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許人瓷板畫》《張志湯駿馬瓷板畫》請賞析

何許人瓷板畫

規格:高:80cm 寬:28cm

何許人自幼喜愛畫畫,14歲與鄉友從安徽到景德鎮入瓷莊學藝。初學青花,後學粉彩、淺絳彩及青綠山水。珠山八友瓷板畫大師之一,他聰慧過人,謙虛好學,刻苦用功,少時常以清初“四王”之作為範本,循古人規範,摹前人畫跡,好交友學藝,與景德鎮的畫瓷名家過從甚密,是景德鎮陶瓷藝術界的仿古高手。為了開闊眼界,尋求畫技的提高,何許人在“師古人”的同時也“師造化”,曾多次遊歷黃山、廬山等名山大川。1911年後應詹元廣、詹元斌兄弟之聘,赴北京畫仿古瓷。此次北京之聘,正值何許人而立之年,他得以飽覽故宮歷代名畫名瓷,並拜訪京城八旗子弟、前清遺老求教切磋,在與他們的交往中,臨摹了大量的宋元大家的作品,擴大了自己的繪畫視野和審美情趣,技藝大進。

何許人畫瓷漸以雪景山水為主。構圖上遠承宋人造景取勢之技,筆墨上取“四王”之法,但在工藝上革故鼎新,巧妙地把粉彩玻璃白運用於雪景山水之中,既有傳統填色的粉潤效果,又具有畫意生動的韻味。使畫面彩料濃淡自如,雪色逼真,層次有度,並以高潔曠達、晶瑩剔透、意境深邃為世人所稱道。

在清末民初景德鎮瓷畫名家中,何許人是具有深遠影響的一位。他辛勤耕耘,終其一生探索瓷上雪景山水技法,獨樹一幟。何氏弟子為其立像並撰悼亡詩道:“壬午降人世,歿於庚辰年。平生好丹青,雪景海外傳。出身非寒苦,一熾赴貧賤。由潯入浮樑,藝壇新技添。珠山結八友,廣交天下賢。先生雲遊去,美名揚畫苑。”何許人開啟了景德鎮瓷上雪景山水畫之先河,他的雪景山水技法流傳至今,發展成為具有景德鎮特色的一個瓷繪體系,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瓷畫。

《何許人瓷板畫》《張志湯駿馬瓷板畫》請賞析

《何許人瓷板畫》《張志湯駿馬瓷板畫》請賞析

張志湯駿馬瓷板畫

規格:直經:28cm

在瓷器上繪畫,自開窯以來逐已形成。清代景德鎮繪瓷藝人、匠師借鑑移植了繪畫技法,在白色釉瓷面上用黑色釉料繪製出紋飾,輔染淡赭和水綠、草綠、淡綠及紫色等彩色,並以詩、書、畫、印為一體之形式出現在瓷器上,為傳統瓷畫藝術增添了一道新色彩。由於這些瓷畫出自於當時的御窯廠畫師、專業繪瓷者及著名畫家,受中國傳統繪畫技法影響並吸取了海派畫風格的養分,因而具有強烈的文人畫色彩。瓷畫燒成後恰似一幅暈散渾化的水墨畫,頗受今人追捧。與“珠山八友”齊名的瓷畫領軍人物張志湯,更是以構圖嚴謹,筆法工細而著稱於世

張志湯 ,齋名亦陶,1901年入景德鎮餘立卿紅店學繪粉彩,後被大官僚袁秋舫聘至南昌彩瓷,因而得見宋、元繪畫的珂羅版印刷品,技藝大進張氏擅長山水,早年多參照宋元畫印刷品彩瓷,筆法工細、構圖謹嚴,40年代受郎世寧繪畫影響,大量繪製駿馬,形象逼真,姿態生動,頗受客商歡迎。晚年在教學之餘,偶作粉彩花卉小品,姿態輕盈,設色淡雅,尤為精妙。

張志湯傳統功力深厚,宋元之基礎,“四王”之畫風,都能在他的作品裡覓得痕跡,王的畫風和技法更是被全面地理解、吸收。中晚年以後,他又受了西洋宮廷畫家郎世寧繪畫的影響。郎世寧以畫馬、狗見長,靈活細膩,而張氏所作之動物,也是形象逼真、姿態生動,為他的清麗山水平添了濃郁的生活氣息。這位才氣橫溢的瓷畫大家是在文革早期離世的。他的作品傳世不太多,幾乎每一件都是精品,珍品

《何許人瓷板畫》《張志湯駿馬瓷板畫》請賞析

《何許人瓷板畫》《張志湯駿馬瓷板畫》請賞析

《何許人瓷板畫》《張志湯駿馬瓷板畫》請賞析

《何許人瓷板畫》《張志湯駿馬瓷板畫》請賞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