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后,孩子易患这6大疾病,懂得预防最重要!(转给家长)

立秋后,孩子易患这6大疾病,懂得预防最重要!(转给家长)

梧桐叶落是立秋,

长长暑假伴丰收。

今夕同享成长乐,

明朝稚童立潮头。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时间在农历每年七月初一前后。立秋,就意味着暑去凉来,秋天开始了。但从夏到秋(换季期),气温并不会马上骤降,很多地区白天甚至还是30℃以上的高温,晚上却降至20℃及以下。早晚的温度差正在一点点拉开距离,这种让你难以察觉的转变最可怕,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让人渐渐失去对温度变化的警觉。

除了气温的变化,孩子本身的抵抗力也比大人弱,容易受到流行性传染疾病的侵袭,尤其是再过一段时间便到开学季,增加群体互相感染和传递各种流行病病毒的机会。

那么,在换季的时候,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少生病呢?不妨先跟着小编看看换季期间,孩子最容易“中招”哪些“换季病”。

立秋后,孩子易患这6大疾病,懂得预防最重要!(转给家长)

换季最易“中招”的6大疾病

01秋季腹泻

秋季腹泻,多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潜伏期2-3天,初期常伴有感冒症状,多数患儿还会有发热,体温在37.9——39.5℃。继之出现吐泻症状,大便呈白色、黄色或绿色蛋花汤样,带少许黏液,无腥臭味,每天10次左右。一般可持续3-9天,平均5天左右,前3天症状最严重。因为总在秋季发生,因此称为秋季腹泻,实际上秋季腹泻多在9月到次年的4月之前都容易发生,做好预防极为重要!

预防措施:

注意饮食卫生,把好入口关,防止病从口入。餐前便后洗手,孩子的餐具、玩具定期消毒,护理孩子的人更要注意自身的卫生。

3岁以下孩子可每年服用1次轮状病毒疫苗,3-5岁期间服用1次即可。

注意事项:

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目前没有特效药,更不能滥用抗生素。

发现感染隔离观察和治疗,不要让孩子接触患者。

02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主要侵犯5岁以下的孩子。夏秋换季期,空气中的细菌病毒大量繁殖,孩子很容易受到肠道病毒感染,引发手足口病。

立秋后,孩子易患这6大疾病,懂得预防最重要!(转给家长)

其常表现为: 患儿口腔内颊部、舌、软腭、硬腭、口唇内侧、手足心、肘、膝、臀部和前阴等部位,出现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

预防措施:

预防手足口病,要养成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勤晒衣被,多通风。

减少孩子处于公共场所的时间。身处游乐园、室外广场、公共交通这种公共场所,由于人群密集,病毒密度相对较大,孩子很容易被传染肠道病毒。

03流感

夏秋换季期,是流感病毒多发季节,孩子身体抵抗力低下,是流感病毒重点侵袭对象。因此,家长更应该加强对流感的预防。

立秋后,孩子易患这6大疾病,懂得预防最重要!(转给家长)

预防措施:

流感疫苗接种。让孩子接受小儿流感疫苗是增强对病毒免疫力的有效方法。

适量、适时地增加室外运动。早晚温差大,要根据天气变化为孩子增减衣物。

室内环境的保护。室内空气流动缓慢,大量流感病毒积存在室内,定期消毒可以及时杀灭病毒,消除孩子流感隐患。

保质保量的睡眠,为孩子营造一个安静、温暖而又空气流通的舒适睡眠环境。

04上呼吸道感染

狭义的“上感”又称普通感冒,是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上火则是引发上呼吸道感染的导火索,这是因为咽喉部干燥,抵抗力下降。若受到病毒的侵袭,就会引发孩子患上“上呼吸道感染”,出现发热、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咳嗽等症状。

预防措施:

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服,多到户外活动。

让孩子休息好,多喝白开水,饮食以清淡流质为宜。

05哮喘

秋季是过敏性哮喘的好发时期,一般是过敏原通过内因而发病,这是一种严重危害孩子健康的常见病,它不仅给孩子带来许多痛苦,而且频繁发作后,会影响到孩子的肺功能,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如果一旦发生过敏性哮喘、过敏性咳嗽、过敏性鼻炎,请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耽误病情。

预防措施:

要避免孩子与过敏原的接触,如花粉、烟雾等,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鼓励孩子适当户外活动,通过锻炼增强体质,以达到预防哮喘的效果。

06过敏性皮炎

秋季空气中含有的动物皮屑、各种花粉、灰尘量大大增加,孩子对过敏抵抗力还很弱,很容易发生过敏性皮炎。因此日常预防对避免孩子患过敏性皮炎有重大意义。如果孩子皮肤脱皮症状非常的明显,瘙痒症状难以有效抑制,则应该尽早带孩子去医院进行治疗。

立秋后,孩子易患这6大疾病,懂得预防最重要!(转给家长)

预防措施:

保证室内环境的卫生清洁。换季期间,孩子在室内的时间逐渐增加,防止尘螨和霉菌显得更加重要。保持室内环境的清洁,清理卫生死角,尤其是高温潮湿地点。

避免有毛动物的饲养:秋季动物的毛发与排泄物会严重污染室内空气,使孩子患过敏性皮炎的几率增加。

减少过敏性食物:在换季时分,尽量减少孩子食用容易诱发过敏症状的食物。

“换季就生病”,像个打不破的魔咒一样,一到换季时节就出来骚扰孩子,那么如何增强孩子的抵抗力、减少生病的概率呢?家长们不妨从诱发疾病的源头上着手,从预防工作开始做起!

1防止“病从口入”,注意饮食

换季时期,要严格预防“病从口入”。虽然已经是“立秋”,但白天的高温还是会让孩子大汗淋漓。这个时候,孩子常常会玩得一身大汗,然后抱起一杯冰水咕噜咕噜往肚子里灌,此时孩子非常容易受凉,并引发腹泻、感冒等疾病。家长对此不能掉以轻心,最好是为孩子准备一个保温杯,并提醒他喝水就喝保温杯里的温水。

2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

孩子蹦蹦跳跳到处跑、趴在地上玩玩具、从外面回家不洗手等行为都会沾染一大堆细菌病毒,如果不及时清洗,很容易就进入体内导致生病。作为家长,要做到引导孩子勤洗手,从小养成勤洗手的习惯,不仅有益于孩子健康,而且对孩子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立秋后,孩子易患这6大疾病,懂得预防最重要!(转给家长)

3保证充足的睡眠

常言道“春困秋乏”,秋天是比较容易让人感到疲乏的季节,这时候保证充足的睡眠对健康十分重要。在暑期,应延续幼儿园的作息习惯,引导孩子早睡早起,中午可以进行适当的午睡来缓解困乏,晚上可提早一点让孩子进入梦乡。

4进行适当的运动

想要少生病,从根本上还需要拥有一个强壮的体魄,让孩子进行适当的运动非常重要。对于年龄比较大的孩子,可以在黄昏的时候带TA去游泳、慢跑等。

立秋后,孩子易患这6大疾病,懂得预防最重要!(转给家长)

5远离过敏原

有的孩子生病,也有可能是接触到了过敏原。夏秋换季,凉热交替,一些杂草会在空气中散布细菌孢子等致敏物质,很容易导致“秋季过敏症”,患者会出现皮肤干痒、鼻子痒、打喷嚏、流眼泪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出现呼吸困难。如果孩子出现过敏的症状,家长一定要找到过敏原,并尽可能解除过敏原,才能预防这些不适症状。

立秋之后,暑去凉来。这时候昼夜温差逐渐增大,空气也比较干燥,虽然感觉更凉爽,但对免疫力较差的孩子来说,易患上感冒、支气管炎、腹泻等疾病。

换季期间,家长们要根据孩子的身体状况做好秋季保健,及时调节衣着及饮食等,让娃可以健康地度过季节转换期。即使孩子不幸“中招”,家长们也不要太过于紧张,从某种意义上讲,“生病”其实有利于孩子免疫力的增强和完善,家长们不妨放宽心,将预防工作做到下一次换季来临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