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情懷」習近平數次談屈原,說得最多的就是愛國

「爱国情怀」习近平数次谈屈原,说得最多的就是爱国

【學習小組按】

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國人一如往昔追思愛國詩人屈原,特別是他的心憂家國、情牽百姓和勇於探索的精神品質。

就在不久前,習近平在山東考察時引用了屈原的名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小組梳理發現,習近平在不同場合多次引用這名愛國詩人的作品,他經常強調:

“愛國,是人世間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是一個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


“要充分利用我國中華民族傳統節慶、國家公祭儀式等來增強人民的愛國主義情懷和意識。”

【引用詩句】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講話原文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全黨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永遠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永遠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勇於變革、勇於創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滯,繼續在這場歷史性考試中經受考驗,努力向歷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優異的答卷!

——2016年7月1日,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週年大會上的講話

沒有不可能的事情,就要有這麼一股勁兒,正像屈原講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誰說國企搞不好?要搞好就一定要改革,抱殘守缺不行,改革能成功,就能變成現代企業。希望大家再接再厲,一鼓作氣,一氣呵成,一以貫之,朝著你們既定的目標奮勇直前。

——2018年6月13日,習近平在山東考察時說

典故出處:屈原《離騷》

在追尋真理方面,前方的道路還很漫長,但我將百折不撓,不遺餘力地去追求和探索。

「爱国情怀」习近平数次谈屈原,说得最多的就是爱国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講話原文

屈原的“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杜甫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李紳的“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鄭板橋的“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等等,也都是深刻反映人民心聲的作品和佳句。

——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在北京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勉勵文藝工作者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

典故出處:屈原《離騷》

這句話的意思是,屈原長聲嘆息而淚流滿面啊,為老百姓多災多難而哀傷。屈原因為民生艱難而嘆息流淚,這是一種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情懷。

“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講話原文

創新從來都是九死一生,但我們必須有“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豪情。我國廣大科技工作者要有強烈的創新信心和決心,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勇於攻堅克難、追求卓越、贏得勝利,積極搶佔科技競爭和未來發展制高點。

——2018年5月28日,習近平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開幕會上發表重要講話

典故出處:屈原《離騷》

意思是,心中所追求的東西,就是多次死亡也不後悔。表達了屈原為追求國家富強、堅持高潔品行而不怕千難萬險、縱死不悔的忠貞情懷。

「爱国情怀」习近平数次谈屈原,说得最多的就是爱国

“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講話原文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異常慘烈,從戰略防禦到戰略相持,進而發展到戰略反攻,無論是正面戰場還是敵後戰場,中國人民同仇敵愾、共赴國難,鐵骨錚錚、視死如歸,奏響了氣壯山河的英雄凱歌。楊靖宇、趙尚志、左權、彭雪楓、佟麟閣、趙登禹、張自忠、戴安瀾等一批抗日將領,八路軍“狼牙山五壯士”、新四軍“劉老莊連”、東北抗聯八位女戰士、國民黨軍“八百壯士”等眾多英雄群體,就是中國人民不畏強暴、以身殉國的傑出代表。正所謂“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2014年9月3日,習近平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9週年座談會上的講話

典故出處:屈原《九歌·國殤》

這兩句詩大意是說,那些為國獻身的將士們,不僅具有勇於衝鋒陷陣的氣概,更具誓死不屈的精神。引用這兩句詩是讚美那些在抗日戰爭中英勇不屈的先烈們,充分表達出對在民族危難之際,勇於獻身的先烈們的景仰與懷念之情。

“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講話原文

中國作為世界文明古國之一,對於天文學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我們的祖先很早就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勞作中,開始觀察和探究宇宙的奧秘。早在2300多年前,中國偉大的詩人屈原就發出了“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的著名“天問”。

——2012年8月21日,習近平在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第28屆大會開幕式上的致辭

典故出處:屈原《天問》

這句話的意思是,請問遠古開始之時,誰將此態流傳導引?天地尚未成形之前,又從哪裡得以產生?屈原對於天地、自然和人世等一切事物現象的發問,表現了他對某些傳統觀念的大膽懷疑,以及他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

【贊屈原、過端午】

從老子、孔子、莊子、孟子、屈原、王羲之、李白、杜甫、蘇軾、辛棄疾、關漢卿、曹雪芹,到“魯郭茅巴老曹”(魯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到聶耳、冼星海、梅蘭芳、齊白石、徐悲鴻,從詩經、楚辭到漢賦、唐詩、宋詞、元曲以及明清小說,從《格薩爾王傳》、《瑪納斯》到《江格爾》史詩,從五四時期新文化運動、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的今天,產生了燦若星辰的文藝大師,留下了浩如煙海的文藝精品,不僅為中華民族提供了豐厚滋養,而且為世界文明貢獻了華彩篇章。

——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在北京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

「爱国情怀」习近平数次谈屈原,说得最多的就是爱国

2013年6月24日,習近平來到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同正在天宮一號執行任務的神舟十號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親切通話,代表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代表全國各族人民,向3名航天員表示誠摯的慰問。飛船發射之前,習近平專門指示有關方面,一定要讓航天員在太空吃上粽子,過一個有特殊意義的端午節。

【愛國,不能停留在口號上】

近年來,習近平在不同場合多次提到愛國主義精神對國家、民族的重要意義,勉勵國人不忘歷史,共建家園。

2013年3月17日,習近平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指出:

“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這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

2014年5月30日,習近平視察北京市海淀區民族小學,看到孩子們寫的“精忠報國”有感而發:

“我從小就受這四個字影響。四五歲時媽媽買了小人書,給我講精忠報國、岳母刺字的故事,我說刺字不疼啊?媽媽說,雖然疼,但岳飛會始終銘記在心。我記到現在。

精忠報國,是我一生的目標。

2015年12月30日,習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5000多年來,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經受住無數難以想象的風險和考驗,始終保持旺盛生命力,生生不息,薪火相傳,同中華民族有深厚持久的愛國主義傳統是密不可分的。”

2018年5月2日,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

愛國,不能停留在口號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國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紮根人民,奉獻國家。”

“不數既往,不能知將來;不求遠因,不能明近果。”正如習近平所說,今天紀念屈原,是為了尋找古人精神與當下需求的連接點,使愛國情懷變成報國行動,用民本思想指引實踐,讓求索精神創造價值,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大道上一路前行,百折不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