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曾澤生在遼瀋戰役中率部起義

曾澤生,國民黨軍起義將領、新中國的開國將軍之一。1902年10月,出生於雲南省昭通市水善縣大興鄉驛馬溝一個地主家庭,早年考入雲南督軍唐繼堯軍士隊,1924年入雲南陸軍講武堂受訓,1925年起先後入黃埔軍校第三期和高級班學習。畢業後因不滿蔣介石獨裁專制辭去軍職,1929年入滇軍,曾任滇軍營長、團長、師長、軍長等職。抗日戰爭時期,率部參加徐州會戰、武漢保衛戰、長沙會戰等戰役戰鬥。1948年率部在長春起義。1949年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0軍軍長,後率部參加全國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1973年2月病逝。

父親曾澤生在遼瀋戰役中率部起義

本文作者曾達康為曾澤生之子。

在風雨如磐的鬥爭中出師不利

1945年9月,父親隨盧漢(時任六十軍軍長)率部進入越南接受日本投降。10月3日,蔣介石於昆明發動“十三”政變,削去盧漢的軍權,委任他為雲南省政府主席。

這時,盧漢將父親擢升為第六十軍中將軍長,在回雲南前向父親等人交代:“我把滇軍託付給你們……你們一定要設法保存實力,提防蔣介石瓦解滇軍。只要你們保存了實力,我在雲南可保無憂。”

1945年底至1946年初,蔣介石對滇軍進行一系列的拉攏活動。父親反覆思量盧漢和龍雲等人的囑咐,他想:一方面盧漢救過他的命,提拔重用他,對他“恩重如山”;另一方面滇軍遠在越南,並有蔣介石嫡系部隊緊跟在後,局面複雜。所以,他認為只有聽從蔣介石的命令,才能保全部隊,報答盧漢知遇之恩。1946年4月,第六十軍陸續由越南海防乘美國軍艦開往中國東北。父親以自己的部隊沒有被編散且名為“國軍”而高興,但又為部隊的前途而擔憂。

1946年5月下旬,東北民主聯軍向駐紮在鞍山和海城的第六十軍第一八四師發起攻擊。25日,佈防於鞍山的第一八四師第五五一團被東北民主聯軍殲滅。27日,第一八四師師部及第五五二團被民主聯軍重重包圍在海城。海城守軍危在旦夕,師長潘朔端急電杜聿明部告援。父親也數次催促杜聿明部增援。但是,蔣介石卻要孫立人的新一軍休息3天后再去解圍。當潘朔端師的部分陣地已被突破時,新一軍仍在遼陽按兵不動,故意拖延增援時間。

第一八四師自抗戰以來受到共產黨的影響,在身陷包圍、援軍不至的形勢下,經中共長期的工作,在師長潘朔端、參謀長馬逸飛和第五五二團團長魏瑛的率領下, 3800餘人於5月29日晚宣佈反內戰起義。5月31日,潘朔端發出起義通電。海城起義成為解放戰爭時期東北國民黨軍起義的先聲。在國民黨軍中普遍存在厭戰情緒的情況下,所帶來的衝擊波是巨大和深遠的,進一步造成國民黨內部的離心離德。

海城起義震動了蔣介石,他對滇軍加強了防範。但東北的反共戰爭需要藉助滇軍力量,為了穩定未起義的滇軍,他先後派杜聿明、盧漢前去“撫慰”滇軍,並承諾重建第一八四師。

盧漢到東北後,對父親等人說,海城起義後,東北滇軍的處境會更加困難,但是,現在跟共產黨去幹,是半路出家,沒有多少好處;而蔣介石要打內戰,苦於兵力不足,不得不借助滇軍的力量。他要父親等人牢牢把握一點:只要滇軍還有實力,蔣介石就不敢對滇軍輕舉妄動,而他盧漢省主席的位子牢不牢,可以坐多長時間,就看滇軍能否保住實力、能否多打勝仗。

父親認為盧漢的講話,“道理是道理,做還是做。他有他的處境,我們有我們的困難。”但是,盧漢的講話還是成為父親以後處理各種關係和做重大決策的準繩,即對蔣介石“不即不離”,“虛與委蛇”。

1947年5月,東北民主聯軍發動夏季攻勢,迅速改變了東北戰場的形勢。中下旬,杜聿明直接指揮的新組建的第一八四師在梅河口被全殲;暫二十一師也被民主聯軍分割包圍,面臨被各個擊破、全師覆滅的危險。父親命令暫二十一師從磐石向吉林市撤退,但在撤退途中被民主聯軍伏擊,全師只剩下不到1個團的兵力。經過與民主聯軍的幾次交戰,第六十軍實力損耗一半。

慘痛的損失驚醒了迷夢中的父親,憑著軍人的直覺,他斷定國民黨如今正在走“下坡路”。為此,父親於6月間把兵力收縮到吉林市,以圖保住實力。

在猶豫與徬徨中心存一線希望

就在第一八四師起義後,中共中央從延安等地派劉浩等十幾名雲南籍共產黨員幹部到東北,分別在吉北和吉南開展工作。同年,中共中央又安排張衝到東北工作。張衝是著名的滇軍將領,曾任第六十軍第一八四師師長,是我父親的老上級,於1947年2月投奔延安。

1947年6月中旬,劉浩到吉林向暫編第二十一師師長隴耀轉交了東北民主聯軍總部和潘朔端給父親和隴耀的信,希望第六十軍站到人民方面來。潘朔端在給父親等人的信中寫道,要他們認清國民黨蔣介石的反動本質,當機立斷在內戰前線走反蔣起義的道路。時任松江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的張衝,也非常關心東北滇軍的前途和命運,他在給父親等人的信中情真意切地指出:東北局勢已定。兄等既守不可能,走亦難免被殲,此係大勢所趨,人心所向,蔣賊滅亡,為期不遠也……之後,隴耀表示願和父親商量,待時機成熟時與民主聯軍聯絡起義,並要求把被俘軍官放回。然而這時第六十軍雖然損失慘重,但還沒到山窮水盡的時候,父親還在是否反蔣起義問題上猶豫不決。

9月至11月,東北民主聯軍發動秋季攻勢,第六十軍傷亡和被俘3000餘人。1948年3月,東北人民解放軍包圍四平,新任國民黨軍東北“剿總”總司令衛立煌怕陷於孤立的吉林守軍被殲滅,令父親炸掉小豐滿電站、燒燬火車站、炸掉彈藥庫,率部向長春突圍。

為防止東北最重要的動力基地小豐滿電站遭到破壞,早在1947年底,東北民主聯軍已公開和秘密地進行了大規模的宣傳工作,用各種形式對守軍發出警告:小豐滿是國家和人民的財產,如膽敢破壞小豐滿水壩和發電設備,哪怕追到天涯海角都將治罪。駐守電站的滇軍官兵也常將解放軍的傳單送給父親。父親在召集各師主官研究部署撤退事宜的會上,對是否炸燬小豐滿電站和銷燬彈藥等事項沒作佈置。作戰科擬製書面撤退命令時,請示父親對電站等如何處置,父親不明確交代。私下裡,他對個別人說,他絕不做黃河花園口決堤那樣的千古罪人。

第六十軍參謀長徐樹民(蔣介石派來的高參)曾假父親的名義命令守電站部隊炸燬電站,由於撤退時間倉促,又沒有父親的親自命令,守備部隊官兵為應付徐樹民的命令,只在配電室扔了一捆手榴彈,用步槍打壞一個變壓器交差了事。

父親率部起義後曾在哈爾濱的歡迎會上說:假如我們照蔣介石的命令辦了,那當地十多個縣都要淪為澤國,千千萬萬的同胞均將慘遭毀滅,我們將成為東北老百姓的死敵,成為民族的罪人,受歷史的審判,永遠得受人民的唾罵。當時我們下決心,寧願受蔣介石的處分,也絕不執行他的“命令”。

在思想上悄悄地盤算著起義

3月8日,父親率部撤離吉林。11日,第六十軍退到長春。在長春,第六十軍與新編第七軍合編為國民黨東北“剿總”第一兵團。

為穩住第六十軍,蔣介石親筆寫信給父親,與父親稱兄道弟,對其率第六十軍撤出吉林表示慶賀,同時給父親加官晉職—提為第一兵團副司令(仍兼第六十軍軍長)。

1948年,東北戰場的形勢發生根本變化。解放軍主力和地方部隊已發展到100餘萬人,國民黨軍隊的數量下降到50餘萬人,並被解放軍分割包圍在錦州、瀋陽、長春三個孤立的城市中。根據全國形勢的變化,中共中央認為戰略決戰的時機已經成熟,決定首先發動遼瀋戰役。

3月13日,東北人民解放軍攻克戰略要地四平後,即準備殲滅長春之敵。5月24日,解放軍進抵長春郊區並攻佔長春機場,掃清了長春外圍據點,準備攻打長春。6月中旬,東北人民解放軍成立了由第一兵團司令員蕭勁光、政治委員蕭華等組成的第一前線圍城指揮所,統一指揮圍城部隊。6月20日,第一前線圍城指揮所發出“完成攻城戰場之各項準備”的命令, 25日解放軍正式開始了對長春的圍困戰。

1948年春以後,潘朔端調任嫩江軍區副司令員;遼瀋戰役開始後,又調任東北解放軍第一兵團副參謀長,參與做東北滇軍的工作。強大的政治攻勢渙散了守軍的軍心,從6月25日到9月底,大量的守軍,從士兵到軍官,從個別到整班整排,逃出城外投誠,人數達13,500餘人。

與此同時,圍城部隊加緊了對國民黨守軍軍官尤其是對上層軍官的爭取工作。隴耀曾多次找父親提議,可以考慮走潘朔端的路,但父親一直缺乏走這條路的勇氣,不僅予以拒絕,還責備隴耀,責怪他不替盧漢著想,並說:這邊倒倒,那邊倒倒,這樣的事我搞不來。

但是,在久困長圍、強大的政治攻勢下,父親也開始認真思索了。他不停地問自己:“為什麼解放軍越戰兵越多,國民黨軍越戰兵越少?還要繼續下去嗎,還要加重自己的罪孽嗎?”

嚴峻的形勢要求父親必須作最後的抉擇。擺在第六十軍面前的有三條路:一是死守長春,結果只會城破軍亡;二是向瀋陽突圍,後果是被殲滅在突圍的路上;三是反蔣起義,參加革命。

在無數個不眠之夜和激烈的思想鬥爭後,父親幡然醒悟,毅然接受中國共產黨的主張,選擇了反蔣起義。

起義在危機四伏中展開

自9月22日起,父親等人開始做緊張的起義準備。他們通過“傾心交談”,很快就掌握了團以上幹部的思想,把一些“激進”分子團結在自己的周圍。

10月初,鄭洞國指揮長春守軍作了一次突圍嘗試,遭到圍城部隊的堅決打擊,使其突圍計劃成了泡影。

10月10日,蔣介石下令長春守軍突圍,向瀋陽靠攏。在鄭洞國召集的幹部會上,大家認為突圍是沒有出路的。父親乘勢提出:現在長春守軍沒有糧吃,官兵體力很弱,餓著肚子是很難通過共軍的層層堵擊的。倘若勉強突圍,後果不堪設想,不如堅守下去,還可以多支撐些時日,以待增援。他的意見得到鄭洞國等人的同意。

10月13日,父親認為第六十軍起義的準備工作已基本就緒,除個別上層人員外,兩個師的中下層官兵都已明白,他們只有一條路可走,那就是起義。

父親等人經商議決定,由父親、隴耀等聯名寫一封要求起義的信,派被解放軍釋放回來的團長張秉昌、副團長李崢先帶出城與圍城部隊聯繫。信中表示決心反蔣起義,把第六十軍交給共產黨,並提出部隊改編和整編時,不要把部隊分得太散;部隊起義後,解放軍要一視同仁,如果有人不願留在部隊,解放軍應給予特殊關照;部隊可以接受改編,但部隊的主要負責人不應更換等等。父親帶頭在信尾鄭重地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隨後,父親把張秉昌和李崢先兩人找來,要他們把信送到東北解放軍第一兵團政治部前方辦事處劉浩或者是潘朔端手裡,並要他們記住,這是關係全軍命運、將士生死的信件,千萬要小心謹慎。父親要他們14日晨出發,在15日中午以前一定趕回來。送走兩人後,父親等人起草了第六十軍起義通電。但是,直到15日晚,張秉昌和李崢先還未回來。面對隴耀、白肇學兩位師長的不斷詢問,父親要兩位師長沉住氣,繼續等待,並要求他們加強戒備,沒有命令,不得亂動。

16日中午,張秉昌、李崢先仍無消息。正在這時,鄭洞國來電話要父親到兵團司令部去一趟。於是,有人懷疑是起義消息洩露。父親則處變不驚,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向白肇學、隴耀兩人作了最後的安排:在我沒有回來以前,就是天塌下來,也不能離開部隊;如果鄭洞國扣留了我,兩位師長切記不可被鄭洞國所要挾,仍按原計劃行動,立即再派人與解放軍聯繫,兩師都在白肇學指揮下統一行動。

父親到兵團部後,才得知是蔣介石親手下令要長春守軍向瀋陽突圍,鄭洞國與他商量18日全軍突圍的事。父親回到第六十軍後決定,一方面繼續等候使者;另一方面如果他們不能及時趕回來,就趁突圍之際,把部隊拉出去,不考慮任何條件,直接投靠解放軍。

16日傍晚,張秉昌、李崢先終於回來了。原來,14日晚,他們與解放軍第一兵團政治部前方辦事處聯絡站聯絡了起義事項,並介紹了醞釀起義的情況。劉浩和政治部主任唐天際、兵團副參謀長潘朔端研究了信的內容。15日一同趕往兵團司令部,向兵團首長報告第六十軍準備起義的消息。

兵團司令部商量後決定:對第六十軍反蔣起義表示歡迎,要求第六十軍掉轉槍口,沿長春中山路對新七軍和鄭洞國兵團總部佈防;準備配合解放軍消滅新七軍和鄭洞國兵團部;以召開緊急會議的辦法,把蔣介石派到第六十軍的軍統特務扣押,強制暫編第五十二師服從指揮;要求父親派第一八二師副師長李佐、暫編第二十一師副師長任孝宗為正式代表出城商談。

聽完彙報後,父親等人交換了意見,根據解放軍提出的要求,將李佐、任孝宗找到軍部,向他們交代了任務:明確向解放軍表示,接受解放軍的意見。

李佐、任孝宗等人帶上蔣介石要長春守軍突圍的手令和衛立煌的信,連夜出城向劉浩、唐天際表達父親的意見,進一步商談起義事宜。

正在此時,中共中央致電東北野戰軍對處理第六十軍起義問題作了明確指示:爭取第六十軍起義的方針是正確的,第一兵團對六十軍的分析及處置也是對的。應當不失時機地和第六十軍代表加緊商談。

於是,唐天際代表解放軍對李佐等人明確表示:歡迎第六十軍起義,對起義軍官,不論是哪一級都一視同仁,量才使用,妥善安置,起義後部隊的待遇與解放軍完全一樣。解放軍的承諾使他們吃了定心丸。

整軍起義開創了城市和平解放的先例

李佐、任孝宗等人立即返回長春,向父親彙報。父親連夜分別召集暫編第二十一師、第一八二師營以上軍官開會。在會上,他痛斥蔣介石禍國殃民的種種罪行,講述當前的軍事形勢、第六十軍的危險處境。父親肯定地指出,起義是可以走的一條路,也是唯一的一條生路。會上,父親還分析了與新七軍的矛盾和第六十軍暫編第五十二師的情況,要求嚴密封鎖消息,加強戒備。

會後,父親給暫編第二十一師第一團團長李樹民佈置了特殊任務:以在中央軍校同學的關係,試探新七軍能否共舉義旗;做好挾制剛從鄭洞國兵團部要來的榴彈炮連的部署,準備完整地帶出長春。

完成這兩項任務後,父親到第六十軍軍部接替徐樹民的職務,代理參謀長。接著,命隴耀將與暫編五十二師、兵團部、新七軍的電話線切斷,斷絕通訊聯繫;命暫編第二十一、第一八二師向新七軍佈防。

李樹民很快回來向父親彙報,新七軍副軍長等人對突圍毫無信心,對起義之事,因是副職,不能決定,要回去商量。但他們要求第六十軍不要對新七軍開火,他們也保證不對第六十軍動武。父親要隴耀不能放鬆對新七軍的防務。

為了起義時把暫編第五十二師帶出來,父親以通知師長及團長到軍部開會的名義,把暫編第五十二師師長和3個團長請到軍部,將他們扣押,向他們表明第六十軍即將起義,要他們向副師長、副團長交代,聽從自己的指揮,與第六十軍其他部隊一起參加起義行動,以保全他們的生命。同時,父親下令扣押了徐樹民。當晚,父親把軍部臨時指揮所搬到第一八二師第五四五團,在各項事宜部署好後,他分別給東北“剿總”第一兵團司令鄭洞國和新七軍軍長李鴻寫信,信中表達了對國民黨、國民政府和蔣介石的憤感之情。

17日凌晨,鄭洞國收到父親的信後,明確表示不同父親一起起義,並打電話給父親,希望父親重新考慮。

父親回答,不需再重新考慮了,並勸鄭洞國不要再繼續充當罪人,與第六十軍一道起義反蔣,以謝罪天下。

鄭洞國不死心,又派出3名代表去勸說父親。父親嚴詞拒絕。

17日上午,父親與解放軍代表劉浩見面。父親向劉浩說明了他執行解放軍提出的五點意見的情況,並特別講到部隊起義時,配合解放軍消滅新七軍有困難。他還詢問劉浩,部隊起義後待遇及如果部分官兵要求回雲南怎麼辦。

劉浩表示,解放區軍民熱烈歡迎第六十軍;關於待遇,黨的政策是對起義部隊與解放軍一視同仁,一樣待遇。接著,兩人商量了起義行動問題,決定17日夜12時,發出起義通電,同時開始撤出長春到九臺集結休整,把防區交給解放軍。

入夜,解放軍圍城部隊進入市區接防。12點整,父親率約3萬起義部隊出城,歸向人民。

第六十軍起義,削弱了國民黨軍隊的力量,與東北解放軍第一兵團配合,迫使困守長春西半部的新七軍和東北“剿總”副總司令鄭洞國率兵團部先後於10月19、20日向解放軍投誠,長春和平解放。

   郵箱 [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