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方見雪景升華

夏日炎炎,方見雪景昇華

苦夏裡,用雪景器物是一件美事,所以我們做了一隻稱手的小碗,喝茶也好,作食器也好,或者放些小茶點都非常適合。器型復刻自乾隆官窯,畫片為宋代名家傳世古畫,實用之外,賞玩價值也是極高。

夏日炎炎,方見雪景昇華

夏天是一個特別有意思的季節,

暑熱炎炎,蒸烤著每個人的忍耐力,

尤其入伏之後,為求清涼,

空調、西瓜、冰激凌紛紛上線,

無所不用其極。

古人消夏則優雅很多,

避暑齋中,雖不如空調製冷,

卻接近自然情趣,有收燥功效,

可謂『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

夏日炎炎,方見雪景昇華

我身邊朋友多是好茶之人,

每當伏天到來,

喝茶祛暑便是唯一的打開方式。

一杯茶,一柱香,一盤瓜李,

小窗在側,清風過堂,

暑氣瞬間消散大半。

不過,喝茶雖可以祛熱,

但熱茶卻很難入口,

著急喝一口,

往往以汗洗面。

倒一杯乾等,

又平添煩躁。

夏日炎炎,方見雪景昇華

寬口大杯便成了首選,

一來散熱快,

二來容量大些,

更爽快的乾脆用碗。

可碗太大,

不雅又不稱手,

如果一隻小茶碗,

就剛剛好,

比如這隻『溪山雪意圖碗』就很合適。

夏日炎炎,方見雪景昇華

容積和蓋碗差不多,

無論沏一壺普洱,

或泡一碗綠茶慢慢品,

都是夏天喝茶不二之選。

碗矮身寬口,

外撇口徑會比主人杯大一點,

拿起稱手又不燙手,

唇觸感也比大碗柔和許多,

即便忍不住喝得急了,

也不會溢出。

夏日炎炎,方見雪景昇華

“小茶碗”如此順手順口,

其實藍本源於清宮舊藏,

乾隆帝御用器。

碗的黃金比例已被官窯工匠掐至無可挑剔,

從觀賞和使用角度來說,

已臻完美。

自然,

把它作為食器,

也完全可以勝任。

盛一碗清涼解暑的沙冰或白涼粉,

抑或放些茶點小食,

也是相當適合。

夏日炎炎,方見雪景昇華

如果說有一幅畫片與這隻碗最配,

那一定自帶涼意的雪景山水了。

而雪景系列作為覺山隱窯傳統畫片,

我知道有不少老朋友成套收藏,

可見玩家們的首肯和喜愛。

不過,

之前雪景山水一直屬於以景傳意,

未超脫畫『景』的範疇,

這讓我們始終不能心安。

夏日炎炎,方見雪景昇華

如何在表現自然山水基礎上,

從不同視角詮釋雪景,

突破自我到更高一層境界,

賦予畫片更飽滿的靈魂,

成為冰雪天地裡必須化開的心結。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不斷揣摩和逼迫自己的過程中,

我們試著從傳世經典中發掘靈感,

一步步接近了我們期望的境界。

夏日炎炎,方見雪景昇華

可臨摹古畫挑戰極高,

畫作越高妙細膩,

難度係數越大。

正如這次創作過程中,

我們便醞釀許久,思忖再三,

最終與宋代《溪山雪意圖》

實現隔空對話,

冀望有幸能從中擷取一分神韻。

夏日炎炎,方見雪景昇華

相傳此畫為北宋大畫家高克明所畫,

全圖完美表達出雪霽清冷寒寂,

筆法精妙,畫意高遠,

在宋代雪景山水畫中地位頗高,

畫上落有後世帝王收藏鈐印,

證明不虛。

幸運的是我們對雪景駕輕就熟,

難的是古作入瓷,領悟殊艱,

重工滿畫,細緻入微,

投入的時間和精力也是實打實的。

夏日炎炎,方見雪景昇華

工藝難度總有盡頭,

境界才是我們心之所向。

在我們眼裡,

天地間留白一片,

萬物迴歸寂靜,

雪景表達的不是山水,

是禪意。

反覆琢磨,邊參邊畫,

終得一二風骨,

藉此實現了意境昇華,

完成夙願。

夏日炎炎,方見雪景昇華

在萬籟俱寂中表達簡單而深遠的意境,

也映照出我們對古畫的理解,

及青花當墨的功力有幾分。

雖然不曾要求與古人比肩,

但存揣摩悟道之心,

好在有幾處值得細品玩味,

託得起這隻「官窯」碗的氣韻。

夏日炎炎,方見雪景昇華

出窯後,

忍不住先體驗了一番,

果然舒服又爽快。

擱在茶席,

似乎整個房間都有涼意,

這個夏天可以好好喝茶了。

也許,

我們和清涼之間,

真的只差這一碗的距離吧。

夏日炎炎,方見雪景昇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