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王”马鸿逵是怎样一个人?

蝶恋花绯


站在不同的立场评价马鸿逵,结果是截然不同的。

从马鸿逵自己来看,他坚定的认为自己是“忠良之后”,他们老马家是满门忠烈。他这样说也不是没有道理的。马家军内部分为三派,即甘肃马家军、青海马家军和宁夏马家军。其中甘马、青马本是一家,都是同治年间河州义军首领马占鳌投降时带来的部队。

宁夏马家军和他们不一样,宁马崛起自光绪年间河湟地区的农民起义。河州富商马千龄有个武进士的儿子叫马福禄,他奉朝廷令举办团练,参与平乱。马福禄的弟弟,也就是马鸿逵的父亲马福祥后来也考中武进士。

叛乱平定后,马氏兄弟就跟着甘军统帅董福祥进京抗击八国联军了。马福禄很不幸在正阳门与联军作战时牺牲,跟他一起阵亡的还有他的两个弟弟和几个侄子。战后马福祥继承了马福禄的队伍,马鸿逵家开始发迹。

马鸿逵父辈以科举进仕途,相比于甘马、青马的招安路线,他们家是绝对的正途。所以民国时马鸿逵经常说他们家是正经的封疆大吏,暗讽马步芳家族是“草寇贰臣”。

抗战时内地军阀投降日本人不在少数,马鸿逵虽然也被日军重点策反过,但他是始终与中央保持一致。所以马鸿逵说自己是“忠良之后”,至少他认为是有相当自信的。

从国民党来看,马鸿逵就是个大滑头,虽然名义上接受南京的号令,但一心只想维护宁夏割据政权的稳定。一旦遇到大战,指望他们出力是不可能的,只能时刻提防他们不要背后插刀,临阵倒戈。

如果从人民的角度来看,马鸿逵就是个封建军阀,别人干过的坏事他都干过,别人没干过的他还干过。


史料不辑



“西北三马”很出名,按年龄有小到大为马步芳、马鸿逵、马鸿宾其中马鸿逵被称为“宁夏王”,他比马步芳成熟,比马鸿宾年轻;比马步芳圆滑,比马鸿宾锐利。

马鸿逵(1892-1970)是陆军上将,曾经获得过云麾奖章,也获得过胜利勋章。马鸿逵在宁夏任“省政府主席”长达十七年,集军政大权于一身。

这个“宁夏的土皇帝”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下面我们聊聊。

马鸿逵人生履历很丰富


马鸿逵的人生履历很丰富,结识的人脉也是非常“高大上”。

马鸿逵出生富贵之家,早年就加入了同盟会,有多早?比大多数国民党人员都早,是在民国建立以前就加入的。

1912年,20岁的马鸿逵已经是宁夏新军都统了,可谓年少得志。1914--1917年,先后又出任了袁世凯、黎元洪的侍从武官,可以说人家当官生涯起点不低。

1919年,马鸿逵已经成为了段祺瑞政府的某旅旅长了。如果没有本事,这是上不去的。

1926年五月,冯玉祥五原誓师,响应南方北伐,马鸿逵当了国民联军第四路军总司令了。这个厉害,三十才刚刚出头。


中原大战时,马鸿逵站到了蒋介石一边。1933年,开始出任宁夏主席。

抗日战争爆发后,马鸿逵出任第8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17集团军总司令。国民党去了台湾后,马鸿逵也一路跟了去,其后移居美国,1970病逝在美利坚的大地上。

可以说马鸿逵的一生官运亨通,顺风顺水,除了自己的努力外,和父亲以及自己的人脉也是分不开的。

父亲马福祥是著名的民族将领,和冯国璋是把兄弟,和冯玉祥、黎元洪、段祺瑞等北洋各路军阀交情都不浅,这让军二代马鸿逵混迹于各路军中,非常便利。

在中原大战时,马鸿逵坚定的站在蒋介石一边,这给他增加了很大的政治优势。马鸿逵和国民党高级将领傅作义关系更是非同一般,是拜了把子的兄弟。

正是马鸿逵丰富的履历,良好的人脉关系,让他在西北地区“称王称霸”十多年。

马鸿逵非常“圆滑”


马鸿逵没有马步芳那么凶残,也没有马鸿宾那么“和善”,他非常圆滑,且善于看清局势,这些从哪里体现出来呢?从马鸿逵做的的点点滴滴就能够看出来。

1927年,蒋介石在清党时,马鸿逵冒着风险,暗地里把刘志丹一行人送到了陕北,这说明马鸿逵对共产党并不想树立大仇恨。

1929年,中原大战前的马鸿逵和冯玉祥等军阀,看起来关系很近,可是仔细思考后,想到蒋介石的影响力更大时,马鸿逵干脆地加入了蒋介石的阵营,这个选择很重要,奠定了他在西北的地位。


和蒋介石合作时,马鸿逵也不是全心全意,时刻也为自己留后路。在1932年,在河南信阳,蒋介石让马鸿逵围剿红军,表面上马鸿逵坚决答应,实际上马鸿逵部并没有“全力剿共”,惹得蒋介石很生气,并令刘刘峙以优势兵力包围马部驻地信阳,眼看大战一触即发。

关键时刻,马鸿逵老爹马福祥多方奔走,各处说清,蒋介石松口了,马福祥也因旧病复发去世了。出于各方考虑,蒋介石任命马鸿逵为宁夏主席,但只准带两个团入宁。

马鸿逵整顿队伍,挑出老弱病残,留在了信阳,自己带了精锐入了宁夏。

1935年9月,蒋介石命令马鸿逵阻击长征的红军,也许是实力问题,也许马鸿逵根本不想惹红军,总之,红军很容易就把马鸿逵部打跨了,只有跑的份。也难怪落败,在战前,马鸿逵就告诉属下:“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


事实上,马鸿逵并没有那么弱,应该是不想和共产党红军死磕,不像马步芳残酷杀害我西路军。

抗战时,马鸿逵采取“三丁抽一”、“五丁抽一”,选出两个骑兵旅派往前线进行抗日。

解放战争时,蒋介石命令马步芳、马鸿逵合力阻击共产党解放军,由于两人“尿不到一个壶里”,谁也不想打前战,谁也不想往前冲,于是很快就被打散。

马鸿逵去了台湾,马步芳等人在台湾开始告状,说马鸿逵不“积极对抗解放军”,因此才丢了甘宁青地区。

马鸿逵一看情况不妙,以“为妻子看病”为由,先去了香港,后去了美国,然后再也没有回来。


马鸿逵履历丰富,人脉广泛,人很圆滑且谨慎,没有对我党我军造成大的危害,早期甚至有些亲共。

这样的人,远遁美国,确实有些遗憾,可是这真是其聪明之处,因为没有怎么伤到我解放军,同时也没怎么帮到我解放军,远离也不失为一种策略,关键是他没有做出“丧尽天良”的事情,他活得安心。


蓝风破晓


宁夏王马鸿逵是民国西北大地上的一号传奇人物,他出身于西北显赫的马氏家族,他祖上是在清朝末年回乱中随同马占鳌起家的马千龄,因为叛乱使马千龄获得了极高的地位,也因为马千龄是第一个劝说马占鳌投降左宗棠的人,所以受到了左宗棠以及慈禧的极大赏识,受到了不小的封赏。

马鸿逵是马千龄的孙子,在马千龄去世后,马鸿逵的父亲接替了马千龄的势力,也成为了西北的一号人物。

在袁世凯逼迫溥仪退位之后,他的北洋军阀接替了当时全国的大权,成为了中国名义上的共主。

(马鸿逵)

袁世凯虽然在当时掌控了北方几个省份,但南方的许多省份是不受他控制的。

而相对于西北地区来说,富庶的南方才是袁世凯极力追求的地方,不过对袁世凯来说,他想把自己的触手延伸到南方都已经非常困难了,因此更加不可能会抽出太大的精力专门去掌控西北地区。

所以袁世凯就继续把西北大权交给了马氏家族管理,而作为让袁世凯信任他们的代价,他们得把他们的儿子派到中原成为袁世凯手中的质子,好受到袁世凯的节制。

(袁世凯)

马鸿逵、马步芳等人受质于中原以及最后回归西北地区

马鸿逵、马鸿宾、马步芳等人就是在那个时期离开西北来到中原的,在袁世凯死后,北洋各军阀展开了激战,马鸿逵等人也因此不时地转换阵营。

后来他们加入了冯玉祥的手下,在冯玉祥被蒋介石彻底击败下野之后,他们也归纳入了蒋介石的部下。

蒋介石虽然在当时也成为了全国的共主,但他的情况实际上与原先的袁世凯是好不到哪里去的。


蒋介石真正能掌控的地方只有南方的几个省份,其他众多省份的军阀们虽然听令于蒋介石,但仍然是各自为政的,如果不触动到他们的利益还好,一旦触动他们的利益就会像李宗仁、阎锡山等人一样直接跟蒋介石展开激战。

所以当时的蒋介石虽然也有心掌控西北地区,但终究因为心有余而力不足,最终将马鸿逵、马鸿宾、马步芳等人打发回了西北,分别把他们封为了宁夏、甘肃、青海的军政长官。

(马步芳)

然后这些马氏家族的成员也凭借着家族势力成为了在西北地区声名煊赫的军阀,间接帮蒋介石掌控起了西北地区。

马鸿逵的过错

马鸿逵因为被蒋介石封到了宁夏,因此也被称宁夏王,马鸿逵虽然也被称为王,但是他的实力与当时的张学良、李宗仁等人是有很大的差别的。

因为以马鸿逵的实力根本无法与蒋介石抗衡,所以一直以来都在表面上对蒋介石保持了极度的尊敬,不敢对蒋介石表示出丝毫的不忠,从这方面来看这就是马鸿逵与民国顶级军阀的区别。


马鸿逵在担任“宁夏王”期间,他与当时许多的普通军阀一样,都喜欢对当地的百姓们横征暴敛,敲诈百姓们的金钱以发展自己的势力,从这方面来看马鸿逵还是避免不了军阀的特质。

虽然说马鸿逵身为军阀对百姓的横加欺压是不可避免的,但也不意味着他是没有错的,因为很多人觉得天下军阀一般黑,根本就没有好的军阀,自然就会觉忽略掉了马鸿逵做出的这些事情,但其实我想跟大家说,其实民国还是有很多好军阀的,他们都比马鸿逵要好的多。

就比如张作霖和阎锡山,张作霖虽然有着土匪的名号,但是他丰富的家财都是他凭借自己军阀的势力做生意赚来的,没有一分钱是直接从百姓的手里抢来、压榨来的。

阎锡山也是如此,阎锡山从私德上来说,应该是民国比较好的军阀,他个人非常节俭,甚至说得上是吝啬,住的房子、吃的饭都与普通百姓差不多,但是他在建设山西的时候却非常舍得花钱,仅是在教育上就花了他将近一半的钱,从这些方面来说阎锡山确实是一个挺好的军阀。


(阎锡山)

马鸿逵身上可香可点的地方

不过马鸿逵虽然在欺压百姓上无法与张作霖、阎锡山等人相比,但他有一些地方也是值得称道的,比如他在宁夏为推广绿化、防止沙漠化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还有他在实业、教育也非常可圈可点,从这些方面来看,他并不是一个为了短期利益枯竭而渔的短视军阀。

在抗日战争期间,马鸿逵也因为受到蒋介石的命令支援起了抗日战争,当时他在宁夏区内实行三抽一、五抽二的严格抽丁制度,他从平民百姓中抽出了不少壮丁投入了抗日战争。


不过在这里有一个问题很重要,那就是这些人中基本没有马鸿逵自己手下的部队,他是舍不得将自己的部队投入战争中,所以自然就会不痛不痒地将不怎么会影响到自己实力的百姓充入了军中。

所以从这方面来看马鸿逵虽然在抗日战争中做出了不少事情,但实际上是因为蒋介石的命令迫不得已而为之的,在其中他保持了一个军阀应有的自私,所以自然同样不太值得我们的称道。

马鸿逵和马步芳一样,曾经都做出了很多血祸,所以在蒋介石兵败的时候马鸿逵逃到了台湾转道美国,而马步芳转道前往了沙特阿拉伯,西北三马中的二马至此离开了祖先打下的江山,在国外安逸的流亡了起来。

至于马鸿逵的堂兄弟马鸿宾因为没做出太多出格的事情,所以他留在了甘肃,留在了兰州,最后渡过了晚年。


(马鸿宾)

所以说马鸿逵是一个很典型的割据军阀,是一个靠着祖上的余荫以及自己的手段上位的军阀,同时马鸿逵也和当时的很多军阀一样,在混乱的局势中左右逢源、始终投靠着最强大的人,这才走上了自己人生的巅峰,在马鸿逵的身上有太多的恶迹是不可原谅的,不过他的身上也有不少地方是可圈可点的,所以对他一味的贬低实际上是不正确的,我们应该给他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价。


孤客生


大概是个军阀都能称为王吧!

马家军中最狡猾的一匹马

史论纵横对西北马家军本身并不太感兴趣,但是,想要了解整个西北的事情,姓马的你实在绕不过去。

在孙殿英进入西北的时候发生了“四马拒孙”的事情,当然,最有名的还是其中的“二马”,一个就是大名鼎鼎的青海王马步芳,一个就是宁夏王马鸿逵。

马步芳大家都很了解,是我军在解放战争时期唯一一个:“不准起义,不准投诚,务必全歼”的队伍。主要原因还是马步芳在内战期间,对我军俘虏的残忍对待,无法取得原谅,其心狠手辣一般人不能比。

然而,马鸿逵能跟马步芳周旋多年,说明马鸿逵也是狡猾的很啊!

桂系军阀李宗仁对西北二马的评价是,马步芳是匹野马,而马鸿逵是匹滑马,可见马鸿逵的狡猾是出了名的。

世人皆知阎锡山,却不知道还有马鸿逵

想要在民国的军阀混战中脱颖而出,没有点手段真的不行,冯玉祥先后多次倒戈,阎锡山更是政治投机的高手,其实在宁夏的马鸿逵也是一个类似这样的一个人。

马鸿逵早年也曾加入同盟会,民国时期,马鸿逵成为宁夏新军的都统,只不过当时的马鸿逵岁数小,不像阎锡山在辛亥革命后直接占据了山西,马鸿逵先是在袁世凯和黎元洪主政时期任侍从武官,到段祺瑞上台后,依附于段祺瑞,并升任为第五混成旅旅长。

在北伐到中原大战时,马鸿逵也是审时度势,纵横捭阖,在西北也是如鱼得水。

冯玉祥在五原誓师的时候,马鸿逵就加入到国民军当中,成为冯玉祥号称四十万西北军中的一部分,但是中原大战的时候,马鸿逵又投蒋介石,唯蒋介石马首是瞻,1933年正式出任宁夏省主席,其后主政宁夏17年,堪称宁夏王。

其实,远在西北的马鸿逵未能免俗,时势如此,你若不狡猾,你也站不住啊!

马鸿逵主政期间都干了什么?

马鸿逵主政宁夏期间,也是宁夏人民灾难的开始,虽然马鸿逵有同盟会的背景,早期执政期间也摆出一副励精图治的姿态,实际上马鸿逵所有的政治手段,都是为了权、钱、兵。

在抓兵方面,马鸿逵刚主政宁夏的时候,由于兵员较少,因此采取抓壮丁的方式,不断扩充军队,曾经以"三丁抽一"、"五丁抽二"的方式大量征兵,给宁夏的人民带来沉重的负担;

在抓权方面,马鸿逵为了控制宁夏政权,到处安插亲信,后来逐渐摆脱蒋介石的控制,和当时在山东的韩复榘一样,将本应该处于中央领导下的地盘,变成自己的私人领土,这是其军阀化的开始;

在抓钱方面,马鸿逵视财如命,想尽各种办法捞钱,横征暴敛,走私烟土,克扣军饷,强占民房等事情,是一个都不差;

除此之外,马鸿逵抓女人也有一套,这个属于私生活,就不展开说了。

马鸿逵的下场

在抗日战争胜利后,马鸿逵曾经说:“抗战胜利得太快了,共产党不但没有消灭,反而力量更大了”这样的反动言论,针对我军和马家军的历史渊源,中央指示:“马鸿逵残杀陕北人们甚多,从来没做过好事,和平解决的可能性本未丧失,但实际执行起来恐有困难”。

虽然马鸿逵嘴上说“虽留一兵一卒,也必须作战到底”“死守宁夏”,结果背地里却准备逃离银川。

后被我军势如破竹,在马鸿逵父子逃走后,宁夏兵团向我军发出求和电报,宁夏被解放。

马鸿逵及其妻妾儿子逃到台湾之后,国民党要求他对西北败局负责,并给与撤职查办的处分,于是马鸿逵报称病危,“赴美就医”,离开台湾,长期居留美国洛杉矶,1970年病逝。


史论纵横


作为民国时期的西北军阀,马鸿逵当然不是什么“宁夏王”,当因他曾担任宁夏省主席17年之久,也就有了“宁夏王”的称谓。

要评价马鸿逵,悦史君认为应当放到他生活的那个环境,来做一番考量。

清朝光绪十八年(1892年),马鸿逵出生在甘肃河州,自幼读书习武,曾入读甘肃陆军学堂。

1912年,马鸿逵担任宁夏新军都统,后来先后成为袁世凯、黎元洪、冯国璋等人的侍从武官。

1926年,马鸿逵依附冯玉祥,担任国民联军第4路军总司令,后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军第1方面军第4军军长。

1929年,马鸿逵投靠蒋介石,成为讨逆军第15路军总司令,参与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进攻。

1933年,马鸿逵就任宁夏省主席,陆续加授陆军上将衔、第8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17集团军总司令、西北军政副长官、西北行辕副主任等职务。

期间,马鸿逵参与“四马拒孙”,对抗青海西区屯垦督办孙殿英,后者不得不退回河南。

1935年开始,马鸿逵多次给蒋介石提出《剿共意见书》,与红军作战。

解放战争期间,马鸿逵发布《告宁夏全省民众书》反共总动员令,与解放军作战,并与盘踞青海的西北军政长官马步芳等人不断发生冲突。

1949年,解放军进入兰州,马鸿逵逃到台湾,因西北败局影响被“撤职查办”,前往美国洛杉矶居住。

1970年,马鸿逵在洛杉矶去世。

从马鸿逵的经历可以看出,他是西北军阀的典型代表,一生追随袁世凯、冯玉祥、蒋介石等多个势力,盘踞宁夏多年,成为实际上的割据势力。

和当时的很多军阀一样,马鸿逵也是一心为己,扩军抢地盘,钱财女人一样不能少,干了很多坏事。

所幸历史也是公平的,马鸿逵晚年备受冷遇,最终在异国他乡郁郁而终。


作者:悦史君(资深媒体人,文史专家,作家,多平台签约作者,观止读书会发起人,书评人,文学专栏主编 公众号:历史这样说)

写有趣的历史,讲真实的传奇……

我是悦史君,2018我们一起努力!


历史这样说


民国期间,西北数个省份均处在马家军的统治之下,成为一大奇观。西北马家军阀有“西北三马”之称,分别为统治青海的马步芳,占据宁夏的马鸿逵和统领甘肃的马鸿宾。这三个马姓军阀,本身就有亲戚关系,也都出身回族,信仰伊斯兰教。彼此之间,却纷争不休,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与其他马家军军阀一样,马鸿逵也是个名副其实的官三代。马鸿逵的祖父马千龄是同治回乱期间,跟着马占鳌一起投降左宗棠的回乱队伍将领之一,在左宗棠的麾下,马千龄屡立战功,并抓住一切机会扩充家族势力,马家在西北逐渐崛起。

到第二代,也就是马千龄的儿子马福禄和马福祥时,马福禄由于中了武进士,成为了清朝的一名武官,他多次率兵平定叛乱,屡立战功。在八国联军侵华时,马福禄率部与八国联军在廊坊激战,不幸身亡。他的弟弟,也就是马千龄的次子马福祥继承了马福禄的部队,成为了西北举足轻重的一支军阀力量。



马福祥也出身武举,先后担任宁夏护军使,绥远都统和青岛市长等职。马福祥老后,将马家势力传至他的儿子马鸿逵和马福禄的儿子,也就是他的侄子马鸿宾。

马鸿逵1892年在甘肃河州出生,毕业于兰州陆军学校。马鸿逵先后在同盟会、北洋军阀中任职。1926年冯玉祥五原誓师、响应北伐后,马鸿逵投靠冯玉祥,所部成为冯玉祥国民联军第四路军。1929年,马鸿逵再次叛冯投蒋,成为蒋介石麾下将领。


在蒋介石麾下,马鸿逵先后参加了中原大战,围剿红军革命根据地等战争。1933年,马鸿逵正式就任宁夏省主席,成为宁夏王。同所有的军阀一样,马鸿逵深知“有枪才是草头王”,他紧紧的握住军队。

由于地处西北的宁夏地区,土地贫瘠,人烟稀少,经济极为落后,马鸿逵为供养庞大的军队,对宁夏人民进行极力压榨,进一步加剧宁夏人民的苦难。但不同于马步芳,马鸿逵虽然鱼肉百姓,镇压群众,但同时他也有铲除大烟、创办教育、建设地方等功绩。





马鸿逵先后在满清政府、袁世凯、冯国璋、吴佩孚、冯玉祥、蒋介石等势力的麾下任职,靠着左右逢源,见风使舵的本事,实力不断扩大。并最终成为了割据一方的宁夏王。

全面抗战爆发后,马鸿逵担任了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17集团军总司令。并派两个骑兵旅参加了抗战。解放战争期间,马鸿逵多次率兵进攻根据地,1949年解放军进军西北时,马鸿逵再次联合“青马”马步芳共同抵抗。



但由于两马之间各怀鬼胎,再加上解放军强大的实力,马鸿逵一败涂地。由于担心之前坚决反共被清算,马鸿逵于败亡之际飞抵台湾,后又很快到达美国,1970年,在美国洛杉矶去世。


鸢飞九天2018


马鸿逵和父亲马福祥一样,其志向是步入中央,纵横捭阖,雄视天下。而不是割据一处,成为一个地方军阀。只是机缘巧合,最终成了一方诸侯。

1、三度纵横海内

马福祥在宁夏经略八年,且组织五马驱张广建,后又成绥远都统。在冯玉祥被奉直联军击败后,没有返回老家,选择了寄居天津,观时待变。

他的儿子马鸿逵也是这样。并没有一心想做地方诸侯。在民国初年,就进京先后担任袁世凯、黎元洪总统的侍从武官。

(马鸿逵)

在段祺瑞时代,担任混成旅旅长。在二次直奉战争中压宝冯玉祥,部队迅速扩编。在1926年随冯玉祥五原誓师,先后担任第四路军司令,第2集团军第1方面军第4军军长。从西北到中原,再到华北,战功赫赫。

在蒋冯战争中,率部与石友三、韩复榘脱离冯部,在中原大战中直接对冯作战,担任讨逆军十五路总指挥。

(父亲马福祥)

同时父亲马福祥在南京为奥援,自然得心应手,对回老家的想法并不强,虽然也控制着那里。

2、选择成为土皇帝

在乱世“有枪便是草头王”这句话没错,但中央政府的巨大号召力与影响力依然吸引人。马鸿逵在中原大战后,一直想担任河南省主席。

但表兄马鸿宾在甘肃被赶下台,父亲病死。加之西北政局不稳。中央失去奥援,后方不再稳固。才怏怏不乐率兵回西北,担任宁夏省主席。

(中原大战对西北格局影响巨大)

在任上,自辟僚属,强化集权。当然这些不足以对抗南京,还需要关键时刻压宝,即与南京方向一致。

在红军北上后,截击红军;在西安事变后,与关麟征结拜,共同反对张杨;在抗战后,积极支持抗战。

在每一次压宝正确中,坚持到49年,钟山风雨起苍黄,天地换色。结束了他的军阀命运。

总结:

西北诸马确实有强大的地方实力,但这只是一个基础。其实力远没有达到逐鹿中原的地步,很长时间里还是需要选择压宝来保障与提高自己的地位。北伐与中原大战基本就是西北诸马命运的节点。

和祖辈一样,他们依然羡慕京师的繁华,中原的富庶,希望成为国家的高级官员,纵横捭阖,而不是地方土财主。马鸿逵就是这样的人,他的土皇帝和马步芳的土皇帝是不一样的。

参考文献:

张学继.抗战胜利后第三战区在浙江的“洽降”与“受降”[J].浙江学刊,2017(05):219-224.

李文志. 从雷启霖倒马事件看宁夏社会矛盾[D].宁夏大学,2016.

邓华. 马鸿逵主政时期宁夏与南京国民政府关系研究[D].宁夏大学,2015.

张少强. 青马与宁马军阀政治统治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

王喆. 国民党苏北敌后抗日游击战研究[D].南京大学,2011.

周靖程. 民国时期宁夏政治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民国时期,英雄枭雄奸雄狗雄泉涌而出,行走于世,威震庶民。当时,西北有“四匹烈马”,马步青、马步芳、马鸿宾以及马鸿逵。

我们所要说的则是“宁马”集团总裁马鸿逵。

马鸿逵是匹“猾马”,极尽狡猾之能事,这是当时国民党内部对于马鸿逵的普遍评价,即使是老蒋也不得不承认这匹“猾马”确实很狡猾,猾不溜秋。

马鸿逵还是匹暴躁的“烈马”,谁也驯服不了他,更驾驭不了他,老蒋对此也经常感到头疼,甚至束手无策。马鸿逵从表面上看是受国府统管,听老蒋调遣,但是实际上并不买老蒋的账。最让老蒋尴尬的是,自己又不能办了他,因为他对稳定局势确实有作用。对于这匹“烈马”,驾驭好了当然很有好处,但是驾驭不好则会伤人伤己,因此老蒋对他也只好采取“放养”的态度,只要他对自己存在必要的敬畏心便可以了。

马鸿逵这人,自傲而骄狂,自信而偏执。



“宁夏王”马鸿逵的崛起。

在说马鸿逵之前,我们先说说马鸿逵所在的马家。

清朝在同治年间曾发生过“同治陕甘回乱”,站在百姓的角度是回民起义。甘肃河州马氏家族也趁势起义,马鸿逵的祖父马千龄则是这支起义军的领头人之一,属于马占鳌阵营。左宗棠奉命镇压回乱,在左宗棠的攻略下,1872年马占鳌向清军投降,所部被左宗棠收编,马占鳌入董福祥部。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马千龄的儿子马福禄在“北京保卫战”中战死,随后马千龄的四儿子马福祥随董福祥护送慈禧西逃,马福祥因表现优秀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1902年,马福祥率部驻守宁夏,自此有了“宁马军”。这马福祥正是马鸿逵的父亲。

辛亥革命后,马福祥投靠袁世凯,实权仍由马福祥自己掌控,后来马鸿逵被马福祥安排进入“昭武军”历练。袁世凯为削弱马福祥并控制西北局势,曾调派张广建为甘肃都督,马福祥组织“五马”成功驱逐张广建。马福祥先后投靠北洋政府与国民政府,为马鸿逵积累了基础政治资本。



马鸿逵人生中的第一片“草原”。

马家的昭武军后来经过袁世凯的同意,改编成为第五混成旅,在段祺瑞掌权后,马鸿逵任该混成旅旅长。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马鸿逵部划归冯玉祥指挥,属于直系阵营,但是在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后,马鸿逵即选择归附于冯。随后,占据绥远的马福祥主动将绥远让给冯玉祥,冯玉祥则得桃报李,于1925年将马鸿逵的第五混成旅扩编为第七师。1926年,冯玉祥响应北伐,于五原誓师,马鸿逵被任命为国民军联军第四路军司令,仍兼任第七师师长职,在此阶段马鸿逵部因缴获北洋军阀武器装备得以壮大。1927年冯玉祥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军,马鸿逵部则改编为第2集团军第1方面军第4军,马鸿逵任军长,部队编制得到扩张。

冯玉祥成为马鸿逵人生中的第一片“草原”,在这阶段马鸿逵学会了如何投机钻营。马鸿逵在这片“草原”上,开开心心“吃草”,汲取养分,这匹小马驹开始成长。



马鸿逵人生中的第二片“中原”。

在北伐胜利后,蒋介石欲借助“编遣会议”解决各系割据军阀,冯玉祥也是老蒋的解决对象。冯玉祥自然不可能老老实实让老蒋割自己的肉,1929年5月老蒋开除冯玉祥党籍,双方摆好兵马准备开战,但是战争还没打起来,马鸿逵与韩复榘、石友三已经倒向老蒋,通电反冯,马鸿逵便这样“绿”了冯玉祥。随后,老蒋为了奖赏马鸿逵,将马部扩编为讨逆军第11军。1930年蒋冯阎战争期间,此时马鸿逵已经升任讨逆军第15路军总司令,韩复榘、石友三等人密谋反蒋,马鸿逵自知实力对抗不了蒋介石,因此不愿陪韩石冒险,于是向老蒋告发韩石。马鸿逵因告发韩石而获得老蒋的初步信任,于1931年被调往河南参与“剿共”,在河南期间对老蒋阳奉阴违,并积极搜刮民脂、盘剥百姓,以此扩张自己的实力。

蒋介石成为马鸿逵人生中的第二片“草原”,在这阶段马鸿逵学会了如何成为合格的军阀。在这片“草原”上,马鸿逵不仅吃到了高级“草料”,小马驹学会了奔跑。



马鸿逵人生中的第三片“草原”。

如果说对于马鸿逵在借“剿共”的旗号剥削和鱼肉百姓,老蒋还能忍的话,那么他对马鸿逵在“剿共”过程中阳奉阴违、出工不出力是绝对不能忍的。老蒋多次催促马鸿逵好好做事认真“剿匪”,但是马鸿逵仍然阳奉阴违,老蒋气得直接让刘峙部和胡宗南部摆出要攻打马鸿逵的架势,吓得马福祥赶紧找老蒋求情然后规劝儿子马鸿逵。后老蒋想借马福祥病故之际,削弱马鸿逵,便以“顾念西北宿将”的名义将马鸿逵调回宁夏,任命他为宁夏省主席,但是让他与马鸿宾两部兵马对调,意思很明显,老蒋要趁机收编马鸿逵部主力。结果马鸿逵直接带着主力军回宁夏,只留下残兵弱将给老蒋,这匹“猾马”便这样“绿”了老蒋。1933年,马鸿逵开始主政宁夏,直到我军解放宁夏。期间老蒋曾派孙殿英率军入西北搅乱局势,但被马鸿逵、马步芳与马鸿宾“三马”所退。

宁夏成为马鸿逵人生中的第三片“草原”,也是最后一片“草原”。在这片“草原”上,小马驹成长为烈马,他终于学会了驰骋,他不想被任何人所束缚,他成了这片草原的王,这片草原的主宰者。



马鸿逵的最终结局。

1949年老蒋即将败退之际,马鸿逵仍负隅顽抗,在我军已经表露出欢迎投诚之意的情况下,仍然不肯投降,“虽留一兵一卒,也必须作战到底”。但是这货在知道自己挡不住的情况下,赶紧用去重庆参加军事会议逃离宁夏,留着儿子马敦静继续抵抗我军,不过在我军即将攻破宁夏的时候,马敦静也赶紧扔下部队跑去重庆了。

反观马鸿逵的堂兄马鸿宾,在知道大势已去后,于1949年9月起义投诚,避免了无辜伤亡。1960年,马鸿宾病逝于兰州,享年76岁。

1949年10月,马鸿逵父子逃往台湾。但是到台湾后的马鸿逵没有了军队,成了一匹断了腿的马,这时候老蒋处理他也就没什么压力和顾忌的了,马上撤了马鸿逵的职务。马鸿逵自知在蒋家王朝控制下的台湾,已经没有机会了,于是在1950年10月飞往美国,后定居于洛杉矶。此后马鸿逵曾想回台湾寻找机会回归政途,但是没有成功。

1970年1月14日,马鸿逵在美国洛杉矶去世,客死异乡。

马鸿逵虽据宁夏,然抗战期间战绩不显,所部精锐多用于解放战争。


吾与吾国


马鸿逵,军阀+土匪!西北诸马之一,然此马非良马,害群之马也!

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人,我想用他自己的一句话来说明是最好不过了:

“有兵就有权,有权就有钱。”

因此,马鸿逵的一切活动无不是以“抓兵”、“抓权”、“刮钱”为目的展开的!


同治年间,陕甘地区发动暴乱,左宗棠率军平乱。其中有一支暴动的队伍率部投降左宗棠,并被委以重任。该部的首领为马占鳌。

马占鳌的队伍中,有两股举足轻重的力量,分别马千龄家族、马海宴家族。因此马占鳌、马千龄、马海宴又被当地的人称为河州三马。

在后来的八国联军侵华中,河州三马为保护慈禧太后,出力不少,受到慈禧太后的重赏,从此三马家族开始了鱼肉西北的生涯。

北洋时期,马占鳌这一家族逐渐没落,而马千龄、马海宴家族开始做大。马步芳、马步青兄弟则是马千龄的孙辈;马鸿宾、马鸿逵兄弟则是马海宴的孙辈。

马鸿逵在民国年间先后依附于冯玉祥和蒋介石,任宁夏省主席长达十七年,集军政大权于一身,是不折不扣的“土皇帝”。


关于马鸿逵,说两个小故事吧。

其一:马鸿逵办公

马鸿逵统治宁夏地区长达17年之久,他在办公的时候非常有特色。

每天早上,马鸿逵手下的官员,必须清早就得在办公室门口候着,然后一个一个进去汇报工作。本来这也算不上什么大事,不过马鸿逵倒是别出心裁,他的办公室只有一张太师椅,再无其他座位。

谁坐?难道是进来汇报工作的人坐吗?那是不可能的!真实的场景是马鸿逵趾高气扬的坐在太师椅,下面的只能站着汇报工作。

诸位看官想到了什么?是不是和封建社会大臣上朝的场景有几分类似?

其二:马鸿逵抗日

很多为马家军洗白的人都会拿马家军抗日的事情来大做文章。

好吧,我承认,西北诸马组织人马抗日了,这确实不假。马鸿逵也确实组织人马抗日了,这也不假。但是请让我们来看一下真实的情况:

卢沟桥事变后,马鸿逵任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十七集团军总司令。当时日本人对于马鸿逵是有意拉拢的,马鸿逵几番犹豫,最终还是选择了拒绝。

但是别以为马鸿逵就会与日军浴血奋战,抗击侵略。马鸿逵假借着抗战的名义,大肆征兵。所谓“三丁抽一”、“五丁抽二”。

那么这些征来的兵他都拿去抗日了吗?当然没有,马鸿逵只派第一、二骑兵旅参加绥西抗战。

是的,两个骑兵旅。一个集团军总司令,派来两个骑兵旅去抗日,而且这两骑兵旅根本就不是马鸿逵的主力,只不过是战时临时抽调的。

是的,这两个骑兵旅在抗日战争损失惨重,他们是真正的抗日英雄,但是这个荣誉不应该算到马鸿逵的头上。


在解放战争中,马鸿逵赖以生存的马家军被秋风扫叶一般的瓦解,马鸿逵先跑到台湾,然后又跑到美国,与1970年在洛杉矶病逝。


小镇月明


我擅长的领域是历史,欢迎大家点赞、评论、谢谢!

西北民国时期是马家的天下,可以这么说,只要读懂一部马家三代史,就读懂了西北的民国史了。

马鸿逵这人整体而言是个心术不正的小人,具体体现在他的金钱观、权利欲、小人之心

一、爱财

以权垄断社会经营,守寡民脂民膏,成为当地大财主,当地老百姓常说:万物皆有税,唯有屁无捐”,而马鸿逵则说:“共产党不必来宁夏了,我已经把共产主义实行了”。

由此可见,这家伙得多贪啊!

马鸿逵有句口头禅:不怕千军万马,只怕内患一人。他最怕宁夏的共产党,在西北时期利用特务组织实行白色恐怖大力屠杀共产党,为了讨好老蒋1936.4.24日拟了一份《折呈剿共意见书》,向蒋介石献策邀功。

原文是这样的:“窃自中共祸国,流毒十余省,洪水猛兽,罪恶滔天,我钧座本安内之旨,躬行天讨…谨竭愚庸,仰贡高深,不否有当?仰祈!钧裁鉴核施行。谨呈。”他是想表示了一下自己衷心,呵呵、、在这个乱世,他为什么这样衷心?那是因为他想要老蒋的军费,好自己大捞一把。

抗日后,如果你有钱可以花钱贿赂不用当兵,没钱人只能制造疾病,据《马鸿逵传》记载,有的人民不想当兵,把自己弄成哑巴,有的把腿砍了等等…

二、爱权

1924年直奉战争爆发,受冯玉祥指挥的马福祥和其子马鸿逵,出兵讨伐张作霖,但最终张胜利了,直系溃败,老马被张作霖软禁在北京,冯玉祥为了在西北能扩展地盘,积极拉拢马福祥,但后来冯与张掀起北方地盘争夺战,冯失败。老马用金钱贿赂张作霖才跑了出来投靠了南京的蒋介石,老蒋因为正在北伐所以重用了马福祥。马福祥此时的西北部队虽然是他的儿子马鸿逵和侄子统领,但属于冯玉祥管。于是,老马父子二人上演了一场诡计成功俘获老蒋的心。

1、在西北的马鸿逵和几个信得过的人之间通电反冯拥蒋,还装哭给部下看,假装马福祥还在冯玉祥那里。而二马父子两早就商量好,故意把电报密码由马福祥告诉了蒋介石,蒋介石读电报的事信以为真,当即发电贺马鸿逵让他来南京,并把他职务由原来的冯玉祥部编17师师调为11军军长兼64师师长。

2、这家伙对人民也不好,为了扩充部队人数,经常抓人当兵,不少百姓因为不想当兵给吓跑到了外地,被打死的士兵还会被抬回来顶替罚兵,就这样继续征兵、、真是奇葩,我自认也阅读不少史书,可从来没听过有这样的兵役规定的,太没道理了。

蒋介石一直严防各地军阀做大做强,所以一直不准各地军阀随意扩编,除非到了1937年抗日战争打响,在需要的时候才可以征兵,但抗日之前他已经征兵很多次了,每次征兵都找老蒋要钱,目的都是想保全自己的实力。

三、小人之心

1、马鸿逵有句口头禅:不怕千军万马,只怕内患一人。他最怕宁夏的共产党,为了讨好老蒋1936.4.24日拟了一份《折呈剿共意见书》,向蒋介石献策邀功。

原文是这样的:“窃自中共祸国,流毒十余省,洪水猛兽,罪恶滔天,我钧座本安内之旨,躬行天讨、、、、谨竭愚庸,仰贡高深,不否有当?仰祈!钧裁鉴核施行。谨呈。”他是想表示了一下自己衷心,呵呵、、、在剿共时期眼见来势汹汹的红军,他在军中散播谣言说红军比黄巢杀人还惨,比李自成张献忠之流更凶。又给各部军官秘授旨意:看情况不对时就往后撤,他还鼓动回民上层人士对回族人民造谣,说共产党来了回民就不能活。诱骗回民舍命保教,得“舍西得”(伊斯兰教对圣战中死者的称谓)

四、兴教育、重文娱

1、兴办教育,倡导文化娱乐活动,

马鸿逵的父亲生前多次捐款建立了多所学校,或许是从小耳濡目染,小马对教育也很看重,为了完成父亲临终嘱托,对父亲的教育事业他都是很支持的,多次捐资兴办和修复学校,为民众和部队经常搭建和举办戏剧平台,丰富社会的文化娱乐生活。

四、振兴工业

1、兴修路桥水利

其实前期在老马刚主政宁夏的时候,还是挺有作为的,1933年对宁包、宁兰等多条主干道公路建设,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抗日胜利后,他比较重视对发展农业科技。

2、大力发展近代工业

他在任的时候先后创办了14个工、矿企业。

文章参考:张树林《马鸿逵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