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男癌」你有多唾棄,你就有多認同!

“直男癌”你有多唾棄,你就有多認同!

“直男癌”你有多唾棄,你就有多認同!

“直男癌”你有多唾棄,你就有多認同!

“直男癌”一詞源於網友對略帶大男子主義的人的一種蔑視或調侃,這類人活在自己的世界觀、價值觀、審美觀裡,時時向別人流露出不順眼,特別是女人。漠視女性價值,不尊重和物化女性。

抨擊“直男癌”並非社會進步

認同,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比如千百年來的“重男輕女”思想,這是一代代人認同的結果,無論男女。女人通常有兩種表現認同的方式,一是覺得自己不如男人,二是覺得要勝過男人。要勝過是因為認同了男女不平等的關係,才想要勝過。同樣地,只有在認同的基礎上,我們才會抨擊,所以抨擊“直男癌”的實質,是抨擊自己內心對“直男癌”觀念的認同。

在熱播劇《那年花開月正圓》中,陝西女首富周瑩在吳家二叔和四叔的逼迫下發誓永不改嫁,吳家人才放心其繼續做吳家大當家。在迪化富商圖爾丹向周瑩求婚時,吳家四叔就用所謂骨灰級“直男癌“的想法數落周瑩:“餓死是小,失節是大”,用生命反對其改嫁。

有人認為,大家抨擊”直男癌“說明了這個社會的進步。因為女性在社會分工中的地位不斷提高,女性有了更多的話語權。她們經濟獨立、思想深刻、情感自由,她們已經完全可以不依附於男人。因此,她們看不慣這個社會上的“直男癌”,便開始了誓死捍衛女權的抨擊之路。

但我不完全贊同。確實,跟以往的沉默不同,女性能為自己發聲是一個進步。但是那些強烈抨擊“直男癌”的女人,有一部分的心理動機可能是對不平等的男權社會文化的一種認同,如果完全不認同,只會無視,而不是去抨擊。比如一個患有精神疾病的病人在街上胡言亂語地罵人,我想沒有一個精神正常的人會跟他對罵,反而會加快腳步地離開,因為大家都知道他是病人,他罵的內容跟自己沒有關係。

想要改變是因抱有希望

“老公拋棄生不了孩子的老婆,老婆以謀殺老公的方式結束了他們的關係。”這是東野圭吾的長篇小說《聖女的救濟》裡的故事。男人想要找個能跟他生孩子的老婆,覺得女人就是生孩子的工具,所以在跟女人結婚之時,他就告訴女人如果1年之內不能懷孕,他們就分開。明知自己是無法生育的女人,因為愛著男人,所以她隱瞞了自己身體的狀況,結婚照常進行。她希望男人會愛上她,而放棄生兒育女的想法,但女人的希望落空了……

如果女人把男人當成是病人,那女人在得知男人想法的時候,就會離開,有多遠離多遠。但女人沒有離開,她想要改變男人,改變男人對不能生育的女人的看法。同時,很有可能,女人對自己不能生育的身體也是抱有怨恨的。所以,最後她以謀殺男人,謀殺自己未來的方式結束了這段關係,當然這是非常極端的一種方式。

潛意識裡越認同、越反抗

所以,當人對某個情結在潛意識裡越是認同,就越會用激烈的方式去反抗。也就是說,有些女人的獨立、自由,是為了證明自己的價值,希望被這個社會看見。但是,任何需要被證明的願望,都源於自己對自己的否定或懷疑。

當然,還有一些願意自己跟自己對話的女人,她們的獨立和自由,就僅僅是一個人生命狀態的呈現,我想,這樣的女人是不會跟“直男癌”一般見識的,因為他們的內心世界已然不同。

微信用戶可關注 中國家庭報官微(zhongguojiatingbao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