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从“计划生育”到“健康促进”是个啥转变

锐评|从“计划生育”到“健康促进”是个啥转变

锐评|从“计划生育”到“健康促进”是个啥转变

原文首发于432期《法治周末》7版

法治周末穆光宗 | 责编:代秀辉 王硕

近日,国家卫健委公布“三定”方案释放出重要信号,也可以从中一窥其职责定位和目标使命。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中共中央办公厅字【2018】59号,以下简称《规定》)详细写明了卫健委主要职责、下设机构及人员编制情况,其中围绕卫生、健康、预防、人口、养老,卫健委共有12项主要职责,拥有21个内设机构,对外与六部委有职责分工关系。

人口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健康问题,健康功能、健康素养和健康生活问题。发展以人为本,人以健康为本。健康是人力资本的核心,是人力资源的基础,是老有所养的保障,是人生幸福的根本。

从“计划生育”到“健康促进”,这是中国卫生事业指导思想的一个重大转变,也是对人口问题治理思路一次意义非凡的认识升华。卫生就是为了维护生命和生活的健康,从而闪耀出以人为本和人文关怀的光芒。

卫健委的成立宣示了新时代的人口治理逻辑,即人口治理要一改通过生育控制做“减法”、视人口为负担的消极、短浅的思路,通过促进人口健康水平的提高、人口健康寿命的提升和人口健康功能的发挥从源头上解决中国人口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人口健康不仅仅包括了生物学意义的身心健康,而且包括了社会学意义上的行为健康和生态学意义上的亚人口(特定类型的人口)之间的关系健康。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人民健康放在重要位置,开启了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大健康观和“健康中国”之战略构想,就是要“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着眼于全局的、全人口的大健康观是2016年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提出的新理念,包括了疾病预防、生育健康、生活健康、生态健康和老年健康等各个方面。

新时代人口战略的确立需要新的人口治理体制来具体落实,从“卫计委”到“卫健委”的转变就是一次顺势而为的机构改革,为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体制保障。

《规定》首先树立了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推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增进人民福祉和文明进步,事关人的全面发展、家庭幸福发展、社会和谐发展和国家持续发展,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事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规定》主要职责十三谈到“职能转变”时明确了四个方向:一是更加注重预防为主和健康促进,加强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工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二是更加注重工作重心下移和卫生健康公共资源向基层、农村、边远地区和困难群众下沉倾斜;三是更加注重提高提高卫生健康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推动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普惠化和便捷化;四是协调深化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规定》还提出了老龄健康、医养结合和老年健康服务等新概念。卫健委新设“老龄健康司”,组织制订并协调落实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措施,以及医养结合的政策、标准和规范,建立和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十九大报告高度重视养老问题,提出纲领性意见,即“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医养结合在《规定》中也有明确体现。

与此同时,《规定》更加重视家庭发展和人口政策完善。《规定》提出卫健委要“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参与制定人口发展规划和政策。”主要职责第八条指出:“负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工作,开展人口监测预警,研究提出人口与家庭发展相关政策建议,完善计划生育政策”。

譬如,现在为鼓励生育二胎,辽宁等地出台了一些家庭友好的政策措施。“完善计划生育政策”则应该与时俱进,一方面从生育的政府计划向生育的家庭计划转变,还权于民,自主生育;另一方面,在改革生育权限政策的同时,应及时出台生育福利、生育服务等配套政策措施,以形成提振生育率的合力,并妥善应对后计生时代的社会代价问题,突出如养老问题。

“以人民为中心,以健康为根本”的理念可圈可点,这也是新时代中国人口治理的中心思想。秉承实现社会公正和增进人民福祉的理念,一系列的人口福利和健康促进政策最终需要立法保障,走上法制化轨道,才能真正为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和优化积极发展保驾护航。

锐评|从“计划生育”到“健康促进”是个啥转变

(作者系北京大学教授)

锐评|从“计划生育”到“健康促进”是个啥转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