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民俗」農曆六月廿六「土地爺生」!

福德老爺,流行於南北各地。由古代社神發展而來。又叫伯公、大伯公、福德正神、土地公公、土地伯公、福德公、土地公,地主爺,土地爺、福德、土公、土地、土伯、土正、社神、社公、社官等,琉球稱為土帝君。福德正神,或稱土地公,土地公是管理土地之神。漢族民間以其造福鄉里,德澤萬民,所以尊稱為「福德正神」。潮汕地區的人們都稱之為福德老爺,“伯公”,或“老伯公”,其廟叫福德廟。

農曆六月二十六日,是土地神聖誕之日,潮汕民間稱為“土地爺生”。是日,居民都要上土地廟(福德祠)祭拜,農家還要採辦供品到田頭祀神,祈求五穀豐登。

「潮汕民俗」農曆六月廿六“土地爺生”!

福德老爺的傳說

福德老爺是潮汕地區供奉的保護神,潮汕地區的人們都稱之為“伯公”,或“土地伯公”。拜伯公是潮汕地區百姓最平常的事。每月的初一和十五(除農曆7月15外),很多百姓都會到老爺宮去朝拜。福德老爺的造型幾乎都是白鬚、白髮,笑容可掬,地方員外打扮,一手拿元寶,一手執如意或柺杖,充分表現出慈祥溫和的長者風範。和西新村福德老爺廟的福德老爺便是左手拿元寶,右手執柺杖。

究竟福德老爺是什麼神呢?他原來就是“地神”,也就是一種自然神。我國自古代就已經祭地神了,人們以為有土地才能夠生長五穀,有了五穀方能養活人類。所以對於土地漸漸地發生感謝之念,後來便把土地視為神明瞭。特別我國以農立國,一般的人怎樣重視土地神,由此可猜想而知。

福德老爺源於人類對自然的崇拜信仰,而在我國的民間俗念中,總喜歡將神明予以人格化,加以傳說讚揚。人格化的伯公是誰呢?其說法不一。流傳於民間的傳說甚多,下列摘要介紹幾種。

「潮汕民俗」農曆六月廿六“土地爺生”!

其一,福德老爺也稱福德正神,姓張名福德,生於周武王二年二月二日,從小就是個天資聰穎又極為孝順的小孩;三十六歲時,當上朝廷的總稅官,為官廉正;到了周穆王三年才過世,享年一百零二歲。神奇的是,他死後三天,容貌都沒有改變;有一貧窮人家用四塊大石圍成石屋奉祀它,過了不久,居然由貧轉富,百姓都相信是神恩保佑,於是合資建廟並打造金身膜拜,因此生意人常祭拜它。

其二,福德老爺原為周朝士大夫的家僕,名叫張明德。他的主人赴遠地上官就任,家中留有愛女,其幼女思念心切,欲往見父親,張明德乃伴她千里尋父,途中遇到風雪,女孩受凍將死。為避免讓小姐受凍,張明德乃脫衣給小姐穿,自已只穿單薄的衣物,卻因受不了寒冷的天氣而凍死。就在此時,天空顯現“南天門大仙福德正神”的景象,士大夫感謝他的恩德,於是建廟奉祀。周武王時,贈封后土,後世尊為土地公。

其三,昔時有一老翁,於路上拾得駑卵一個,帶回家讓母雞孵出一條蛇來,老翁飼養於家中,不料有一天老翁外出時,該蛇闖出捕食鄰人雞鴨,老翁知悉後,乃將蛇放逐于山中。但在此後,蛇經常加害人畜,皇帝則布令除其禍害,但是沒人敢冒險。此時,老翁遂奮勇而去,將蛇刺殺。老翁要求皇帝賜他為公,此後就司掌土地,稱為土地伯公。

其四,昔時有位老翁,專精於農事,熱心公益,溫厚篤實,總是處處指導人們灌溉耕作,廣教農民殖產,使人們從土地種植中獲得收益,死後人們紀念其恩澤而祭祀他,尊稱為土地伯公。

其五,古代有一個人,名唐蕭,此人身體肥滿,生前精於農漁,又經常救恤貧民,而其財富由天上源源而來,用之不盡。死時留白髮黑髯,其相貌有福德之相。後人便將其奉祀,並稱之為福德老爺。

潮人祭祀土神,有兩種性質:一種是出於對所耕種的土地的崇拜,是對土地上生長五穀,供給人們食糧的報德;另一種是出於對所定居的土地的崇拜,是對土地上營建鄉邑,保護人們安居樂業的感恩。六月二十六日土地爺生,屬於前一種性質。後一種性質,則更為日常生活所常見。例如,各居民住宅、商店、工廠、車間等均設立“地主神位”,每逢初一、十五或初二、十六兩天,都以飯菜或瓜果祭拜,形式雖簡單但卻勤旦持之以恆;臨時性營造新居、工場及修繕需要動土時,不論規模大小,也須置地主神位,於開工前後進行祭拜;安葬死人建造墳墓的山地上,也要在墳墓的左側置一“土地之神”或“福神”,於每年清明或冬至上墳掃墓時祭拜一次。由此可見土地神在潮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福德老爺,感天大帝,地主爺,土神的區別

福德老爺:又稱福德正神,文伯公,土地公,土地爺,為一大片土地的管轄者,一般為員外長者形象,手拿元寶或者柺杖,六月廿六誕辰。

感天大帝:又稱武伯公,田頭伯公,伯爺,管轄山川河嶽,一般為武將白鬚形象,手執長劍,腳踏老虎,三月廿九誕辰。

地主爺:又稱地基主,為本宅靈神,管轄家宅這一小片土地,地位低微,身高三尺三,一般擺在地上供奉,沒有資格上供桌。

土神:為家宅土地上原有的靈物,雖名為神,卻不是神,有五路土神的說法,一般在家宅興工動土時祭拜,在進宅時候答謝並送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