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六穩」助推經濟行穩致遠

深度解讀

本報記者 陳婧

受訪者

徐洪才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

叢 屹 天津財經大學教授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要求做好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工作。此次會議為何提出這“六穩”,“六穩”之於經濟全局的重要性是什麼?下一步應當如何落實“六穩”?針對以上熱點問題,中國經濟時報記者特邀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徐洪才、天津財經大學教授叢屹進行解讀。

穩就業

張立群:當前經濟運行穩中有變,“六穩”主要針對短期出現的一些新變化而提出,目的是要把經濟運行穩定在合理區間。中國經濟增長保持在合理區間,首先要保障充分就業的需要。從宏觀經濟學角度來看,充分就業是衡量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指標之一。此次會議把“穩就業”放在首位也可以看出,今年更加明確了穩就業和保持合理經濟增長水平之間的關係。

徐洪才:當前經濟形勢穩字當頭,“六穩”體現了高層對經濟形勢客觀理性的研判,體現了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和指導原則。面對國際國內環境複雜多變,我們應當保持戰略定力,從這六個方面著手穩住未來的經濟發展,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戰略目標奠定堅實的基礎和保證。就業是民生之本,近年來,就業形勢總體向好,近五年新增城鎮就業人口每年都接近1300萬,除了今年上半年城鄉居民收入增速略低於經濟增速之外,大致保證了老百姓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這樣以來,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支撐作用就有了保證。

叢屹:將“穩就業”放在首位,其涵義是在失業率略有上升的情況下,我們充分預計到在結構轉型期傳統產業和新動能、新模式的轉換極有可能引發就業波動。穩定就業就是穩定社會,穩就業才能真正從根本上讓老百姓增收,從而保障內需。各地應當結合自身產業結構調整,積極擴大就業,做好勞動力的再就業工作,適時給予補貼。

穩金融

張立群:穩金融是穩增長的重要環節之一。目前流動性偏緊,如何在加強金融監管、規範金融秩序的同時,確保流動性合理充裕是當前須儘快解決的關鍵問題之一。應當針對今年以來金融形勢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堅持實施好穩健的貨幣政策,調節好貨幣供給的閥門,在堅持不懈規範金融秩序,加強金融監管的同時,確保流動性合理充裕。綜合施策,統籌協調好穩增長和化解金融風險的關係。

徐洪才:近年來,外匯、股票、債券、房地產市場都出現局部性不穩定,一些風險逐步顯現,整體來看雖是在可控的範圍內,但是我們不能掉以輕心,應當主動化解,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叢屹:資產價格大漲或是大跌,都容易形成金融風險。此次會議提出穩金融實際上是為了有效防控住因為資產價格波動所反映出來的一些金融資產風險。通過金融的結構性管理,保障資金進入實體經濟,是我們一直努力的方向。要堅持緊平衡、調結構,即適度收緊,但重在結構性調整,這才是穩金融應該堅持的方向。

穩外貿

張立群:“穩外貿”是針對外部環境變化所提出的。儘管美國單方面挑起貿易摩擦,我國出口外部環境出現一些新的變數,但是對出口仍要保持信心。應當看到我國出口市場多元化的成效以及世界經濟復甦,國際市場總體恢復這樣一個大的趨勢性利好,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進一步參與和積極推動經濟全球化,仍然有廣闊前景。

徐洪才:“穩外貿”至關重要,上半年外貿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是-0.1個百分點,外貿順差收窄。一方面,由於我們主動擴大了服務業對外開放,因此服務貿易逆差較大。另一方面,受中美貿易摩擦的干擾,我國加工貿易成本上升,國際競爭力下降,因此外貿要穩住。

叢屹:“穩外貿”要儘可能避免外需出現大幅波動,重點應當是積極開拓新興市場,轉換外貿結構,讓中國企業主動走出去,推動中國製造轉型升級,而不必過度擔憂中美貿易摩擦對外需造成的壓力。與此同時,積極啟動內需才是關鍵。

穩外資

張立群:穩外資和穩外貿是相聯繫的。實際上,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進一步深化改革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制度保障。要把經濟現代化和市場化、國際化緊密結合起來。下半年,自貿區試點擴大,負面清單推廣等一系列對外開放的舉措將與深化改革共同發力。

徐洪才:外資要穩定,雖然上半年外商直接投資FDI總體保持相對穩定,但是也要高度警惕,防止由於信心不穩而出現外資大量撤離。近年來通過改善營商環境、擴大對外開放、實施知識產權保護等措施,外商對中國投資的信心有所增加,特斯拉在上海建廠就是一個例證,但是我們仍要繼續通過擴大開放、深化改革來吸引外資。

叢屹:外資的進入實際上代表著國際上生產分工體系和中國之間的聯繫,在全球化大勢下,我們仍然能夠釋放很大的市場空間,我們只需要踏踏實實改善優化外資服務環境,通過深化改革,用更加開放、更加靈活寬鬆的市場環境來穩定住外資。

穩投資

張立群:穩投資是當前擴大內需的重要著力點。雖然投資基本面明顯改善,市場主導的投資包括房地產投資、製造業投資、民間投資等,上半年明顯回暖,但是,今年以來對地方政府債務的規範引起基礎設施投資增速下滑,導致投資增速放緩。因此,穩投資的重點是要進一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大力度補基礎設施建設的短板。目前,地方債發展進度在加快,對重大工程建設項目的資金支持力度在加大,以及正在進行的國務院大督查,都將促進補短板方面的重大投入,促進基礎設施投資增速提高。由此判斷,下半年整個投資增長可能會由降轉穩,穩中趨升。

徐洪才: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6%,創歷史新低,拖累了經濟增長,主要是基建投資增速回落過猛而導致的。而基建投資增速放緩的原因與地方政府降槓桿、國有企業降槓桿、政府對PPP項目加強監管有關。下半年應當加大力度補基建投資的短板。

叢屹:目前實體投資下滑,資產回報率受到擠壓,越是在轉型困難時期,越需要依靠的是市場之中的千千萬萬的企業家和勞動者的斷臂求生式的創新能力。要千方百計通過深化改革去創造好、維護好實體經濟發展的投資環境,優化政府服務,下放審批權,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要更加通過深化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充分調動市場活力。

穩預期

張立群:穩預期對金融市場、資本市場以及企業生產經營活動而言,非常重要。今年以來由於短期下行壓力加大,市場主體信心一度受到影響。應當通過宏觀調控和具體政策效果的逐漸顯現,讓大家認清中國經濟發展大勢,堅定對中國經濟前景應有的信心。隨著信心增強,流動性增加,預計下半年資本市場會有一個回暖的前景。

徐洪才:我們的信心建立在中國經濟發展的韌勁之上,下半年在增加投資、擴大消費方面仍然有很大潛力,無論是汽車、住房、旅遊、文化、信息、養老健康等消費增長都蘊藏潛力。要調整收入分配政策,增加老百姓的收入;通過進一步減稅降費減輕企業負擔,更大力度地降成本,這些都是積極財政政策的重要體現。

叢屹:此次將“穩預期”置於重要位置,與其他五穩並列,充分說明我們已經注意到這個時期社會共識的形成是一個艱難的過程。“信心比黃金更為重要”,我們注意到經濟運行過程中外界對宏觀政策的預期、對資產價格變化的預期都很敏感,當下,通過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強化發展信心,正是穩預期的內涵。應當明確,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佈局始終未變,這對穩預期同樣有很重要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