銳評|從「計劃生育」到「健康促進」是個啥轉變

锐评|从“计划生育”到“健康促进”是个啥转变

锐评|从“计划生育”到“健康促进”是个啥转变

原文首發於432期《法治週末》7版

法治週末穆光宗 | 責編:代秀輝 王碩

近日,國家衛健委公佈“三定”方案釋放出重要信號,也可以從中一窺其職責定位和目標使命。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中共中央辦公廳字【2018】59號,以下簡稱《規定》)詳細寫明瞭衛健委主要職責、下設機構及人員編制情況,其中圍繞衛生、健康、預防、人口、養老,衛健委共有12項主要職責,擁有21個內設機構,對外與六部委有職責分工關係。

人口問題很大程度上是健康問題,健康功能、健康素養和健康生活問題。發展以人為本,人以健康為本。健康是人力資本的核心,是人力資源的基礎,是老有所養的保障,是人生幸福的根本。

從“計劃生育”到“健康促進”,這是中國衛生事業指導思想的一個重大轉變,也是對人口問題治理思路一次意義非凡的認識昇華。衛生就是為了維護生命和生活的健康,從而閃耀出以人為本和人文關懷的光芒。

衛健委的成立宣示了新時代的人口治理邏輯,即人口治理要一改通過生育控制做“減法”、視人口為負擔的消極、短淺的思路,通過促進人口健康水平的提高、人口健康壽命的提升和人口健康功能的發揮從源頭上解決中國人口問題。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誌。”人口健康不僅僅包括了生物學意義的身心健康,而且包括了社會學意義上的行為健康和生態學意義上的亞人口(特定類型的人口)之間的關係健康。

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人民健康放在重要位置,開啟了醫療衛生體制的改革。十九大報告提出了大健康觀和“健康中國”之戰略構想,就是要“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週期健康服務”。著眼於全局的、全人口的大健康觀是2016年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提出的新理念,包括了疾病預防、生育健康、生活健康、生態健康和老年健康等各個方面。

新時代人口戰略的確立需要新的人口治理體制來具體落實,從“衛計委”到“衛健委”的轉變就是一次順勢而為的機構改革,為健康中國戰略的實施提供了強有力的體制保障。

《規定》首先樹立了大衛生、大健康理念,把以治病為中心轉變到以人民健康為中心,推動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增進人民福祉和文明進步,事關人的全面發展、家庭幸福發展、社會和諧發展和國家持續發展,事關“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實現,事關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規定》主要職責十三談到“職能轉變”時明確了四個方向:一是更加註重預防為主和健康促進,加強預防控制重大疾病工作,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二是更加註重工作重心下移和衛生健康公共資源向基層、農村、邊遠地區和困難群眾下沉傾斜;三是更加註重提高提高衛生健康服務的質量和水平,推動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普惠化和便捷化;四是協調深化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

《規定》還提出了老齡健康、醫養結合和老年健康服務等新概念。衛健委新設“老齡健康司”,組織制訂並協調落實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政策措施,以及醫養結合的政策、標準和規範,建立和完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十九大報告高度重視養老問題,提出綱領性意見,即“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推進醫養結合,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醫養結合在《規定》中也有明確體現。

與此同時,《規定》更加重視家庭發展和人口政策完善。《規定》提出衛健委要“促進生育政策和相關經濟社會政策配套銜接,參與制定人口發展規劃和政策。”主要職責第八條指出:“負責計劃生育管理與服務工作,開展人口監測預警,研究提出人口與家庭發展相關政策建議,完善計劃生育政策”。

譬如,現在為鼓勵生育二胎,遼寧等地出臺了一些家庭友好的政策措施。“完善計劃生育政策”則應該與時俱進,一方面從生育的政府計劃向生育的家庭計劃轉變,還權於民,自主生育;另一方面,在改革生育權限政策的同時,應及時出臺生育福利、生育服務等配套政策措施,以形成提振生育率的合力,並妥善應對後計生時代的社會代價問題,突出如養老問題。

“以人民為中心,以健康為根本”的理念可圈可點,這也是新時代中國人口治理的中心思想。秉承實現社會公正和增進人民福祉的理念,一系列的人口福利和健康促進政策最終需要立法保障,走上法制化軌道,才能真正為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和優化積極發展保駕護航。

锐评|从“计划生育”到“健康促进”是个啥转变

(作者系北京大學教授)

锐评|从“计划生育”到“健康促进”是个啥转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