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之諸葛亮舌戰羣儒:七人之多,駁得有口難辯

諸葛亮舌戰群儒概括

舌戰群儒

三國中前期,劉備勢力還很小,被曹操趕得走投無路。想去投靠東吳,就是孫權。派諸葛亮去做說客。但是東吳謀臣處處刁難諸葛亮,諸葛亮憑著他的滿腹經綸舌戰群儒。說得他們個個啞口無言。後來經魯肅協助,說服孫權聯合起來抵抗曹操。

東漢末期,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較有實力的軍閥大都被他消滅了,惟獨劉備和孫權還有發展壯大的可能,曹操自知一下子吞併這兩股勢力還比較難。於是,曹操就派人拿著他的書信去東吳,想和孫權聯手消滅劉備。

孫權手下的謀士大都主張降曹自保,只有魯肅主張聯劉抗曹。但魯肅自知難以說服孫權和東吳的文臣,特意請諸葛亮來當說客。

魯肅引諸葛亮見了東吳的一群謀士,這些人並非泛泛之輩,個個都是有學問的人。東吳第一大謀士張昭首先發難,說:聽說劉備到你家裡三趟,才把你請出山,以為有了你就如同魚得了水,想奪取荊襄九郡做根據地。但荊襄已被曹操得到,你還有什麼主意呢?

諸葛亮心裡想,如果不先難倒張昭,就沒辦法說服孫權聯劉抗曹了。諸葛亮說:劉備取荊襄這塊地盤,易如反掌,只是不忍心奪取同宗的基業,才被曹操撿了便宜。現在屯兵江夏,另有宏圖大計,等閒之輩哪懂得這個。國家大事,社稷安危,都要有真才實學的人拿出好主意。而口舌之徒,坐而論道,碰上事兒,卻拿不出一個辦法來,只能為天下人恥笑。一番話,說得張昭啞口無言。

之後,一個謀士問:曹操屯兵百萬,將列千員,你說不怕,吹牛吧你。諸葛亮答:劉備退守夏口,是等待時機,而東吳兵精糧足,還有長江天險可守,卻都勸孫權降曹,丟人吧你。

東吳的謀士一個接一個地向諸葛亮發難,先後有七人之多,都被諸葛亮反駁得有口難辯。

讀書筆記之諸葛亮舌戰群儒:七人之多,駁得有口難辯

讀《諸葛亮舌戰群儒》有感

我又一次沉浸在了《三國演義》之中。這是一本智慧之書,一本謀略之書,而其中幾個情節更為經典,家喻戶曉,無人不知,就如《諸葛亮舌戰群儒》。

那是公元208年,劉備兵敗新野,諸葛亮前往東吳商議聯合抗曹之計。我彷彿走進了書中,和諸葛亮一起來到宮殿內,眼前是一群主張聯曹、滿懷敵意的東吳謀士,我不禁暗暗為諸葛亮捏了一把汗,想看看他到底如何應對。忽然,一名謀士出言刁難諸葛亮,只見諸葛亮鎮定自若,說了一番綿裡藏針的話語,巧妙地化解了尷尬。我的臉上漸漸露出笑容,更加好奇接下來他的精彩表現。果然,一個又一個謀士敗在了諸葛亮嘴下,皆說不出話來。我完全入了迷,竟拍手叫好。諸葛亮終於靠自己的能言善辯、足智多謀說服孫權、使孫權決定攻打曹操。

好一個才智超人、忠君愛國的諸葛亮!他在眾多謀士之前還能十分冷靜已經是很令人欽佩的,但他還能用得體的語言絕地反擊,讓自己處於有利的位置,難道那不是憑藉著他的智慧嗎?我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他的忠君愛國也讓我為之感動,這不僅在諸葛亮的言語能體現出來,在他那一笑一行中也讓我清楚地感覺到。諸葛亮真不愧是“智絕”!

這本名著中,我再次感受到智慧的重要。是它幫助諸葛亮成功地說服孫權抗曹;是它讓曹操一點一點被挫敗;是它讓劉備實現了自己的雄心壯志,完成興國大業……生活中何嘗不是如此呢?只有智慧,才能完成一個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只有擁有智慧,才能真正把握住人生;只有成為智慧的人,才能更好地認識自己,變得更加大膽與自信,登上成功的頂峰。你不用擔心自己的實力,只要在生活中一點一點地積累智慧,靈活運用,跨出人生中的一大步,一定就是個智慧之人。

讀書筆記之諸葛亮舌戰群儒:七人之多,駁得有口難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