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偷袭珍珠港的是日本,美国不全力攻打日本而是先去打德国?

二十一号机


偷袭珍珠港后美国彻底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但是问题说的美国没有全力攻打日本而是去先打德国是错误的题目!

因为从整个二战进程看,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美国便进入了全面动员,作为盟国中唯一一个本土未处于战火中的大国,美国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往东,美国面对的是咄咄逼人的德国闪电战对西欧的席卷。这时候,美国陆军并没有做好准备,也无力直接介入欧洲战争。因此美国的角色是一个战略大后方,通过武装装备和军用物资的输出为英国和苏联这两个前线国家输血,始终将这两个国家的军力顶在前方。为此不惜一切代价向北极圈中的苏联摩尔曼斯克港运送武器弹药,不能让苏联倒下。

往西,美国面对的是贪得无厌的日本。其实珍珠港事件后,美国的战略方向就是非常明确的,就是向西彻底击垮日本。因为在这个方向上,除了中国在大陆上牵制日本陆军外,美国几乎是独立与日本联合舰队作战,英国、澳大利亚的帮助非常有限。而随着中国战场趋于稳定,日本将其精锐陆军又布放到了太平洋岛屿上,美国不得不一个岛一个岛的争夺。所以太平洋战争和伟大的卫国战争以及中国抗日战争一样,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以战争命名的独立名词。

而珍珠港事件后,中途岛海战、瓜达康纳尔岛海战等一个个海战几乎是接踵而至,美国海军后期发挥出了机器大工业的强大实力,几乎是一个月就有一艘航母下水,这些都证明了日本在当时是美国必须认真考虑的最主要的威胁。

而美国实际上的对德作战,是等到北非沙漠上支援蒙哥马利对隆美尔非洲军团的作战,然后才是登陆意大利的安其奥作战,再后面是开辟第二战场的诺曼底登陆。这个时候整个二战的各个转折性战役都已经完成,比如中途岛海战、斯大林格勒战役等,盟军已经开始了全面的反击。美国也就可以凭借自己强大工业作为后盾,对德国和日本进行了两线作战。

最后要知道,对日本的太平洋战争,是美国独立打下来的,而对德国的战役,是各国盟军一起打的,而明显投入到太平洋战场上的那些航母、战列舰和舰队的造价以及人员明显比投往西欧的那几个军的坦克装甲车辆要昂贵得多。

你说美国在二战的主要作战方向在哪里呢?


虹摄库尔斯克


江湖上有三个魔头,一个是嗓门喊得挺高实际是跟着混事的意大利,一个是脾气挺暴能力有限的小日本,一个是小日本军队的师傅德国人,黑科技发达占据大半个欧洲资源的大魔头,你要是大侠罗斯福,想着能一统江湖,你先打哪一个?

其实早在日本人偷袭珍珠港之前,美国人早已经定下了“先欧后亚”的战略指导思想,并且是朝野上下从白宫到军方的一致意见,即纳粹德国才是“最凶恶的敌人”。



太平洋战争爆发的1941年底,正是纳粹德军在欧洲战场横扫的时期,虽然没有能够一口气拿下莫斯科,但是苏联的军事形势依然很不乐观,美英都有苏联会崩溃的担心,若此,他们将独自面对最强大的法西斯德国陆军,而为了防止出现这种最坏的情况,他们甚至在后面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拟定了“大锤计划”,准备一旦斯大林顶不住就提前入侵法国,从而吸引德国陆军回援。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轴心国的三个国家中只有纳粹德国是真正意义上的工业国家,巅峰时期经济总量和工业出产比例占全世界的20%,仅次于美国;比如1943年德国的钢产量达到3460万吨,年产几十万辆的军用卡车和万余辆装甲车辆,霸占着罗马尼亚油田、乌克兰产粮区和大半个欧洲的人力物力,高峰时期总兵力超过1000万人,甚至差点造出原子弹来。到战争末期,什么喷气式飞机、V2火箭纷纷问世,如果不是崩盘过早,天知道德国人还能发明出什么新式武器来。



相比之下,日本的资源潜力、工业实力和武装能力与德国差的不只是一个档次,日本没有油田,全部依赖进口(大头还是从美国进口);钢产量每年不超过500余万吨,刚够纳粹德国的零头;整个二战期间生产坦克5000余辆,还不如希特勒一年造出来的数量;到战争末期举国动员也才600多万军队,陆军装备用德国武官的评价“还停留在一战时期”,甚至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军备、军制和训练本来就师从德国,以美国的综合国力,打败日本只是时间问题。

所以,想赢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打败纳粹德国才是关键。



别看日本鬼子在太平洋战争初期进展顺利,舞舞扎扎侵占了东南亚大片地盘,那是因为美英的军队主力根本不在亚洲,英国人忙着防御德国登陆,忙着在北非对付隆美尔,实在是没有余力跟日本人在远东扯蛋;而美国人虽然参战了,国家还没有转入战时经济轨道,海军主力在宣战之前就已经在给英国船队护航,陆军完成动员后最先投放的地区也是北非,一切以打败德国为中心。

当时的欧洲是世界经济和政治中心,是美国全球霸权的根本利益所在,实际到今天也是如此。被希特勒征服的许多欧洲国家比如法国、捷克等都是工业化很强的地区,一旦被纳粹充分调用起来,危害巨大。相比较而言,日本在东亚侵略的中国、朝鲜包括后来的菲律宾、缅甸等都是农业国,对其国力和军力的增强都没什么实质性帮助。

另外,打败日本其实更多的是需要海军的力量,而舰船的制造周期显然更长,美国人需要点时间。



(德国无条件投降)

美国高层在欧战爆发不久后就清楚早晚会卷进世界大战,也一直想早些参战,因为英国和苏联确实比较困难了,参战时间越晚,希特勒赢得战争的机会越大;但是美国的政治体制和国内的孤立主义思想让白宫不能放手施展,只能搞搞“租借法案”什么的擦边球。结果想睡觉就有人递枕头,日本人自己送上门来了,然后就是美国对日宣战;希特勒知道跑不掉,抢先对美国宣战,罗斯福安逸了。

于是美国以有限的援助利用中国拖住日本,倾全力联合英国和苏联打击纳粹德国,1943年意大利退出战争,1945年5月纳粹德国投降,当两个军事超级大国美苏都腾出手来时,日本人当然只有死路一条。


度度狼gg


珍珠港事变后的次日,美国就对日宣战,可仅仅就只对日本宣战,美国对德国还保留了一点余地,或者说,美国把宣战的优先权让给了德国,好像美国料定了德国会对美宣战。

19世纪初到一战之前,有超过500万德国人移民美国,大多外出移民者做好与家乡永别的打算,甚至还有些人带着家乡土壤一起上路用于日后自己埋葬他乡。因此,在美国国内有大量的德国后裔以及移民,有很多人甚至不远万里响应元首的号召返回本土参战。美国要对德国宣战,必然要考虑到这部分人的民意压力。由此同时,美国的商业界与德国的经贸联系并没有中断,德国战争机器的油料有20%来自美国的转口贸易。美国政府也需要考虑到华尔街的利益。

(美国国内有大量的德国移民)

不过,德国与美国的矛盾也是显然易见的。

德国在拉丁美洲同样有大量的移民,他们纷纷建立了法西斯组织,并受到德国母国的大力支持,在政治上蠢蠢欲动。德国与南美各国更是大力发展经贸,虽然日本也曾做过努力,但是南美与德国的经贸金额以及由此带来的政治及经济影响力隐然超越了美国。美国所谓的“后花园”里,德国人正在犁庭扫穴,翻箱倒柜。美国苦于经济增长乏力,(至迟到1941年,美国经济才恢复至1929年水平),以及此前对拉丁美洲的“门罗主义”政策积累了大量的矛盾,使得一时间拉丁美洲国家普遍倾向德国。

(二战时阿根廷亲德倾向非常明显)

美国不可能坐视不理,在珍珠港事变之前,美国在罗斯福的主导下,已经改弦更张,以“睦邻”原则重新与拉美各国建立关系,并且在拉美大量采购原材料,与德国比拼经济影响力。美国在经济领域的强势出击,德国尚处于战争中,自然不是对手。德国在拉丁美洲20年经营,毁于一旦,使得德国与美国难有好感。

苏德战争已经爆发,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可是苏军阵营中逐渐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美国卡车和坦克,美国的军事援助在1941年10月之后陆续抵达摩尔曼斯克港口,随后被运送至莫斯科前线,参与了莫斯科防御战。因此在德国宣战前,美国事实上已经深度参与了战争。

德国需要在自己尚处于鼎盛时主动出击美国,以期彻底击败之;美国虽然也已意识到德国是最大的威胁,却碍于国内政治和民意,没有选择对德国宣战。珍珠港事件5天之后,希特勒的纳粹德国宣布对美作战,至此美国彻底卷入二战。

美国参战时,大半个欧洲已经尽如希特勒手中。如果苏联在战争中抵抗不了德国,那么德国将在欧亚大陆这个世界岛上建立起一个庞大的陆地强权。这个强权将会获得顿巴斯的煤矿、巴库的油田、乌克兰的粮食,并且能从高加索方向威胁伊朗,从伊拉克方向对英国的地中海势力进行包抄,地中海将成为德意法西斯势力的内湖。北非、中东、中亚和欧洲本土将连成一片,让美英海军缺少陆地支点,无法在大陆立足。

因此,一旦德国逼迫苏联求和,德国将正式坐大,难于击败。美国将眼睁睁看着德国成为世界陆地霸主,而失去了大陆的美英海军,即使再怎么强大,也不可能出现世界级强权。在1942年整个一年的时间里,德国一直在处于战略进攻的态势,在谋求这样的战略目标。而且,从现实的角度看,德国拥有数量更多,更为精锐的军队,占据欧洲最为发达的工业区,一旦与苏联和中东的资源形成合力,德国能够完成这样的目标的可能性非常大。

(德国几乎实现大陆帝国的目标)

这是美英两国无论如何不能接受的战略设想,因此,在德国的进攻欲望强盛的时期,压制德国的攻击力量,成为美国的优先战略。

相对而言,日本虽然是主动挑起太平洋战争的一方,其海军力量一度十分强大,但是日本的经济能力远远不如德国,其对盟军战略危害的程度也远不及德国。因此,相较于欧洲方向,美英盟军在东方战场投入的兵力和资源一直都比较少。在美国的立场来看,欧洲是500年来传统意义上的世界中心,掌控了欧洲就意味着掌控了当时世界最为优秀的的科技创新、工业制造、人力资源等各项资源。这些都是东亚战场所不具备的——整个东亚,只有一个勉强实现工业化的国家——日本,其工业水平比起欧洲来差的远。

由于美国占据着菲律宾和关岛,在事实上与日本形成了尖锐的地缘矛盾,而菲律宾除了制糖业之外,别无其他工业资源;恰恰是这制糖业,反而对美国国内的农民造成了伤害,引起了不满。因此,在珍珠港事变爆发7年前,美国就已经通过了《杜勒斯法案》,允许菲律宾在10年后获得独立地位。美国愿意放弃菲律宾,就可想而知美国的核心利益本就不在远东地区。但是美国需要维持太平洋上的防线,以避免遭到日本的远洋打击。因此美国在澳大利亚和东亚战场投入的资源规模,仅仅是维持战场形势。

(以海战为主的太平洋战争)

另外,日本以海军力量为主,而在珍珠港事变中,美国太平洋海军实力削减大半,而造出舰船并且形成战斗力也需要时间。所以,即使美国在中途岛海战中获得胜利,但是美国依然没有取得太平洋战场的战略进攻权,美国还要在瓜达卡纳尔岛战役中再次击败联合舰队,才能获得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而这已经是美国参战一年之后了,美国刚好完成了舰队整合的工作。山本五十六在偷袭珍珠港前预言只能保持6个月的军事优势,实际上日本海军已经超常发挥了。

美国的核心利益,在于大西洋,美国的战略的核心是将大西洋打造成美国的大西洋湖。至于太平洋则太大,美国将核心利益投放在这个区域产生不了美国所预期的收益。在本质上,美国仍然是个西方国家。


而知而行


这个问题呢,很多人就表示不服啦,你看美国跟日本在太平洋上面打的轰轰烈烈,你死我活,你怎么能够说美国不禁全力打日本呢?事实上,美国打日本,美国打德国之间,哪个地区是尽了全力,我们是对比他投入的物资投入的人数,事实证明,美国人打德国投入的物资和人数远比打日本投入的物资和人数要多得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首先第一条战场形势。

在欧洲当时前苏联跟德国之间展开的是平原大兵团之间装甲集团的互相冲击,动辄几十万,最高可以达到100多万的大兵团之间的对决,可以说是时有发生,在这种情况之下,军队还有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的数目,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也幸亏美国这个奶妈够给力,给前苏联输了那么多血,不然凭借前苏联那种战场消耗的那种方式,说真的,就算能够好钓德国人把德国人给弄死,斯大林的那皮大衣也估计也该当掉,在这种情况之下,对于前苏联的援助当然是优先考虑的。

你不说其他的德国当时面对盟军开辟第二战场之后,立刻派遣东线的军团进入盟军第二战场进行作战的时候,把当时美国跟英国的联军打的是节节败退。如果说东线战斗结束了,把德国人这几百万大军全部解放了,对于美国人和英国人来说简直就是一场灭顶之灾。几百万富有作战经验,(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意志强悍的敌人瞬间加入战场那一种对战场上的压制力度,没有人能够想象。

所以全力供给前苏联成为了当时美国跟英国人的共识,并且我们必须要说,英国能够提供更多更好的机场,还有飞机起落条件的降落地点,供美国人的轰炸机部队实施战略轰炸,美国人可以毫无顾忌的把更多的轰炸机,把更多的战斗机部署在大不列颠岛。

但是我反观当时的远东战场,中国战场上面,美国虽然一直在援助,但是事实上有一段时间只有一个驼峰航线可以对中国进行援助,这里面每次运输的物资可以说杯水车薪,美国人在中国战场上也仅仅只是负责武装中国远征军,还有就是在华的飞虎队,以及后来调来的轰炸机部队。

在太平洋岛屿上面,美国人虽然说实施的是蛙跳战术,但是每一次战役只是围绕着一个岛屿来进行作战,美国人投入的兵力有限,也就能放下那点军队了一场夺岛行动可能放个两万多人,3万多人已经算是顶天儿了,最多的几回,比如说进攻冲绳也就20万人,这其中还包括了当时海军的编制人员,可以说在太平洋战场上面,美国的大兵团根本就展不开,美国人虽然对日本人恨到骨子里,但是饭得一口一口吃,药得一粒一粒吃,你不可能直接带着100多万军队去登陆日本本州岛吧,不可能的事情。

第二个原因是当时欧洲人然是世界的中心,虽然说当时美国在不断的崛起,但是欧洲仍然是世界的经济中心,科技中心,文化中心,希特勒为什么能够有那么多黑科技,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时的欧洲仍然是科技中心,能够集结,那么多的人才为他设计黑武器,甚至还有一批犹太的科学家受不了希特勒的迫害,还从欧洲签到了美国,比如说著名的爱因斯坦。

美国人在对德国的作战行动里面曾经把一项行动作为重要的作战指标,这就是抢夺欧洲的人才抢夺欧洲的技术,抢夺纳粹德国的各种各样的新式武器,美国想要踏上世界第一的宝座,就必须要有一点儿底蕴,底蕴从哪里来自己要生产自己要创造的话,得花几十年甚至100多年的时间,但是如果去抢这个过程就可以直接跳过。

美国队加强对于欧洲的控制,加强对于欧洲的作战行动,加强对欧洲作战行动中的力量,就是为了增加自己的国家实力。

与此同时,虽然说欧洲各个国家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满目疮夷一地废墟,但是欧洲仍然是世界的经济中心,这些国家虽然打得千疮百孔,破烂不堪,但是这些国家只要稍微投入一下,仍然是经济强国,仍然甩那些发展中的国家几十条街,我赶紧去占领欧洲,跟欧洲的那些大财团谈条件,然后在欧洲设立相应的经济基础,对于崛起的美国人来说,这一步是必须要做的,我都可以看到独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只有将树结成一个树林以后,才能够对抗四面八方的强风。

美国人在这一点上面做得特别明智,也脑子特别清晰。

第三个原因,德国人跟日本人的作战实力不是一个档次,也许日本人的海军作战实力比德国人强,但是呢,海军一共也就那么点家底,我把你航空母舰一个个敲掉以后,你拿什么跟我打,剩下来的陆军,我看都看不上眼,连冲锋枪都没装备,连空军的。支援都没有普及,到底你拿什么跟我那些重炮啊飞机呀,还有海里面的航空母舰争啊!我虐你,那是分分钟的事情,你也就拿着自杀式进攻在那威胁着我不敢前进。

综合以上三个原因,这就是为什么当时美国加大了对于欧洲的投入,反而对于日本的作战投入看起来不多,这是美国的一个国家策略。

任何一个国家在考虑国家策略的时候不会是以当下几年作为计算,而是以几十年甚至100年作为计算,美国正是算准了自己的国家策略,才能够超越自己的老东家英国,成为世界第一超级强国。


漩涡鸣人yy


这个问题问的好,作为二战轴心国战斗力最强大的两个国家德国和日本,德国其实是一直避免和美国发生冲突的,但是,日本由于南下战略的影响,却不得不直面强大的美国,所以在1941年12月7日,日本不宣而战袭击了太平洋舰队的母港珍珠港,挑起了两国之间的大战。

得知日本法西斯的恶行,美国国内群情激奋,到处充满开战的呼声。于是,罗斯福向德意日法西斯宣战,随后希特勒也向美国宣战。

按道理来说,招惹美国的是日本,那么为什么罗斯福会制定先欧后亚的政策,拿出大部分精力攻打德国呢?

这就得从当时全球局势来看了。

英国是最脆弱的国家

1941年是二战关键年,这一年日本法西斯在侵华战争中已经打得精疲力尽,侵华战争从战略进攻转变为战略相持,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由于八路军和新四军挺进日占区,广泛开展游击战,已经建立了大片抗日根据地,将日军逼入进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而在苏德战场,经历巴巴罗萨计划的血洗,虽然苏军损失数百万,也在1941年年底成功击退德军对莫斯科的进攻,并歼灭德军数十万!

相比于陆地上的受挫,德日两国海上力量却在搞事情。德国的潜艇战已经几乎将英国逼上绝路。1940年7月到1941年5月,仅U-47号潜艇就击沉5.5万吨商船!德军潜艇的频繁袭击,导致整个海上航线几乎中断,这对于地狭人稠严重依赖进口的英国是一个致命打击!

所以,早在珍珠港事件前,丘吉尔就多次恳求罗斯福支援50艘驱逐舰,保证大西洋航线的畅通。因为,如果美国再不支持,英国将在6个月后被迫向德国投降。

假如当时给中美英苏四国排一个顺序,无疑英国是最为脆弱的国家。所以,珍珠港事件之后,美国人第一要务就是把这个曾经的爸爸从困境中拉出来。

即便有美国的帮助,大西洋航线仍然岌岌可危,1942年,德军共击沉盟国船只776万吨。对此,美国与德海军开始了“吨位战争”,美国造船能力和德军击沉能力的吨位数之争!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强如美国,也必须把主要产能移向大西洋方向!

美国海军主力在太平洋和日军作战

需要了解的是,由于大西洋上德军主要作战方式为潜艇狼群战术,所以美海军的主力并不在大西洋,而是在太平洋。二战时期,美国海军部署在大西洋地区的兵力最高峰为15万人,而在太平洋地区为137万人。所以,美国在大西洋方向的主要产能为商船,而在太平洋上主要为军舰!

在美海军与德日血战的时候,不要忘了美国陆军已经饥渴难耐!

无论在大西洋还是在太平洋,作战的主要力量为美国海军,国内的数百万陆军只能随时待命。而陆军的主要投放方向肯定是北非战场和欧洲战场。原因有二:1,德国陆军远比日本陆军强大。2,美海军将超过8成兵力投放太平洋时,仍然难以取得快速胜利,被逼无奈只能以蛙跳战术迅速向日本本土接近。

于是,当大西洋航线打通后,美国陆军开始源源不断开赴北非和欧洲战场。最高峰时,美军在欧洲一共投放了69个陆军师,而在太平洋战场只有22个陆军师。

所以,美国海军的主要力量在对日作战,美国陆军的主要力量在对德作战。但是,基于全球局势,美国只能把主要力量放在欧洲方向!


历史风暴


四个字,宰割天下。因为欧洲在希特勒灭亡后,会处于没有领导的真空期。意大利在当时已经是二战时期欧洲的笑话了,法国被德国修理的几乎投胎。就连英国也只能龟缩在英伦三岛苟延残喘。而苏联却因为版图广大而硬挺了过来。随着苏联人挺过二战那艰难的还阳期。希特勒的颓势也逐渐的显露了出来。此时,所有的参战国都明白,胜利的果子已经快成熟了。作壁上观的美国人又怎甘落后呢?此时的美国人想要参战,想要摘取胜利的果子。那种迫切的心情全地球人都知道。希特勒也知道。其实希特勒从二战一开始就知道美国人的目的。所以,他一直不给美国人参战的理由。任何理由都不给。把美国人急得抓耳挠腮,却偏偏没有任何办法。眼看着红色苏联要做欧洲的老大了,可自己的那几个小弟却没有一个有制衡苏联的能力。眼看着一群羊漫山遍野的,毫无目的的乱跑。这群瘦弱无力的绵羊,奔跑在绿油油的草原上。它们没有主人。或者说它们没有领头羊。这个时候,怎么办?只要有人出面领头,这群羊就会跟人走。它们虽然瘦弱,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因为它们生活在水草丰茂的草原上,总有长肉的一天。依照当时的情形,美国再不出头。苏联就会变成领头羊或牧羊人。美国人又不傻。能让苏联人抢先?才怪呢。要说山姆大叔的运气还不是一般的好。就在山姆大叔焦急的寝食难安的时候。希特勒的宠物,一条叫日本的狗,把山姆大叔的腿给咬的鲜血淋漓。山姆大叔一边龇牙咧嘴的喊疼,一边对希特勒喊道:你看看,你的狗咬了我,是不是你指示的?尽管希特勒说不是他指示的。但山姆大叔却说我不会跟狗一般见识。你是狗主人,你的狗咬了人,你就要赔偿。希特勒当然不干了。山姆大叔于是一边在心里感谢这条叫日本的狗。小日本呀,你真乖,真懂得什么叫合作愉快。嗯啊(给你一个吻。注意,不许吐)一边对着希特勒挥动拳头。因为山姆大叔明白,希特勒一死,他的那条叫日本的狗就会变成没有主人的流浪狗。只要稍加训练,这条日本狗就会变成自己的看门狗。甚至是牧羊犬。至少这条被自己驯服的狗能看住苏联。苏联稍有动静,日本狗就会狂吠。山姆大叔就会在听到狗叫后出来查看。要做到这些。前提就是要让日本狗失去主人,变成流浪狗。再饿它几天,等狗饿的头晕眼花。这样,山姆大叔才好收复它。事情果然按照山姆大叔的计划进行着。大家看结局,随着希特勒的灭亡,山姆大叔成功的得到了一群没有主人的羊。在收复日本狗的时候被狗再次很咬了一口。山姆大叔这次的确被这只流浪狗咬的有些疼。可以说疼的是深入骨髓。气哼哼的山姆大叔终于抡起棍子,在狗的广岛穴和长崎穴狠揍了两下。日本狗虽然被打得晕头转向,但还是明白了过来。现在的它已经是一只流浪狗了。它目下要做的头等大事是寻找新的主人。它的新主人就是把它揍的晕头转向的山姆大叔。于是乎,山姆大叔有了一群体弱多病的羊和一只浑身是伤的狗。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山姆大叔给体弱多病的羊和浑身是伤的狗抓药看病。羊身体强壮了好随时薅羊毛。狗身体强壮了好看家护院。之后,财大气粗的山姆大叔便在世界上四处逛游。人常说,有钱人就是横。有了钱的山姆大叔到哪里都爆发出一副土豪的嘴脸。看谁不顺眼就找茬。反正全地球村就只有自己最有钱了。谁敢不服,老子就给你断饷。饿你三天再说。哈哈哈,苏联不服吗?饿你几天看看。于是,苏联饿死了。


风雨中的梅云


二战的不同时期,美国全力攻打的战略方向也不一样,大战初期是以德国为首要目标,但珍珠港事件后,就竭尽全力攻打日本了啊?

要不然,就照鬼子的疯狂劲,怎么能一个个岛屿的打过去、直到扔原子弹呢。

在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之前,美国的首要目标的确是德国,虽然双方没宣战(还是在珍珠港事件后,美、德才“顺便”互相宣战的),但美国采用援助英国、苏联的方式,让德国疲于两线作战,长期耗下去,德国是没有一点胜算的,甚至美国都不用直接派兵就能击败德国。

另一方面,珍珠港事件的爆发,对美国则是“意外”。

网络上很多传言,说美国政府提前知道日本将偷袭珍珠港、但为激起国民的斗志而封锁消息,姑且不论这一说法的可信度,珍珠港事件前,美国上上下下的确没料到小小的日本居然敢“先发制人”,都以为可以靠禁运、制裁令日本屈服,结果珍珠港挨了一顿炸,当然十分愤怒。

珍珠港事件后,美国的战争目标十分明确,12月8日对日宣战、同日“顺便”对德国和意大利宣战,但真动起手来,无疑是在太平洋战场全力出击,大西洋另一边的欧洲战场则继续支援英国和苏联,钳制德国。

一边亲自上阵、恶战频频,一边幕后支持、战略轰炸,孰轻孰重是很明显的。

但到了1943年,准确的说,在1943年初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后,德国陷入战略被动、后来更在苏联红军的“十大打击”下节节败退,美国就开始认真考虑欧洲战场的局面:一旦苏联击溃德国,解放西欧,就会控制欧洲大陆,这是美国的全球战略所绝不能容忍的,这才开始准备诺曼底登陆。

后面的历史,朋友们都知道了,1944年盟军诺曼底登陆、加速了德国的溃败,1945年5月欧洲战场的战斗基本结束。

然后美国腾出手来、在太平洋战场继续和苏联争夺胜利果实,才在8月结束了二战。

回顾历史可以发现,事实上,美国在二战中的最大对手,并不是德国,而是日本。

之所以先击败德国、再消灭日本,完全是由于德国与苏联接壤、被击溃后容易落入苏联的控制;诺曼底登陆对击败法西斯发挥了重大作用,但这其中,也包含一些美国自己的利益考量,并不能证明美国的首要目标就是德国。

其实,只要想一想美国加入二战的直接原因:珍珠港事件,直到今天,很多美国人还念念不忘,对日本十分警惕。

放在当年,又怎可能放着大仇不报、先跑去打德国呢?

——


炎黄军武


你这是提出的两个问题。第一个:日本为什么要偷袭美国夏威夷珍珠港,这个港口可不是一般的民营码头港口,而是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母港,负责维护太平洋地区美国殖民地、海外领地、美国利益优关国家及盟国的安全。菲律宾是美国植民地,东南亚多国香港、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印度、缅甸是英国植民地,越南是法国植民地,这些地方盛产橡胶、铁矿石、稀有金属和油田,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进而想把战争继续维持下去,在美国中断向日本供应石油、橡胶、铁矿石后,就必然要发动太平洋战争,战领上述东南亚各国,掠夺战争资源,那么日本与侵犯美国、英国在东南亚的利息,开战是一定的。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三本五十六知道美国是非常强大的,与美国开战后日本凶多吉少,但没有东南亚的战争资源日本同样会失败。因以,日本只能挺而走险~先发动对美国夏咸夷太平洋舰队的偷袭,消灭美国太平洋舰队,占领太平洋诸岛,建立亚洲封锁圈,维护曰本在亚洲既得利义!第二个问题:美国实行的是先欧洲后亚洲的战争策略。为什么呢?德国太强大,希特赖战争野心太大,占领欧洲十八国令法国投降还不停手,发起霸王行动,意图毁灭占领英国末果,转而发功侵略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打败苏联后,德国一统欧洲,再与日本东西对进帮助日本完全控制亚洲后,最后目标一定是美洲的美国。美国生支持英国,粉碎希特赖占领英国的企图,再支援苏联打败德国法西斯,回过头来再与英国、苏联合力收拾小曰本。二战的盟国战争策略是高明而伟大的,让世界进入了和平的二十世纪新纪元!


前锋35


第一感觉,这个题问的好别扭,一开始,真不知道从何答起。

美国被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第二天就对日宣战了,而德国对美宣战是在偷袭发生四天后,何来美国不打日本而去先打德国之说?

首先要弄明白的一件事是,二战,并非泾渭分明的分成两大阵营,你看到的法西斯阵营和反法西斯阵营的对抗是二战史,并非真正的二战,真正的二战是国家间混战,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国家利益来调整对外方针政策的,其实阵营这种说法在最初根本就不存在。而很多国家也都是双阵营的。



日本打中国的时候,美苏在干啥?德国打苏联的时候,日本在干啥?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和德国怎么能扯上关系呢?何来先打后打之分?


只能说美国的侧重点在德国,而不在日本,但是日本偷袭珍珠港,就是美日之间的战争,跟德国有什么关系?德国打苏联的时候,日本并未参战,为什么日本一偷袭珍珠港,美国就要和德国干,谁定的?

实际上,战争的根源和各个国家的侧重点并不在一场偷袭或是一次宣战,而这种斗争从战争前就已经开始了。


德国和日本对欧亚大陆国家进行侵略的时候,美国虽然没有加入战局,但是队早就站好了,那就是反对德日的侵略,这样站队不是说美国有多正义,而是有利于美国的国家利益,在对外关系和战争中,国家利益永远是第一位的,而战争只是实现这种利益的手段之一,并不是全部。

早在美国加入战局之前,美国就开始了对遭受德日入侵的国家进行各种援助的行为,而按照美国的国家利益,当然欧洲是重点,亚洲是次要的,这从经济总量就能看出来了,不用说其他的了吧,地上放着一打十万块钱,另一边放着一万,你捡哪一打?



也就是说,在偷袭珍珠港之前,美国同德日的战争早就开始了,只不过替代枪林弹雨死伤无数的是资源战罢了。珍珠港之后,美国并未对德宣战,而是德国对美宣战,希特勒的想法很简单,把美国拖入战争泥潭,他就得做战争准备,利用这段时间消灭苏联,然后集合苏联的资源再把这个幕后黑手给端了,在希特勒看来,美国就是国际犹太主义的发源地和总后台,是日耳曼民族最危险的敌人,应不惜一切代价予以铲除。


相比较之下,美国比希特勒正常多了,他并没有向德国宣战,因为租借法案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当然,他对日本的这种无厘头闹剧有点不可理解,但尚未和德国联系到一起,直到希特勒疯狂的宣战之后,美国的反法西斯同盟的策略才开始走上正轨。


与入侵中国不同,日本偷袭珍珠港的目的不是灭亡美国,而是重创美太平洋舰队后,得以从容入侵东南亚地区,抢夺战争资源,但是日本人的数学有点不好,即便他们抢到了这些资源,他们还是不够跟美国抗衡,他们只是指望那种日清战争和日俄战争的奇迹再次出现,但是美国不是大清和沙俄,是真正的实力派!

与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和资源相比,日本那少得可怜的数值怎么也让美国提不起精神来,相比较欧洲,德国人对美国的利益损害更大,当希特勒宣战之后,美国的视线当然就会凝视在欧洲大地,利益使然。



美国加入二战,动员了全国一千一百万人加入军队,开赴世界各个战场,太平洋,北非和欧洲,可不是先打德国后打日本,而是侧重欧洲,连带亚洲一块干,可不是先干德国,不管日本。

感谢您的阅览,喜欢本蛇回答的请记得点赞和关注哦!


史书上冬眠的蛇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对美军太平洋航队的打击其时很小:三艘航母与二十多艘主力战航并不在港内,主力战机也被调驻周边小机场,真正损失的只有四般没有战力的老舰与一批过气战机。日本所以偷袭就是畏惧美太平洋舰队,现避美国参战,太平洋舰队已足以与日海军抗衡。但因之前美国内对是否参战争论激烈,美备战并不充分,要在东南亚或中国投入地面战不现实,与日海战是唯一的选择一一当然也是正确的选择,击败日海军,也就击溃日的攻击力了。

当时的战争态势是,德意日中德国最强,但德在东线已被挡在莫斯科与斯大林格勒城下。苏军虽暂时在兵力与战力上不占优势,但严寒加成下,已成必胜之局。南线希腊挡住了意大利。因此陆路协约国已无能贯通。但北非战场,德军在隆美尔带领下有击败英军的可能。而西线德国进攻英本土已不可能。如果德军取得北美战场胜利,则德意日不仅可以海上联接,还能获得中东、南亚物资,则不但太平洋击败日本不易,整个战争将更加扩大。因此,协助英军取得北非、南欧胜利成为节点。

因此,美国参战后,就作出了“海战对日本,物资援中苏,新动员战力投入欧洲南线”的布暑,果然从战略层面遏制了德意日的攻势,42年海战击败日本,43年欧洲南线击败德意联军,对德意日实现了战略分割与包围。

到1944年,战略战术层面,同盟国击败德国条件已成熟,苏美英三国夹击已对德形成压倒性优势。战场布局“先败德国,再成苏联陆上南下、中国东出、美军海上西进击败日本”已成自然态势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