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由名字引發的「慘案」,網友:中國文字博大精深

4月2日,普陀山旅遊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在證監會官方網站上更新了預披露招股說明書,擬登錄上交所,計劃發行低於14212萬股股票,發行後的總股本不超過56850萬股股票。然而4月18日晚上,證監會發布消息:日前,普陀山旅遊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已按照我會要求撤回發行上市申請。

一場由名字引發的“慘案”,網友:中國文字博大精深

上市擱淺的原因是披露招股書後引發的一系列關於“名字”的爭議。

4月11日中國佛教協會官網“會務資訊”欄目裡有一篇名為‘奘真’署名,標題為《誰在將佛教商業化?——普陀山上市的憂思》的文章,文章就此次事件發表看法說:能用‘普陀山’的名稱上市嗎?作為佛教聖地的名稱顯然不行。普陀山和佛教不可剝離,明眼人都可以看出,以‘普陀山’名義上市,難脫將佛教商業化之嫌。‘普陀山上市’有違國家剛出臺的宗教法規和政策。以信仰之名‘上市’是整個社會的悲哀,對中國民眾的社會心理將產生深遠影響。

今日,據澎湃新聞記者查閱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發現,普陀山旅遊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已經於5月21日改名為浙江舟山旅遊股份有限公司。而其控股股東浙江普陀山發展集團有限公司隨後在5月22日也改了名字,叫浙江舟山旅遊集團有限公司。兩家公司的名字裡都揮別了“普陀山”這個字眼。

一場由名字引發的“慘案”,網友:中國文字博大精深

“佛教協會、各大寺院仍然屬於佛協系統內部,與作為上市主體的旅遊公司是兩條線,上市主體整合的這些公司,主要圍繞旅遊服務業展開經營,關注的是為遊客提供各種配套服務。將來上市的絕對不包括寺廟,宗教是不能上市的。”浙江普陀山發展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毛劍濤早在2012年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就這樣表示過,沒想到六年後所掌管的公司會陷入名字引發的風波。

普陀山旅遊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綜合性的旅遊服務企業,今年是其成立十週年,經營旅遊客車客運、索道客運、旅遊水路客運、旅遊商品生產銷售、配套服務等業務。當然,其主要經營區域位於普陀山風景名勝區內。根據4月份公司的招股書可以得知,擬列入上市公司的資產中主要營收來自於旅遊運輸服務。去年為3.07億,佔總收入的82%,另外,香品銷售為3215.76萬,佔比為8.61%。

而普陀山,與山西的五臺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華山,四者並稱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也是觀世音菩薩教化眾生的道場。“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這句話被用來形容普陀山,也是受歡迎的旅遊聖地。

一場由名字引發的“慘案”,網友:中國文字博大精深

所以,當含有“普陀山”的公司尋求上市時,引發了民眾的反感。在民眾心中,佛是一個信仰般的存在,而公司上市必然牽扯到金錢交易,這在佛教中是不被允許的,是“玷汙”佛教的行為。

當然,也有人覺得以這樣的理由來遏制一個公司或者集團的發展是不妥的。中國未來研究協會旅遊分會副會長劉思敏對記者表示:所謂“名山上市”是誤讀、“寺廟上市”是一到偽命題。只是因為旅遊企業經營客運、索道、餐飲等業務與佛教名山在地裡上的重合,在業務上有關聯,就望文生義的質疑宗教上市時沒有道理的。

相反的是,也有人認為依靠佛教名山上市無疑是行走在邊界點。國家旅遊局旅遊規劃專家王興斌對記者表示:把普陀山作為上市公司的名字是欠不妥當的,普陀山本身就帶有歷史文化遺產的標記,不是普通的地名,即使上市公司剝離了門票收入也不納入寺廟等宗教場所,但實際上還是依靠普陀山這一宗教文化勝地的品牌、靠這種無形的資產去經營其有形資產,是在打擦邊球。

一場由名字引發的“慘案”,網友:中國文字博大精深

今日下午普陀山公司方面表示,改名是考慮到未來是市裡面的旅遊開發平臺和綜合性的旅遊服務企業,改名是理所當然的,更加符合整體的國有企業職能,與之前外界質疑的佛教協會文章無關。

原本四大佛教名山可以在“A股”歡聚一堂,如今卻坎坷重重。峨眉山A早就在1997年成功上市,九華旅遊也在2015年順利上市,五臺山文化旅遊集團有限公司曾經很肯定的表示正在積極籌備IPO,還在去年3月份公開招募會計事務所、律師事務所以及評估機構,但是後來便了無音訊。4月19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致電山西五臺山文化旅遊集團,相關人士透露:2017年的冬天,公司已經決定暫且不考慮IPO了。

有趣的是,2012年國家宗教局等10個部門聯合發佈《關於處理涉及佛教寺廟、道教宮觀管理有關問題的意見》的時候,已經明確叫停將寺廟道觀等宗教場所打包上市的做法。而當時的五臺山風景名勝區官員就曾表示,五臺山不再考慮上市。

一場由名字引發的“慘案”,網友:中國文字博大精深

一場由“名字”引發的案子還引發了更深層次的思考,有人認為這是IPO門檻逐漸提高的前奏。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表示:無論IPO隱形門檻提高是否為此次撤單潮的直接原因,但IPO撤單潮背後的根本原因在於審核越來越嚴格。與此同時,現階段新申請數目低於撤回數量,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今年下半年IPO市場將出現降溫。

其實取什麼名字本無可厚非,但是一旦牽扯到文化等問題便會無限被放大。普陀山旅遊公司上司受阻事件相當於是一場文字的較量與文字的邊界,中國文字博大精深,或許選擇改名在當前或者對公司未來的發展來說是一個不錯的決定。

但是我們應該注意的一個關鍵問題是,旅企上市的主要目的應當是為廣大旅遊者創造一個更為優秀的旅遊環境,為文化的發揚光大提供更好的傳播渠道和載體。著名旅遊專家在幾年前就曾撰文說過:‘名山上市’引起的爭論值得大家深思,很多反對的觀點都是在擔心宗教文化在景區上市的過程中失去原本性,成為圈錢的工具,從而使很多優秀的文化變成糟粕。

或許所有的旅企都應當聽聽劉思敏說的:“旅企成功上市後,應該繼續再發展完整的產業鏈、注重景區核心吸引物的保護、拓展遊覽空間上下功夫。”

一場由名字引發的“慘案”,網友:中國文字博大精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