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七夕」工藝

建國前,禺南一帶普遍流傳拜“七夕”的習俗。較為突出的有石基、化龍、新造等地區。其實是通過擺(拜)“七夕”活動來表現女兒們的靈巧手藝,有如一年一度的女子民間工藝展覽。如南村鎮梅山村的“七夕”製品紙通、木通公仔就享有盛譽。它是用紙通或木通做原材料。經過雕、剪、貼、綴等工藝,製作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和動物,如“穆桂英掛帥”、“獅子舞”等。

1956年,“獅子舞”(紙通)入選省舉辦的民間工藝展覽。獲得優秀獎。

70年代後期以來,石基凌邊的拜“七夕”活動非常活躍。每年都擺“七夕”。她們的“七夕”工藝頗有禺南“七夕”工藝特點。展品包括三種類型:一是各種燈飾,有彩紙的、絹繡的、谷秧圍砌的、吊的、掛的、擺的各種型色;二是人物造型,依據古典故事塑造盈尺的人物,如“西廂記”、“楊門女將”等。宛如一座座小臺;三是針繡工藝品。如刺繡巾帕、花鞋、荷包,以及紙花、臘果之類仿生工藝。拜“七夕”活動有濃厚的鄉土特色,連年舉辦均熱鬧非常,別有一番景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