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马上要被工作压力摧毁的中国白领们

当00后开始初恋、高考乃至相亲的时候,曾经被媒体寻觅各种话题吐槽的90后也在不知不觉中步入职场,成为各领域的中流砥柱。

年轻一代的工作观念与前辈们相比似乎发生了许多改变,以至于当窦文涛在微博上征集“最让人焦虑的问题”时,点赞最高的答案竟然是:

“不想工作该怎么办?”

职场压力不尽相同,却大多相似。

每天一睁开眼就要准备出门,楼下买个早点路上吃,匆匆忙忙赶到水泥格子里,又是一天的工作在等待。

虽然每天自己累死累活工作,却总是感觉精力不够用。

程序员总有敲不完的代码、编辑从没有处理完的稿件、搞设计的要面对永远不满意的甲方、做销售的天天有难缠的客户……

怕领导的期望太大,自己又没做出什么成绩来,焦虑心理反复纠缠;

也有人总觉得自己被上司挤兑,又是白纸一张,什么都不懂,做事情畏手畏脚;

还有人只是一头扎进工作里,又害怕同事嫌自己不会交际,不懂人情……

致:马上要被工作压力摧毁的中国白领们

有一个关于“工作后压力”的调查,点赞数最高的一些压力来源,个个让人窒息:

“来自忙碌不堪却没有变强。”

“想到那堆这周不想做拖到下周的事情,周末都过不好。”

“日复一日做一样的事情,量变却不能引起质变。”

“与人相处很复杂,想法意见从来不被采纳,越来越没有工作的激情。”

中国社科院做了调查,结果显示,2017年中国人每天平均休闲时间仅为2.27小时。

相比而言,美国、德国、英国等国家国民每天平均休闲时间大约为5小时,是中国人的两倍以上。

在家里休息的时候,电话一个接着一个打来,你不得不接,回家也只是换了个地方工作而已。

半夜12点,更是一个十分敏感的分界线。

每周日到周四,如果一抬头就猛然发现已经过了12点,整个人一瞬间变沮丧。

新的一天已经开始,又要重新面对一切。

只有回家的时候,虽然坐地铁时被挤得两脚离地,却觉得自己有了短暂的自由;

打车回家的,甚至希望多堵会车,才能享受这来之不易的安静。

致:马上要被工作压力摧毁的中国白领们

90一代的迷茫

“我的未来在哪”

有记者采访一个毕业后入职一金融公司的90后男生,他有个性,颇有主见,不愿阿谀奉承、迎合同事。

因此,他毕业3年换了4份工作,以至于再投简历都会被怀疑不靠谱。

最后他身心俱疲,逃到某高校读研;

在外企工作的小李,踏踏实实,收入也很可观。

可她选择了辞职,单调重复的工作让她觉得生活没有意义,一眼就能看到头。

因为羡慕表姐国外丰富的生活,她最后选择辞职出国留学。

一些新入职场感到不适的年轻人,选择了逃回高校读研或出国留学来逃避压力,出现了“人口迁移”潮。

把学校当做避难所,成了不少职场受伤的年轻人的选择。

不知道生活在哪里,也不知道自己努力有没有意义。既不想生命被浪费,却也找不到生活的意义。

逃离职场只是一个暂时选择,辞职后是否有更好的工作或出路,年轻人不愿去想,也不敢去想。

“第一批90后脱发”“第一批90后开始养生”的调侃背后,是“90后”与日俱增的压力和用生命工作的苦衷。

致:马上要被工作压力摧毁的中国白领们

当代年轻人的压力来自何处?

房子、车子、工作、爱情,甚至是朋友圈里隐隐较量的“品味”。

除了工作,结婚也是90后被逼考虑的“头等大事”。

没结婚的对婚姻充满恐惧:

被生活束缚得快要窒息哪里力气去接纳别人?连自己的生活都还没安顿好又如何同别人携手余生?

结了婚的对生活充满焦虑:

房子车子票子孩子,原以为在爱情的笼罩下婚姻是镜中花水中月,结果除却鸡毛便是蒜皮。

当人们在恐惧婚姻时,何尝不也是在害怕生活。

比起摆脱压力,更善于处理它才是对的。

《纸牌屋》里的Claire,白天再忙晚上也换上紧身黑色运动衣出门跑步。

致:马上要被工作压力摧毁的中国白领们

无论是冷静对待劳工组织抗议,还是将商业计划免费送出,她从开始便清楚自己的欲望。

面对丈夫出轨、工作不顺、牺牲职业生涯……她顶住了巨大的压力,告诉所有人:“I don't care” 。

生活对谁而言都是一地鸡毛。

但你可以从压力中开解,在经历里成长。

能从生活的重压下挺过来的,不是智者,就是猛士。

日子想过下去,希望要在手里,正如三毛说:“我来不及认真地年轻,待明白过来时,只能选择认真地老去。”

在慢慢受锤的年龄,偷偷喘口气,也希望你不要丢掉那份生猛。

把今天的文章分享给和你一样默默奋斗的朋友吧,你的努力,很多人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