勞動的產出,最高的工資率不是最高的工資率,而是可以讓經濟達到平衡的工資率。

通貨膨脹給社會帶來的長遠後果可能是整個經濟的崩潰,所以不要被它短暫的調節功能迷惑。

作者說,當我們只關注一個經濟群體時,看起來有些事情是千真萬確的,但是它聯繫到每個人的利益的時候,卻又有可能是一串錯覺。

作為一個真正的經濟學家,更作為一位普通民眾,我們應該以一種更全面的思考方式,不一樣的角度去體會這個世界的經濟運作。

每週為大家讀一本書,喜歡的可以關注我,一起讀書,一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