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长廊」三线人 三线情

「文史长廊」三线人 三线情

“让毛主席放心”

1964年5月,中央作出加快三线建设的指示,发出支援贵州三线建设的号召。

当年,130名枣庄矿务局干部怀揣着对党的忠诚,带着奉献、期许,奔赴三线建设战场——水城。枣庄市委书记刘文理亲自将“好人好马”送到火车站。欢送队伍一直排到站台下,亲人、朋友、同事等齐聚,有握手的,有祝愿的,有悲伤的,有哭泣的,依依惜别的场面令人难忘,记忆犹新。

火车经过一天一夜的行驶,傍晚驶进了上海火车站。领队的书记王允庭和队长娄振中令队伍排列整齐,有序前进在南京路上。绝大多数干部是第一次到上海。上海不愧是中国第一大都市,高楼大厦林立,霓虹灯交替闪烁,行人络绎不绝,车水马龙……

繁华的街景强烈地吸引着大家,不知不觉间队伍散乱了。队长娄振中见情形不对,赶紧喊道,“老徐(副矿长,当时副大队长)快站到队中去,你走出队了,大队都要注意整齐……”当晚,我们住进了早已联系好的国际饭店。

次日,以小队为单位,组织大家到街上或风景点参观。有了前一天的经验,领队对参观“约法三章”:不许走散,更不许单独行动。我们整整在街上逛了一天,时间依然很紧,身体有些劳累,但的确大开眼界,心情格外舒畅。上海的繁荣,使每个人油然升起一股自豪感,由衷地为祖国感到骄傲,为身为中华儿女感到无限光荣。

第三天早晨,继续乘火车前进。带着大家还未消失的亢奋,火车渐渐驶入云贵高原的崇山峻岭,天空阴雨绵绵,路边鲜见人家,外界环境的陡然变化,使我们的情绪不由自主地低落下来。眼前的一切,甚至让一些年龄大的人感到莫名的失望,悲伤之情溢于言表,一天总是躺在车上睡觉,不发一言。

带队领导洞察到大家情绪的变化,立即展开思想政治工作,要求学习毛主席语录,高唱战歌。“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是要去,这才是好同志”,“大海航行靠航手,万物生长靠太阳,雨露滋润禾苗壮,干革命靠的是毛泽东思想”……

思想工作效果明显,立竿见影。大家在激情的学习和激昂的歌声中,低迷消沉的情绪得到极大缓解,情绪很快恢复正常。

晚上在贵阳换车,暂住贵阳。大家不顾两天的劳累,仍然三三两两地去逛贵阳的大街。当时的贵阳远没有现在繁荣,更没有高楼大厦,最好的地方就数中华路了。从车站到朝阳桥路程很长,道路两边满目荒芜……

一对恋人静静地走在路上,情不自禁地窃窃私语:“这个穷地方真偏僻,我们努力工作,攒够钱就买车票往回跑……”

这可能就是每个人的真心话,但是谁也不敢公开说话,朋友之间也不妥,只有恋人之间敢吐露真言。因为涉及政治生命,毛主席最关心的地方谁敢反对!在当时的那个年代,失去政治生命,便失去了生命的价值。

这对恋人很幸运,当时没有人检举他们,或是没人注意,或是感同身受,现在的他们身体健康,幸福地过着晚年生活。

火车行程经过五天的漫长“奔波”,于晚上到达了水城西站。后来听人介绍,水城这地方,被历代封建统治者称为“瘴蛮之地,不毛之地”,但地下却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煤质优良。

下了火车,我们又被几辆大卡车拉到了汪家寨西山生产部驻地。按照预先安排好的宿舍,大家对号入座找到了双层铺中自己的位置,迅速将极度疲劳的身体抛到床上,美美地睡了一宿。

第二天清晨,眼前的汪家寨,是山连山,山外还有山,坝子上种着稻谷。东山西山,到处都是工地,到处是不同的施工单位,特区、指挥部、生产部、四十二处、洗煤厂、斜井平硐……到处写着“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尽快加快三线建设的进度”……广播喇叭播放着革命赞歌和生产喜讯……

置身其中,时时刻刻看到的是一片片沸腾的劳动场面,一阵阵热火朝天的景象,完全不觉得孤单,反而像加入了革命队伍大家庭一样,有一种说不出的温暖。

开座谈会时,大家都发言,说出了自己的感想。有的说,远离家乡思念亲人,对新环境还不适应;有的说,这个地方再穷也是革命先烈流着鲜血献出生命解放出来的土地,等等。最后汇成一句话,我们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工人阶级有责任建设好大三线,“让伟大领袖毛主席放心”。

(未完待续)

文/原水城矿务局劳动工资处处长 杜振桐

总值班:杨小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