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南明沒有內訌,中國明末清初會不會重複南宋時代的格局?

張紫煒zz


南明政權即使沒有內訌,也絕對不會在江南一帶形成割據政權。

首先,南宋之所以能夠形成割據,依靠的不過是長江天險。雖然說南宋和金國以淮河,大散關為邊界,但歷次與金國交戰,淮河一線基本上都是直接被突破,最後依靠長江天險來續命,比如完顏亮伐宋時的採石磯之戰。而明朝時期,長江這個天險已經不存在了。之所以說長江天險不存在,不是說長江干涸了,而是說長江已經不能被看做是一個天然的屏障。元朝開始,為了防止江南地區再次出現割據政權,元朝政府利用行政手段,加強長江南北的交通,同時增強長江南北的同一性;而明朝以後,這種進程還在繼續。所以,到了明末,長江已經不再是難以突破的屏障,自然不能使得明朝在其庇護下繼續存在。

再者,當時除了南明政權之外,還有李自成的大順政權盤踞在陝西,山西一帶,張獻忠的大西政權佔領了川蜀地區。要知道,這兩個地方,對於南方政權而言,極為重要,尤其是川蜀地區,南宋時期,四川的吳玠吳麟兄弟在四川多次抵擋住了金軍的侵略,為南宋政權的西南提供了保障,且南宋時期,漢中還在南宋手中;漢中,是川蜀的門戶,一旦漢中失陷,則川蜀危矣,而南明時期,漢中在李自成手裡。這兩個重要的地區都沒有掌握在南明手中,則長江一線的防禦會鬆弛不少。

除此之外,還要看到雙方軍力的差距。金國之所你能滅掉北宋,其中偶然因素多一些,比如西北的精銳部隊並沒有參與作戰;比如北宋滅亡時全國除開封,太原一線外其他地區基本上沒有受到影響,其戰爭潛力依舊存在,尤其是南宋的西軍,在宋欽宗,宋徽宗被俘虜,金軍進攻西北時和金軍正面交過手,並沒有落得下風,只是因為張浚的指揮失誤,導致西軍分兵被各個擊破。

而南明的情況則不同,張獻忠在此之前已經從四川到襄陽,再到安徽已經洗劫了一遍;而北方也因為戰亂導致了極度的疲敝,長江南北,都受到了影響。至於軍隊,左良玉,馬士英這些人,軍隊數量雖然不少,但絕非精銳,即使是明軍的精銳,對抗清軍,也並沒有優勢,參見松錦之戰。所以,此時力量更加壯大的清軍,對症這些非精銳的明軍,可以說優勢非常大。所以,即使團結,也未必能夠抵擋清軍。再加上此時的李自成,已經被打得落花流水,北方基本落到清軍手中,加上吳三桂被招降的明軍精銳,南明也沒有生機。

至於鄭成功的部隊,基本上可以忽略。因為鄭成功的部隊陸戰本身就不是強項,清軍當時也沒必要去進行海戰,所以,鄭家在當時的作用,可以去忽略。

故而,明末以來,最有可能統一中國的,就是清朝,而清朝的統一,也是必然。現代人看待歷史,主要是以史為鑑,去了解歷史發展的規律,比如明朝末年為什麼會出現那種情況,如何去避免內部矛盾爆發與外部威脅不減這兩種情況同時存在,而不是去悔恨,去找藉口,去想“如果怎樣怎樣,就會怎樣怎樣”,這沒有意義。不要把把一切的失敗歸因為偶然因素,無數個偶然因素出現在同一連續的時間線,那就是必然,如果不去認真加以分析,永遠不會發現其必然性。


庭州行者


不會!

如果南明沒有內訌,上下一心,那麼南明恢復大明,那是絕對有能力的!因為:

1、地理勢力有利

滿清入關後,最初實際控制的地盤也就是李自成當初進北京時所佔據的勢力範圍。而江南富庶之地、雲貴荊楚、豫皖江浙等地都還在南明手中。

這些地區是南明的根基和資本,好好經營,可以提供強大的兵員、糧草、物質等保障。而滿清所佔據的北方,經歷李自成大順的破壞性經營,以及滿清入關的戰亂,早已經破敗,財力、物力,根本無法同南方相抗衡。


2、南明軍力尚在

崇禎殉國後,南明手中尚有可戰的雄兵所在。左良玉手中還有幾十萬軍隊,豫楚總督何騰蛟麾下還有十數萬人馬,福建鄭芝龍兄弟、鄭成功麾下還有數萬人馬,李自成大順殘餘勢力高一功、李過等人收攏殘部聯明抗清尚有數萬義軍,張獻忠大西殘餘勢力——後來的南明晉王李定國麾下還有數萬軍力。

南明好好部署,可以憑藉這幾十萬軍力,恢復大明基業!


3、剃髮易服和八旗圈地引發反抗

滿清實施的剃髮易服,已發了漢民族人民的極大反抗,其勢力範圍內的漢人,紛紛奮起反清,引發了滿清統治範圍的“內亂”。

同時,滿清八旗又在北京周邊實行“圈地”,引發了歸順的百姓們的不滿和反抗情緒,使得滿清勢力範圍內一度民心不穩。


如果南明沒有內訌,憑藉以上優勢,恢復大明的江山基業,未嘗不可!!

明清也絕不會成為南宋時代的格局!


志軍翔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