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觀乎人文,化成天下,中國文化,博大精深

文化作為一種人類特有的意識形態,擁有著甚至超過人類自身的長久的歷史,文化,就是關乎人文,化成天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中國,更是擁有著源遠流長的文化。

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又略帶一絲玄妙,天道自然,人文社會,甚至命數氣運,都屬於中國文化。也正是因為中國文化的久遠流傳,才讓我們現代人瞭解到許多祖傳秘方,氣功口訣等等。例如老師在課上做的一些武術,占卜等,都令我無比欽佩古人的智慧,因為古人畢竟和現代人不同,沒有精密的儀器,沒有科學的計算方法,但是他們卻得出了令現代人都難以理解的玄妙之道,似乎一切冥冥中自有定數。

中國文化中含有的哲學的思辨性對現代社會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從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孟子和荀子關於人性的善惡之爭,到焚書坑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再到三教合一,存天理,滅人慾的理學,一直到現在開遍世界的孔子學院,中國的文化思想一直沒有斷過,一直在政權更迭中發展著,這種源遠流長的文化在辯證中發展著,同時也把這種辯證的思想留給後世。馬克思主義中的唯物辯證法的思想早在程朱理學中就已經萌芽,可見中國文化的思辨性傳承已久。

就僅僅拿中國傳統文化來說,漢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但是這儒術卻不是單純的儒術,而是披著儒學外殼的法學思想,儒學是主張以禮治天下,教化民眾,但是卻缺少了法度,“所謂仁義禮樂者皆出於法”,統治者認識到君王之道離不開法制的約束,卻也不能揭露自身以禮服人的外衣,其實統治者都希望自己的統治在自己子民的眼裡是以德為先,以禮服人,所以既是為了掩飾,也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法家思想漸漸被儒家所融合,成為了一種隱文化。而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道家學派的發展被更多失意文人所接受,由於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時局動盪,像阮籍、嵇康等人都選擇隱居山林,使道家文化轉向山林文化。到了隋唐時期,宦海沉浮,文人們不僅需要儒家積極有為的人生哲學,一旦失意,也需要老莊這樣的消極人生哲學,於是道家和儒家相互補充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哲學體系

中國文化之所以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這和中國傳統的自給自足、男耕女織的自然經濟是分不開的,而這種男耕女織的小農生活也被百姓所接受並且樂在其中,黃梅戲《天仙配》中就鮮明的闡釋了這一觀點。所以這種以一家一戶為單位的小農經濟作為封建經濟的基礎,為歷代王朝所奉行,大約是戰國時期的社會動盪致使諸子百家紛紛提出的重農抑商的政策,這也使民本思想在中國存在了兩千多年,當然,現代也是如此,國家也在重視人民的生活,民為本的思想根深蒂固的紮根在中國人的思想中。

在夾縫中生存的墨家就沒有那麼好的運氣了,雖然墨家一向傳播兼愛非攻、節儉尚賢的思想,但是無奈在當時戰亂頻繁,百家爭鳴,後來秦又朝統一六國,這期間墨家的“俠”文化不受秦王的認可,於是處在法家學派李斯的高壓政策的打壓下墨家就漸漸消失於政壇,就像《秦時明月》中,墨家機關城最終消失,墨家殘餘弟子流落在外,但是由於墨家思想一向為平民利益所考慮,被平民所接受,墨家思想才得以在民間流傳至今。

觀乎人文,化成天下,中國文化,博大精深


觀乎人文,化成天下,中國文化,博大精深


觀乎人文,化成天下,中國文化,博大精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