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路上並不擁擠,能堅持的人很少

出品:萬房研究院

執行:樓亮(微信id:wanfangyjy)

樓小白(微信id:howell0912)

15年前,某家百強房企排行榜單上,今天仍然在榜的公司只剩下14家;

20年前,某家百強房企排行榜單,依然在榜的公司只剩下10家;

30年前成立的公司,依然活躍在舞臺上,已經是中國公司史上的稀有物種。

舞臺之上,聚光燈下,金地迎來30歲生日。與其說它是明星,我們更願意把它當成壽星。

過去30年很艱難,今天很艱難,未來依舊很艱難。金地有理由為自己30歲慶生。

30歲的金地成長基因裡,有哪些未知的密碼?下一個30年,哪些基因能被同行借鑑,我們和同仁一起來挖掘。

6月2日下午。

深圳洲際酒店會議大廳。

金地集團30週年慶典暨產品品牌發佈會。

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能坚持的人很少

很少在公開場合露面的金地董事長凌克現身。下午3個半小時,他的另外一個身份是東道主,歡迎老相識、新朋友。

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能坚持的人很少

✪凌克和他的朋友們

瞭解金地,要先了解凌克。凌克是什麼樣的人?

凌克自我評價說:“其實我就是平平常常的人,一個人要想成功,肯定需要聰明、努力、運氣結合在一起。”

金地又是一傢什麼樣的公司?

總裁黃俊燦眼中,金地是【一家讀書人經營的公司】

這次被凌克稱之為全面型人才和穩健的謀略者的金地高管,為什麼把讀書人和經營公司聯繫到一起?其中,究竟有什麼奧秘?

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能坚持的人很少

有人推崇獨狼,有人喜歡獵豹,有人擁抱大象。地產大哥認識很多金地的朋友,從入行起就和金地打交道,轉眼超過15年。在地產大哥眼裡,【一家讀書人經營的公司】這句話,對金地描述最精確。

讀書人=知;經營=行,公司=一。【一家讀書人經營的公司】濃縮成4個字:知行合一。

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能坚持的人很少

金地30年,換來【知行合一】四個字;金地30年只做了一件事:知行合一;金地是一家知行合一的公司。

比起說,我更喜歡做!

凌克說過,【我不喜歡、不擅長張揚,和說比起來,自己還是喜事做事】

跟說比起來,行難;跟行比起來,知行合一更難;30年的【知行合一】難上加難。

難在哪裡?先說一件小事。

地產大哥認識的一家公司,兩年前拿的地塊,至少1/3項目到現在都開不了盤。

問總裁A先生,這是為什麼?

總裁A很苦惱:政府限價後,才發現拿地拿貴了。

又問:拿地的價格,當時誰給的,誰定的?

總裁A:營銷線給的,我拍的板。

在過去很多年,地產公司拍地根據營銷定價。原因在於,在市場上行週期,營銷人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機會,賣出別人賣不出的價格,營銷人就有了地價定價權。

這種想法傳導到公司,摘地舉牌拼到到了最後,就要看營銷條線同事的態度和決心。多出1000萬地價款,就等於房價每平米多賣1000塊錢。營銷條線同事價格想象力足夠,地王就敢摘下。

這是過去的拍地邏輯,變成總裁A先生的當下煩惱。表面上看,總裁A先生的煩惱是限價惹的禍。實際上,限價之前,很多公司的地王、高價地還在曬太陽。

這只是30年時間裡,很短的一個瞬間。它背後的邏輯是:穿越地產週期,可持續性發展的邏輯是什麼?金地30年,是如何穿越週期的?

凌克在接受《哈佛商業評論》採訪時說,2016年,金地的銷售額有了很大增長,我們也做了很多投資,但並沒有拿高價地,可以說把控得還是比較好的。

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能坚持的人很少

穿越週期,具體要抓好三件事:

1.地要拿對;

2.產品定位要做準;

3.前期的銷售時點要把握好。

【秋天屯糧,冬天買地,夏天賣房】的道理,大家都懂,但做到很難。

知道做不到,等於不知道。根本上,還是沒看透,【知行合一】中的【知】不徹底、不清晰、不明白。

如何穿越週期?凌克首先將中國地產行業定義成【短週期波動】。

他說:

要對未來3年、5年甚至10年的市場波動進行研究,這是所謂的大方向,有時候不能完全看清楚,但是看不清楚也得看。

不過,即使研究清楚了大方向還沒用,因為中國市場的波動因素往往無法預期,所以一旦發覺和自己的想法不一樣,就一定要趕快進行調整。

如果要翻譯,這句話的意思是說:錢和地總有一個是便宜的。

錢貴的時候,拿便宜地,是不錯的機會;

錢貴的時候,買貴的地,是最傻的事;

錢便宜的時候,買便宜的地,是最好的機會。

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能坚持的人很少

其次是對戰略理解和執行結合好不好。

凌克接著說了第二點:

【我們肯定把戰略放在第一位,方向錯了,什麼東西都錯了。但是運營能力也很重要,如果有一個好戰略但是沒法落地,那麼這個戰略也是白搭。

所以,我覺得可以把運營能力再提高一些,提高到和戰略同等重要。我覺得過去金地集團在運營能力方面存在不足】

黃俊燦在一年前的內部講話中也強調,【集團啟動開發提效升級行動,提出通過2-3年時間的提效努力,推動公司整體開發效率邁入行業內一流水平】

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能坚持的人很少

金地突破千億之後,內部實施一個計劃,代號《鑄城計劃》,提出【均好組織】能力搭建模型,要在投資、融資、產品、工程、營銷、成本等都形成各自成熟的專業體系和管控流程。

有一組數據來證明金地的開發提效行動成果:金針的產品研發週期從4年前的平均5.5個月如今縮短了4.5個月,實現了18%的提升。

正確的戰略落地靠運營,在變化中調整,調整中執行。這就是金地的戰略版知

行合一。

知行合一,還要貴在堅持。調整不等於不堅持;看透不堅持,是件痛苦的事情。

我們覆盤萬科、金地、恆大、碧桂園、融創最近五年的戰略發現,很多人曾經嗤之以鼻,冷嘲熱諷。但是,他們內心篤定,贏在堅持。

金地式【知行合一】也可以套用一句流行語:成功的路上,並不擁緊,只是堅持的人很少。

高週轉不一定能賺到錢

再來說第二件事。

某家地產公司總裁B先生,回顧過去30年,感悟道:地產行業發展30年,如果所有的方法都歸零了,有一條永遠是正確的,那就是高週轉。

基本上,主流地產公司都祭起高週轉原子彈,為什麼在高週轉的隊伍裡,依然出現第一梯隊、第二梯隊、第三梯隊?

這就是我們提到的知行合一的平衡感。

前面我們提到:戰略解決方向;流程解決路徑,團隊解決戰略執行。把戰略、流程、團隊三位一體,就是知行合一。

但是,知行合一是系統工程,這只是產品的標準化層面,還有匠心程度。後者決定知行合一的深度。

地產起步伊始,打造的金海灣花園、金地香密山等項目,引領彼時住宅潮流。1999年,金海灣花園是全國第一個採取整體平臺架空、戶戶全海景的設計理念,是中國房地產發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南京的風華銷售中心獲得了2017設計奧斯卡之稱的德國紅點獎。在美國的峰匯項目,地處紐約曼哈頓22街,金地選擇由庫哈斯(央視大樓的設計師)操刀。

當大家都在提高週轉,實際拼的是產品線標準高低;產品線標準高低,取決於背後的匠心程度。

金地很早就提出科學築家,把標準升級,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足。才能在長達30年的時間裡,有後勁,把四大產品擴展到今天的九大產品系、五大產品品牌;才能從深圳走向全國,走向全球。我們反向設想,如果金地把產品線標準化的標準降維,它又能走多遠?

還有一個細節,我們我觀察到了。金地30年慶典中,只有三位主演講人,除了董事長凌克、總裁黃俊燦外,還有一個人,她是一位設計總監。

總裁B先生說,無論你處在週期波谷,還是波峰,總是可以賺到錢。

他說得並非完整。低標準的產品線,無論是在週期波谷、波峰,即便堅持高週轉,也未必能賺到錢;即便賺到錢,溢價也不會高。

所以,知行合一的背後,最關鍵是要有匠心。這決定一家公司知行合一的高度。

換了一個活法,就不是這個人了

再講第三個故事。

在資本市場,【招保萬金】一直是金字招牌。萬科和寶能股權大戰,硝煙四起。金地卻風平浪靜。很多人感覺很奇怪。

兩年前,凌克在接受《哈佛商業評論》訪談時,揭開了謎底。

凌克說:【金地集團的管理團隊始終注重多方面利益的平衡。到目前為止,我們做到了兩點:

第一點是我們給創始人的股東回報在150-200倍之間,每一次增發股份的時候,沒有哪個股東是很虧的;

第二點是我們增發的股東,基本上都獲得了盈利。

為什麼可以做到?因為我們的重點是經營企業,不會把股票炒作看得那麼重要,我們始終堅持把公司的基礎盈利做好,讓股價有平穩的上升空間】

在30歲的金地慶生大會上,凌克重複這個觀點:企業一定要努力創造股東、客戶、員工和社會共贏的環境。

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能坚持的人很少

前面我們講到知行合一的戰略、執行、系統和匠心,還有平衡。

30年前,很多公司初涉商場,還沒來得及體驗市場水溫,沒鬧明白市場是怎麼回事,就被一個大浪捲走。在市場的大風大浪中,平衡感最重要,否則,市場的風浪和人心的風浪,瞬間可以擊敗一家公司。

我們只舉例研究金地在團隊方面的平衡感。

有一回,凌克聊到欣賞的企業家時,他說了四個人,分別是華為的任正非、復興的郭廣昌和老萬科的王石。凌克給到四點欣賞理由,一是他們做的改變都很成功,二是身上都有一種堅持,三是自身優秀,四是團隊非常出色。四點中,他最看重團隊。

房地產市場大多數情況上是逆風+爬坡,團隊就是逆風爬坡人。

怎麼樣帶領一群人逆風爬坡,而且是30年一群人持續逆風爬坡?團隊不僅要優秀,還要穩定,【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要有相同的價值觀。

在金地,不論是管理層,還是中層,工作年限都很長,平均時間大約是15年,管理層有的已經做到20年,很多人都是從基層做起,一步步提高。業績證明團隊優秀,服務年限證明團隊穩定。

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能坚持的人很少

凌克是金地舵手,怎麼樣帶著團隊往前衝,相當關鍵。

員工介紹說,凌克18年來從未疾言厲色、大發雷霆,表達不滿的方式就是默不出聲。

默不出聲的背後,就是自控力,能夠很好管理自己的情緒,避免自己的情緒影響團隊的情緒。

凌克1992年加入金地,服務金地26年。在2016《哈佛商業評論》【中國百佳CEO】榜單中,凌克排名36位。這是全球最高水平的商業管理雜誌對他的客觀評價。

凌克的管理方式,影響團隊,團隊塑造金地的性格。“金地的性格就是不太張揚,一個人就應該按照自己的活法去活著,換了一個活法,就不是這個人了。”

沒變,沒變

再來說第四件事:

從450億,直接躍進到1000億,有人說金地變了。

凌克連連擺手說,【沒變、沒變】

【過去的金地和今天的金地,公司的基礎價值觀都是不變的,我們希望不斷地去改革、去創新,但保持均衡、審慎的經營態度一直不變。金地不會一味的期望速度有多快,我們希望速度和效率平衡】

凌克講的沒變,就是知行合一,水到渠成。請注意,凌克並沒有說規模和速度的平衡,而是速度和效率平衡。

不過,金地的確也有變化。

2016年,金地發了一筆公司債,利率竟然低到3%;國際評級提升到穆迪Ba2、標普BB;在2017年蓋洛普“客戶滿意度”第三方測評高達98%,百強房企服務質量的全國榜首位置;破千億後,淨利潤同步翻番,淨利增速超過96%;規模上去後,銷售費用佔合同銷售額比例從2%下降到1.2%;這一年,2016年金地三費費用率降至 4.8%……

變與不變,怎麼理解?

有一次,凌克說:一方面我們需要好的外部金融合作機構,另一方面,對方也是要看你的這張財務報表的。如果財務報表不好的話,別人怎麼會給你這麼低的融資成本呢?

這只是融資方面的變與不變。簡單地說,一家企業說到做到,合同機構同樣會看到眼裡,記在心上,放心合作。

四個小故事,都在試圖還原金地30年的長壽基因,從戰略、路徑、執行、系統、產品線、匠心、平衡等方面。

最後,我們發現,這些都對,但不全面。試想一下,30年的公司不常有,300年的學校卻很多。如果把一家公司當成學校來經營,它的生命力就會煥然一新。

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能坚持的人很少

我們說知行合一是金地長壽的基因,卻不是全部。金地實際是所學校,知行合一就是校訓。所以,凌克才說,金地是【一家讀書人經營的公司】。

因為這個時代變化太快,100年前,電話是高科技;50年前,電腦是高科技;30年前,互聯網是高科技。高科技的迭代速度,超出任何人的想象。原來的套路,越來越不靈光。

這也意味著知識和認知的迭代速度超快以往任何時代,優秀因此一直被重新定義。唯一的辦法就是,把一家公司變成一所學校,知行合一是校訓,不斷學習,學瞭然後習,學就是知,習就是行,行可能會犯錯,這就要不斷迭代認識,方能持續成長。

備註:本文成文過程中,地產大哥和地產總裁內參潘永堂君對行業和企業進行復盤,三亞那個晚上,兩個人通宵發生激烈的觀點碰撞,甚至爭吵。諸多思考受到潘君的啟發,致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