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將領曾澤生生平概況

曾澤生(Zeng Zesheng),1902年10月生於雲南省永善縣大興鎮,畢業於雲南陸軍講武堂,滇軍第98師軍士隊隊長,1955年授予中將軍銜。

1922年12月考入雲南唐繼堯開辦的建國機關槍軍士隊 。畢業後入雲南講武堂學習 。1925年入黃埔軍校任第3期區隊長,1927年1月入黃埔軍校高級班學習。1929年1月應國民黨雲南省主席龍雲之邀回滇,在昆明開辦軍官候補生隊,任副隊長。後任滇軍第98師軍士隊隊長,第3旅6團營長、第5團副團長。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國民革命軍第60軍184師1085團團長,隨軍開赴抗日前線,1938年率部參加了臺兒莊會戰。1939年起任第184師副師長、師長,第60軍軍長。1945年日本投降後曾率部到越南受降。

1946年率第60軍赴東北 ,先後任國民黨東北第4"綏靖"區副司令、吉林守備司令、第1兵團副司令,併兼60軍軍長。1948年10月率第60軍於長春起義,所部被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0軍,任軍長。後率部參加解放鄂西、進軍西南作戰。1949年參加了全國政協第一次會議。1950年3月任中南軍政委員員會委員。同年10月參加抗美援朝,在中國人民志願軍第50軍軍長,率部參加了第一至第四次戰役。1954年回國後繼任第50軍軍長。是第一至第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第三、第四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1955年獲一級解放勳章。1973年2月22日在北京逝世。

人物軼事

血戰抗日前線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在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曾澤生認為,這是一名軍人報效國家、捍衛民族尊嚴的關鍵時刻。他激憤地說:"暴日侵略土地,殘殺人民,處國難當頭時期,抗日戰爭為當前第一件大事,不容畏縮與退讓,毀家捐軀,亦在所不辭,豈能坐視國土被踐踏,同胞被殘殺。"同年9月,曾澤生被任命為第六十軍一八四師一○八五團團長。10月初,隨全軍奔赴抗日前線。

抗日將領曾澤生生平概況

1938年4月初,第六十軍奉命增援徐州。在堅守臺兒莊的戰鬥中,將士們以步槍、機槍打,用手榴彈炸,最後與敵人展開白刃戰,工事隨毀隨修,第一道防線被突破,退到第二道防線繼續抗擊,擊潰日軍後又舉行反攻,把失去的一線陣地再奪回來。正是滇軍英勇頑強、前赴後繼的浴血奮戰,不僅使敵軍損失慘重無法突破禹王山、臺兒莊防線,而且讓日軍在這種堅決的抵抗面前覺得膽寒。

日本報紙曾報道:自"九一八"與華軍開戰以來遇到滇軍猛烈衝鋒,實為罕見。之後,曾澤生率部參加武漢保衛戰、崇陽之戰,參加了南昌會戰、長沙會戰。

1940年9月,日軍進佔越南河內、老街、諒山各地,並圍繞雲南南部部署兵力。為阻止日軍的進犯,第六十軍移防滇南河口、箇舊、建水、蒙自和屏邊一帶。

1941年,曾澤生任第一八四師副師長,1942年升任第一八二師師長,1943年任第一八四師師長。

1945年7月起,為配合滇西遠征軍的反攻,曾澤生在固守陣地的同時,根據上級指示,多次派部隊向越南北部的日軍開展牽制性進攻,並光復了越南境內的勐烘、壩灑、沙壩等地。

8月,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經過八年的浴血奮戰,中國人民終於迎來了抗日戰爭的勝利。

9月,曾澤生隨盧漢率部入越南受降。[6]

摺疊

夢醒東北戰場

1945年11月,滇軍在越南進行整編。曾澤生升任第六十軍中將軍長,轄一八二、一八四和暫二十一師。

1946年4月,第六十軍被調往東北。

在東北,曾澤生先後擔任第六十軍軍長、吉林守備司令、第一兵團副司令等職。蔣介石集團對滇軍既想使用又不信任,第六十軍到東北後,被分割使用,分散配置,3個師分散各地,不能相互照應,且不歸曾澤生管。曾澤生只能指揮軍直屬分隊和工兵營一個連,成了"空軍"司令。曾澤生及許多中下級軍官對把滇軍作為蔣介石嫡系部隊護衛的做法,既憤恨和不滿,又為第六十軍的前途擔憂。

抗日將領曾澤生生平概況

國民黨第六十軍軍長曾澤生率部起義

5月25日,第六十軍到東北不到一個月,佈防於鞍山的第一八四師五五一團就被東北民主聯軍殲滅。5月30日第一八四師在身陷包圍、援軍不至的形勢下,經中共長期的工作,在黨和人民的召喚下,師長潘朔端率領師直屬部隊及五五二團在海城起義,並通電全國。第一八四師的起義"震撼了整個蔣軍",也給曾澤生以衝擊。他曾率領第一八四師參加抗日戰爭,而這支部隊卻在海城起義,這使他對國民黨嫡系部隊那種盛氣凌人和見死不救的態度非常氣憤,對蔣介石陰謀在內戰中消滅異己的方針感到切膚之痛;使他明白了共產黨領導的軍隊,絕不像國民黨宣傳機構所說的那樣不堪一擊。

1946年秋天,曾澤生率第六十軍進駐吉林。

1947年後,東北民主聯軍發動夏季攻勢,第六十軍接連受到打擊。5月,新組建的第一八四師在梅河口被全殲;暫二十一師在撤退途中被民主聯軍伏擊,全師剩下不到一個團的兵力。經過與民主聯軍的幾次交手,全軍實力損耗一半。慘痛的損失,如巨鐘敲響,驚醒了迷夢中的曾澤生。

長春起義載史冊

1948年3月,六十軍糧彈殆盡,仍未見到增援,而東北人民解放軍(原東北民主聯軍)卻已兵臨城下。曾澤生率部撤出吉林退往長春。

3月13日,東北人民解放軍攻克戰略要地四平後,即準備殲滅長春之敵,併成立了由肖勁光為司令員、肖華為政委的圍城指揮部,統一指揮圍城戰鬥。

抗日將領曾澤生生平概況

鄭洞國、曾澤生率部起義抵達哈爾濱車站時

6月,東北軍區根據中央和東北局的指示,將直接打下長春的作戰部署改變為以強大軍事力量為後盾的軍事打擊、政治攻勢、經濟封鎖三位一體的久困長圍的鬥爭方針,變短時間內大兵團強攻為以小部分主力與獨立師久困長圍,在圍困的同時展開政治攻勢和經濟鬥爭,使守軍糧彈俱乏、人心動搖時再攻的方針。

中共中央為了做好滇軍的爭取工作,從延安和南方局派共產黨員劉浩、陳方等10多個雲南籍共產黨員幹部到東北。朱德總司令還以滇軍舊僚的身份,給滇軍將領孫渡、曾澤生等人寫信,以肺腑之言,要他們發揚滇軍護國的光榮傳統,站在人民一邊。東北局和東北軍區十分重視策反滇軍的工作,1946年5月在冀熱遼分局成立了一個滇軍工作委員會;1947年3月東北局成立了兩個滇軍工作委員會,分別在吉北和吉南開展工作;1947年底東北軍區政治部成立前方辦事處,在吉林和長春之間協同解放軍開展對敵政治工作,並直接與第六十軍中的地下黨組織聯繫。各主力部隊、各省軍區都對滇軍做了大量政治工作。中央和解放軍與第六十軍將領有關係的高級將領,包括時任松江省政府副主席、原滇軍將領張沖和剛起義的原第一八四師師長潘朔端也主動做第六十軍工作。中共東北局和東北民主聯軍總部派劉浩以公開身份到吉林做隴耀的工作,繼而影響曾澤生。第六十軍中的共產黨員楊重、趙國璋等人也對曾澤生等人做了不少工作。

經過解放軍各層次、各種形式的工作,眼見士卒悽苦、百姓遭殃,曾澤生在經歷無數的痛楚、無數的自責、無數個不眠之夜的激烈思想鬥爭後,在解放戰爭不斷勝利的大勢所趨下,在解放軍的強大壓力下,他終於認識到:"再不能這樣下去了!為全長春十多萬老百姓,為全軍幾萬官兵的前途,必須走反蔣起義、向人民贖罪的路。"他毅然接受中國共產黨的主張,選擇了反蔣起義。曾澤生下定決心後,於9月22日至10月12日,先後7次與隴耀、白肇學密商,統一思想,進行準備。在討論到起義後雲南及眷屬時,曾澤生認為:"革命是要發展到雲南的,暫時受些痛苦,以待解放,而且現在蔣介石手忙腳亂,自顧不暇,從情況看,眷屬說不定會遭到危險。但為了革命,也只有忍痛。何況中國目前在蔣管區的家庭,哪個又不是在水深火熱中受苦呢!決定照原定計劃實施,不計後方一切,等革命成功時再替受苦受害的人們去算這筆冤債。"

抗日將領曾澤生生平概況

曾澤生在歡迎解放軍進入長春的大會上講話

解放軍大舉進攻錦州時,曾澤生估計鄭洞國及新七軍的首腦們都在密切關注錦州方面局勢的發展,對第六十軍來說,這是一個起義的好時機。

14日,曾澤生派人攜帶由曾澤生、隴耀、白肇學3人聯名要求同意起義的信,與解放軍圍城部隊聯繫。

16日,曾澤生正式派第一八二師副師長李佐、暫編二十一師副師長任孝宗帶著蔣介石命令長春守軍突圍的手令和鄭洞國的突圍計劃,到解放軍圍城指揮部談判起義事項。與此同時,曾澤生等人起草了第六十軍起義通電,並連夜相繼召集暫編二十一師、一八二師及軍直營以上軍官開會,進行鼓動,表明贊成起義;隨後,下達了對新七軍佈防的命令。同時,曾澤生致信"剿總"第一兵團司令鄭洞國:"為使長市軍民不致無謂犧牲,長市地方不因戰火而糜爛,望即反躬自省,斷然起義,共襄義舉,則國家幸甚,地方幸甚。"

1948年10月17日上午,曾澤生與解放軍代表劉浩在長春第五四五團見面,共同商量了起義行動問題。入夜,解放軍圍城部隊進入市區接防,曾澤生率第六十軍撤出所守的長春東半部,開往九臺,第六十軍正式起義。

1949年1月2日,中共中央軍委、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正式宣佈,將起義的原六十軍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五十軍",由曾澤生任軍長。

抗日將領曾澤生生平概況

鄭洞國、曾澤生率部起義抵達哈爾濱車站時

第六十軍起義,削弱了國民黨軍隊的力量,與東北野戰軍第一兵團配合,迫使困守長春西半部的蔣軍嫡系、東北"剿總"副總司令鄭洞國的兵團總部及新七軍於18日晚放下武器,向解放軍投誠,使長春兵不血刃地和平解放了。第六十軍的起義,開創了在解放戰爭中迫使整軍起義,實現大城市和平解放的光輝戰例。第六十軍起義使蔣介石撤退長春、回兵瀋陽,全力增援錦州、錦西(今葫蘆島)的計劃成為夢想,長春的和平解放,使解放軍迅速徹底地拔掉了蔣介石在東北腹地的一顆釘子,使解放軍能適時集中全部力量進行遼西會戰,從而加速了整個遼瀋戰役的勝利進程,進而加速解放戰爭在全國勝利的進程。

21日,新華社評論指出:第六十軍的起義,鄭洞國部的投降,這是中國戰爭形勢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並將繼續發生更大變化的象徵。因為這一點,長春的解放不但加速了東北的全部解放,而且給所有據守大城市的國民黨軍隊指出了一個前途。曾澤生將軍深明大義,毅然起義,為長春和平解放作出了貢獻,功不可沒。

11月29日,曾澤生偕第六十軍全體官兵發表了《告國民黨軍官兵書》,用自己的親身體驗向國民黨廣大官兵指出:"擺在全國蔣軍前面的只有三條路:或是被殲,或是向人民投降,或是站在人民方面來舉行光榮的起義。蔣軍官兵中亦不乏有識之士,何去何從,該是時候了!"希望他們毅然站到人民方面來,求一條光明的出路。第六十軍起義對雲南地方部隊產生了巨大影響。在中國共產黨長期統戰工作和長春起義的影響下,在解放大軍逼近雲南的形勢下,國民黨雲南省政府主席盧漢率部發動昆明起義,從而加速了雲南全境解放的進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