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人不識張伯駒,踏遍故宮也枉然|藏拍·賞鑒

为人不识张伯驹,踏遍故宫也枉然|藏拍·赏鉴

張伯駒一生過眼、入藏珍品無數,號稱“天下第一藏”,他具有深厚的書畫鑑定功底,一生收藏諸多曠世傑作。1956年他捐贈給國家的書畫,件件可謂煌煌鉅製,年代從晉到明清,但就以張伯駒一人收藏,就涵蓋中國各個時期重要的藝術代表,它們更是研究中國美術史不可或缺的珍貴材料。

为人不识张伯驹,踏遍故宫也枉然|藏拍·赏鉴

張伯駒近照

本期賞鑑,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這位傳奇性的藏家捐給國家的那些絕世藏品。

中華第一帖

为人不识张伯驹,踏遍故宫也枉然|藏拍·赏鉴

《陸機草隸書平復帖卷》

縱23.7cm,橫20.6cm

為西晉大文人陸機手書真跡,距今已有近1700年,是現存年代最早並真實可信的西晉名家發帖。比王羲之的手跡還早七八十年,被譽為今傳世墨跡中的“開篇鼻祖”。它長不足一尺,只有9行字,是西晉時陸機向友人問候疾病的一通信札。該帖滿紙生輝,被收藏界尊為 “中華第一帖”。

《平復帖》在中國書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對研究中國文字及書法藝術流變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

天下第一畫卷

为人不识张伯驹,踏遍故宫也枉然|藏拍·赏鉴

《遊春圖卷》局部

縱43cm,橫80.5cm

為隋代大畫家展子虔所繪,距今1400多年,被認為中國現存最早的一幅畫作,歷代書畫界都將其奉為絕無僅有的極品,有人稱它是“國寶中的國寶”。《遊春圖》畫卷長二尺有餘,運筆精到,意趣無限,素有“天下第一畫卷”的美稱。

杜牧、李白傳世手跡孤品

为人不识张伯驹,踏遍故宫也枉然|藏拍·赏鉴

《張好好詩卷》

縱28.2cm 橫16.2cm

《張好好詩》是唐朝杜牧的書法古帖,國家一級文物,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之一, 該卷內容為杜牧在洛陽東門與歌妓張好好時隔多年後重新相遇,贈與她此的長詩。無論詩還是書的風格,均婉麗含蓄,表達作者對歌妓的命運的深切同情。

为人不识张伯驹,踏遍故宫也枉然|藏拍·赏鉴

《上陽臺帖》

縱28.5cm 橫38.1cm

《上陽臺帖》傳為李白書,但有人疑為宋人偽作。筆勢較為豪放、雄渾、又含飄逸之氣,頗具李白詩中豪邁而又狂放不羈的浪漫主義風格風格。卷前後及隔水上鈐有宋趙孟堅“子固”、“彜齋”、賈似道“秋壑圖書”,元“張晏私印”、“歐陽玄印”以及明項元汴,清梁清標、安岐、清內府,近代張伯駒等鑑藏印。張伯駒非常喜愛此帖。盛讚此帖一如李白豪放、俊逸的詩風。詩如其人,書亦如其人。

宋徽宗、黃庭堅傳世山水書畫

为人不识张伯驹,踏遍故宫也枉然|藏拍·赏鉴

《雪江歸棹圖》局部

縱30.3cm 橫190.3cm

《雪江歸棹圖》是北宋宋徽宗趙佶創作的一幅山水畫,描繪冬日雪景。全圖不著色,僅以細碎之筆勾勒、點皴山石,淡墨渲染江天,襯映出皚皚雪峰。意境肅穆凝重,代表了宋徽宗時期畫院的藝術水平。

畫幅右上角有宋徽宗瘦金書“雪江歸棹圖”五字,左下角鈐“宣和殿制”並有“天下一人”畫押。

为人不识张伯驹,踏遍故宫也枉然|藏拍·赏鉴

《諸上座帖》局部

縱33cm 橫729.5cm

北宋黃庭堅書。紙本。草書。此帖為作者寫給其友李任道的信札,內容為介紹五代時金陵禪宗僧文益的語錄,全為佛家禪語。筆法圓勁,氣勢蒼渾雄偉,有懷素書風影響,但又有自我獨創的風格,為黃庭堅晚年代表作。

唐寅工筆重才彩代表作

为人不识张伯驹,踏遍故宫也枉然|藏拍·赏鉴

《王蜀宮妓圖》

縱124.7cm,橫63.6cm

《王蜀宮妓圖》,描繪的是五代前蜀後主王衍的後宮故事。蜀後主王衍曾自制“甘州曲”歌,形容著道衣的宮妓嫵媚之態:“畫羅裙,能結束,稱腰身。柳眉桃臉不勝春,薄媚足精神。可惜許,淪落在風塵。”

唐寅創作此畫,則旨主揭示前蜀後主王衍荒淫腐敗的生活,寓有鮮明的諷喻之意。

为人不识张伯驹,踏遍故宫也枉然|藏拍·赏鉴

晚年張伯駒和潘素

在張伯駒身上,我們看到了一位藏家的文化自覺。在進入收藏前,張伯駒就飽讀詩書,才華橫溢,正是他紮實而身後的文化厚度,奠定了他收藏的高度。

也許收藏的最高境界,不在於收藏的規模,而是像過雲樓寓意的那樣,視一切藏品為“過眼雲煙”,而私藏只是守護這些文化瑰寶在歷史長河裡的某一段接力,只有精神的接力,瑰寶才會永存。

-END-

为人不识张伯驹,踏遍故宫也枉然|藏拍·赏鉴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如需轉載請後臺聯繫

《收藏/拍賣》雜誌現進駐媒體平臺有:微信公眾平臺、今日頭條、網易藝術、新浪微博、搜狐新聞、騰訊天天快報、大粵藝術、一點資訊、雅昌藝術網、時代財經APP等主流媒體平臺,部分文章同步更新,形成新一媒體傳播矩陣。

歡迎邀請加入更多媒體平臺!如想商務合作,請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 或微信scpm200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