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創新就是在一次又一次危機中前進

這個沉悶的夏天,接連而至的平臺逾期、跑路事件,再次挑起了社會對於互聯網金融的敏感神經,讓這個歷經3年整治風波的行業再次走到輿論的風口浪尖。

互聯網金融行業從萌芽到興起再到如今日漸平淡,已經走過10餘年,但似乎這個頗具爭議的行業,10年來帶給社會的價值都能輕易被任何一次負面事件所掩蓋,不得不說,這是一個行業的悲哀,也是理性的再一次潰敗。

對於行業正在經歷的一系列風險事件,積木拼圖集團CEO、積木盒子創始人董駿藉助其親身經歷的幾次風險事件,從國際化視野對此次P2P行業的金融風險進行新的解讀。

3輪創新 3次危機

出生於雲南的董駿,大學畢業後去美國繼續深造,2003年進入德國銀行NORD/LB工作,兩年後,入職中東最大的銀行之一——以色列工人銀行,與和另外一位投資經理一起管理40億美元的資產。

看似順風順水的職業生涯,在2008年的一場危機中慢慢開始產生變化。

2009年,也就是董駿在華爾街工作的第10個年頭,其所管理的資產開始在快速蔓延的金融危機中賣不動了。過度放鬆的金融創新,帶來的流動性過剩,已經使得整個社會形成全面恐慌,最後,這部分資產被全部賣給了美國最大的固定收益基金,董駿由此開始盤算著回國創業。

事後談到這次危機,董駿表示,當初從2000年到2007年,這個階段中最重要的創新在於先進算法的創新和市場上金融工具的創新。當時基於各種各樣的底層資產衍生出非常多的衍生產品,但是從這些衍生品在爆發式湧現到風險泡沫將破,用了7、8年的時間。最終,這一輪算法和產品的創新,其實間接或者直接導致了當時美國甚至是全世界最大的一次金融危機。

經歷的第二次危機,源自於董駿回國創業後進入的中小企業服務融資擔保行業。

融資擔保誕生於2005、2006年,在2009年的中國同樣被視作一種創新。由於傳統的商業銀行服務不了小微企業,所以引入了第三方擔保公司。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擔保公司實際上也是一種“金融衍生品”,用槓桿去撬動了一些傳統銀行不能直接判斷或者管理的風險。

這一輪泡沫破滅得很迅速,到2010年左右危機就爆發了。但董駿坦言,這一輪的危機比起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表現得更為“低級”,原因在於中國的這一輪金融創新並不涉及到任何技術上的創新,而僅僅只是模式上的創新。因此,當監管收緊流動性的時候,整個行業幾乎全軍覆沒。

第三次危機則來自於積木盒子正在經歷P2P網貸危機。

這個誕生於互聯網創新時代的產物,在我國真正爆發始於2013年,它披著普惠金融光環,為無數從未充分享受到金融服務的普通人帶來福音。但正如任何一個在風口上的行業一樣,P2P也經歷過,甚至今天還處於魚龍混雜的狀態中。

2015年,以e租寶等為代表的負面事件爆發,整個P2P行業迅速陷入寒冬,留下的則是“高利貸” “逾期”“跑路”“資金池”“旁氏騙局”等負面如陰魂般縈繞。

面對行業種種負面輿論,董駿仍然堅持認為,這一輪新金融領域的創新,不單單只是在互聯網或者金融工具上面的創新,而其實還蘊含著哲學層面上的意義:在經濟學鼻祖亞當·斯密提出《道德情操論》的200多年以後,金融第一次真正能夠通過科技的力量去實踐服務更廣泛、更弱小、更長尾群體的理想。

回顧前後這三輪不同層面的金融風險,董駿表示,市場天然蘊含著一次又一次的危機,這是由經濟週期決定的,“但是我們確實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危機裡不斷前進,那些打不倒我們的危機終將使我們變得更強大。”

這句話,其實同樣適用於現正處於風暴眼中的P2P。

P2P在中國“蹺蹺板”式的進化

早期的金融科技在中國萌芽後,2013年到2014年的P2P行業,被董駿稱之為“早期跑道熱”,比較有前瞻性的資本比如IDG、紅杉、經緯等首先入場佈局。以積木盒子為例,從2013年上線,在18個月的時間內,估值從2000萬美元一路飆升至5億美金,董駿表示,早期P2P平臺確實享受到了那一波資本的紅利。

從2014年到2015年,整個市場開始進行細分領域的探索,因為市場都知道整個賽道的價值了,於是玩家們開始尋求不同的細分領域的機會,比如說有專門做資產的,有專門做底層架構的,有專門做系統,也有專門做徵信。資本也開始從早期的“佈局跑道”進入不同的細分市場。

而到2015年的時候,一些人打著科技金融的名號去做非科技金融的事,市場不良反應就產生了,風險開始冒頭。監管也開始提示風險,並在10月下發的59號文中,明確提到“當前非法集資形勢嚴峻,案件高發頻發,涉案領域增多,作案方式花樣翻新,……密切關注投資理財、非融資性擔保、P2P網絡借貸等新的高發重點領域”。

隨著風險的進一步積累,2016年這個P2P行業可以說是風險頻發,其中有詐騙公司,但是也有一些平臺,初衷是好的,但無論是從節奏掌握、市場定位、戰略判斷還是風控等方面,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風險讓資本守勢觀望,整個2016年,P2P行業進入了資本靜默期。

但同時,資本與用戶似乎也是容易忘記傷痛的,2017年出現的一系列現金貸產品,資本熱情再次將市場引爆。

很多公司發現中國藍領用戶——在美國其實就是所謂的次貸人群——有借款的需求,這類的借款需求一般金額小但年化利率卻高得驚人,因此存在巨大的利潤空間。一些逐利的公司迅速蜂擁而入,鼎盛時期,有上千家提供類似產品的玩家。彼時可能一個成立才一兩年的現金貸公司一年利潤就幾個億甚至數十億。

這一輪瘋狂的現金貸熱潮,引發了一系列突破社會底線的負面事件,最終,在2017年底監管的嚴厲限制下戛然而止。

P2P行業在2017年下半年到2018年終於邁進了一個新的階段,多家頭部公司相繼赴海外上市,使得這個行業再次迎來了屬於它的高光時刻。

然而,好景不長,隨著國內去槓桿的步伐加快,間接導致了網貸行業流動性的衰減,以投之家、牛板金、唐小僧等為代表的一些知名平臺暴雷,讓這個行業的公信力再次衰減。

短短五年時間,整個金融創新行業經歷了波瀾起伏的歷程,每一次的泡沫或者危機,都會讓這個行業裡活下來的平臺變得更加聰明,也更加敏感。

吹盡黃沙始到金

進入金融行業近20年,董駿的經驗是,創新雖然會帶來一定風險,然而如果把握好自己的定位,找到真正可持續發展的模式和市場,可能每次危機對於優質平臺來說都是更大層面的機會。

董駿也承認,從創業者的角度來說,要想把握整個市場的週期其實是非常困難的,但他也強調,那些在這幾輪浪潮中看似“踩對點兒”的公司,都是有足夠前瞻性並具備足夠紮實功底的,最後行業能夠“剩”下來的,一定是既具備“市場意義”也具備“監管意義”的公司。

在經歷種種風險輪迴後,對於近期行業頻頻暴雷,甚至逐漸顯現的流動性危機,董駿則並不是很擔心,他認為這是P2P在快速發展過後,行業進一步去泡沫時必然會呈現出的現象,從業者需要更多的耐心,而一些投資人的恐慌性退出也沒必要。

從監管的角度來看,目前風險也是可控的。據網貸之家公佈的數據,網貸待還規模呈下降趨勢。截至2018年7月,行業存量規模為9561.478億元;正常運營平臺數量為1645,自2016年連續約29個月下降。雖然現在暴雷的平臺也不少,但是對整個宏觀經濟的影響已經很小了。

對於現階段而言,董駿認為,重中之重是調整好平臺自身的體能。

中國的小微企業信貸需求,是一個百萬億級別的市場。網貸服務小微實體經濟其實才剛剛起步,這個時候在小規模範圍內驗證好模式,控制住風險,分辨出優劣,將來備案以後,才能夠更好地服務更大的市場。

對於積木盒子而言,董駿認為,過去的五年,僅僅是讓外界知道了這個品牌,初步具備了零售金融領域的資產管理能力和通道搭建能力。

未來五年,董駿的想法是更加專注地服務小微企業,通過繼續採取自營資產的“重”模式打造業務壁壘,逐漸降低平臺的資產撮合成本,爭取真正做到普惠金融,實現「積木」的品牌初心,為公眾創造社會價值。

人們常說,在困難和挑戰面前,信心比黃金更重要,但對於現階段的網貸從業者而言,耐心比黃金更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