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101》的最大贏家,曾經新三板寵兒,借殼失敗又謀獨立上市

三胖哥原創作品,歡迎轉發,轉載需授權要說這個夏天最吸引眼球的兩股神秘力量,一個是世界盃,另一個就是《創造101》了。

上週,《創造101》總決賽落下帷幕,11名“火箭少女”殺出重重關卡,在千萬張選票簇擁中宣佈出道。

《創造101》的最大贏家,曾經新三板寵兒,借殼失敗又謀獨立上市

這檔全民偶像選秀節目在過去兩個多月裡掀起了一場全國性的狂歡,累計播放量達到44億,微博熱搜幾乎每天都被熱門選手的名字刷榜,楊超越、王菊等選手甚至成了一種文化符號。

從457家經紀公司及院校的13778名練習生中選出的101位女孩,成為節目中最大的亮點。而在這些經紀公司中,最大的贏家是誰?不是大名鼎鼎的華誼兄弟、英皇娛樂,也不是“國民老公”王思聰坐鎮的香蕉娛樂,而是一家曾經的新三板公司,樂華文化。

總決賽的前兩名孟美岐和吳宣儀,均是出自樂華旗下 “宇宙少女”組合,至決賽當晚均取得超過1億的點贊數,遠超其餘對手,堪稱碾壓全場的存在。

《創造101》的最大贏家,曾經新三板寵兒,借殼失敗又謀獨立上市

這個曾經新三板的寵兒,如今偶像產業黑馬,究竟是家怎樣的公司?

一、912天的新三板征程

北京樂華圓娛文化傳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9年7月,集音樂影視製作發行、藝人經紀、藝人培訓、電影投資製作等多項內容於一體,主營音樂版權業務,藝人運作業務及影視投資、製作業務。

2015年9月22日,樂華文化在新三板掛牌,中信建投證券擔任其主辦券商。因韓庚、周筆暢等藝人通過西藏華果果投資諮詢有限公司間接持股,樂華文化自登陸新三板就被冠以明星屬性。

業務上看,樂華文化是一家典型的“偶像兵工廠”,致力於高品質娛樂產品的開發和藝人價值的深度挖掘,內部的藝人運作業務以建立完善的藝人選拔、定位、培養和提升的運作體系為核心。公司也將“藝人運作業務”作為商業模式的重要來源,通過提高藝人的品質、藝術修養和市場知名度,通過銷售藝人的藝術作品及對活動方或內容製作方銷售“藝人”實現收入。

《創造101》的最大贏家,曾經新三板寵兒,借殼失敗又謀獨立上市

韓庚、UNIQ、程瀟、範丞丞、Justin、朱正廷等藝人明星,正是樂華文化成功的“產品”。

以為運作藝人是個燒錢的生意?你錯了,樂華文化的盈利能力十分不錯。在掛牌新三板以前,每年就能實現超過1億元的營業收入和超過2000萬元的淨利潤,淨資產收益率超過25%,毛利率也接近50%。公司營業收入的大部分來源均為“藝人運作業務”。

而在掛牌新三板以後,樂華文化的業績猶如“火箭般”躥升。2016年,實現營業收入4.74億元,歸母淨利潤6448.39萬元,分別較2013年增長289.88%和209.11%。

《創造101》的最大贏家,曾經新三板寵兒,借殼失敗又謀獨立上市

但值得注意的是,樂華文化業績的大幅增長,並非來自於傳統的藝人運作業務,而是來源於影視業務,公司主投主控及參投的影片如《夢想合夥人》、《夏有喬木》、《大話西遊 3》等在2016 年上映,當年即確認了2.84億元的營業收入。

然而,新三板的發展卻沒能如樂華文化的業績一樣躥升,以至於無法滿足樂華的野心。今年3月,樂華文化宣佈終止新三板掛牌,在新三板共歷時912天。

二、與上市公司聯姻失敗,曾籤天價對賭

這樣一個看上去極其“性感”的資產,也吸引了不少土豪的關注。

就在樂華文化掛牌新三板後不久,上市公司共達電聲(002655.SZ)便拋來了橄欖枝,後者公告擬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樂華文化全體股東持有的公司100%股權,交易金額高達23.2 億元。

樂華文化實際控制人杜華和第三大股東西藏華果果還與共達電聲簽訂了一份“天價”對賭協議,約定公司2016-2018年扣非後淨利潤分別不低於1.7 億元、2.2 億元及2.8 億元。樂華文化2015年扣非後淨利潤只有4658.26萬元,按照這個業績對賭的條件,未來3年,樂華文化扣非後淨利潤的複合增長率將超過130%。

共達電聲,又是一傢什麼樣的公司?

2001年4月成立,2012年2月登陸深交所中小板,是專業的電聲元器件及電聲組件製造商、服務商和電聲技術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主要產品包括微型麥克風、微型揚聲器等消費類電子產品領域。

雖然貴為上市公司,可看了眼共達電聲這個業績,也是慘不忍睹!2012年上市以後,利潤就是一路下滑,到了2016年,只有1800萬淨利潤,還不及樂華文化的三分之一,2017年更是鉅虧1.8億,原來是個有名無實的“小米概念股”。到今天收盤,共達電聲的總市值只剩26.46億元。

《創造101》的最大贏家,曾經新三板寵兒,借殼失敗又謀獨立上市

因此,當年準備斥巨資收購樂華文化,要麼是共達電聲轉型“新經濟”,要麼就是樂華文化借殼上市。

隨後,儘管在2016年10月,共達電聲將這筆交易的總體估值由23.2 億元降至18.87億元,但雙方最後還是沒能走到一塊。

去年2月,樂華文化公告稱,鑑於本次被併購重大事項操作時間過長,國內外經濟、政策環境出現了較大變化,公司的股東對公司對接A股市場的條件和方式產生了不同想法,將終止與共達電聲的被併購事宜,兩方的結合也算告一段落。

從樂華文化公佈的2017年半年報來看,僅實現淨利潤1741.73萬元,同比下滑了68.78%,與曾經簽下的鉅額對賭相去甚遠。

被上市公司收購未果,又從新三板摘牌,留給樂華文化唯一的資本市場之路,就是獨立上市。今年5月,北京證監局公告,樂華文化正接受招商證券輔導,擬申請主板IPO。

《創造101》的最大贏家,曾經新三板寵兒,借殼失敗又謀獨立上市

或許,不遠的將來,我們又將在主板見到這家“藝人兵工廠”。

三、偶像產業迎來春天?

不僅是《創造101》,此前成為爆款網綜的《偶像練習生》,也是樂華文化的代表作,最後出道的9人,樂華練習生就佔3席,其中還包括范冰冰的弟弟範丞丞這種超高話題的選手。

爆款網綜、新銳藝人走紅,以及樂華的突然崛起,背後都代表著國內偶像產業和粉絲經濟在近些年的爆發。

根據藝恩預計,2020年我國人均GDP可突破1萬美元,偶像產業作為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預計將步入發展快車道,中國偶像市場總規模將突破1000億元。“粉絲經濟”變現渠道多樣,預計2020年核心層音樂市場規模將達到495億,其中細分的數字音樂、演唱會、互聯網演繹市場,由粉絲貢獻比率將達到50%以上;外部衍生市場規模(電影、網劇、網絡大電影、綜藝、廣告、二次元等)市場規模預計可達到505億元。

從收入結構上看,偶像產業的核心是粉絲經濟,即基於目標粉絲受眾群體進行變現的商業模式。中泰證券在一份研究報告中,總結出了偶像經濟的核心模型:

從流量角度,整體呈現出倒三角的特點,通過大眾媒體和內容,能夠積累人氣和擴大認知度,在經歷系統化的運營後逐步轉化為粉絲,在此過程中流量開口逐漸變小,用戶的ARPU不斷提升;同時在粉絲數量不斷提升的過程中,收入結構不斷由C端粉絲轉向B端,從直接付費到流量變現。

《創造101》的最大贏家,曾經新三板寵兒,借殼失敗又謀獨立上市

從時間縱軸上看,2016年前後是中國娛樂產業的一個特殊時機。隨著2015年中國人均GDP突破8000美元,正式進入發達國家行列,文化娛樂消費需求迅速膨脹,大量資本進入文創產業,包括王思聰的香蕉娛樂、愛奇藝旗下的果然天空、後起之秀坤音娛樂、麥銳娛樂等多方競爭者的入局,實力都不容小覷。

除了已摘牌的樂華文化,新三板上可關注的從事藝人經紀相關掛牌公司包括:唐人影視、盛夏星空、藝能傳媒、開心麻花等。

四、紛紛逃離新三板的影視公司

從新三板摘牌,並不是樂華文化一家公司的選擇,自去年以來,已有越來越多的新三板影視公司選擇逃離新三板。

首當其衝的,便是擁有楊冪、迪麗熱巴等當紅藝人的嘉行傳媒(830951.OC)。嘉行傳媒2016年8月借殼“西安同大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掛牌新三板,業務主要由三部分組成:藝人經紀業務、影視劇製作發行和商務及衍生品開發。2017年,嘉行傳媒營業收入4.78億元,同比增長43.43%,淨利潤為1.93億元,同比增長49.83%。今年一季度,淨利潤就達到1.21億元。

《創造101》的最大贏家,曾經新三板寵兒,借殼失敗又謀獨立上市

在新三板摘牌前,嘉行傳媒的估值曾高達50億元,但其公司業務依然主要集中在楊冪等藝人為主的影視劇製作上,尚未形成多樣化經營的商業戰略佈局。

有消息稱,嘉行傳媒從新三板摘牌,志在衝擊IPO,但過去的2017年,對於國內有志於上市的影視企業來說無疑是灰色的一年。全年只有橫店影視、金逸影視和中廣天擇三家公司完成了IPO。更重要的是,這三家公司居然沒有一家是傳統意義上的電影電視劇的製作公司。

今年,排隊從新三板“轉A”的和力辰光、開心麻花等公司,也遭遇滑鐵盧,紛紛終止IPO迴歸新三板。

綜合來看,對於大多數影視公司來說,A股上市的難度都比較大,市場上也因此出現了很多借殼上市,甚至“以殼上市”的現象。但自從證監會對“小燕子”在股票市場空手套白狼行為嚴懲以來,監管部門對於影視公司資產證券化的管控已經採取了零容忍的態度。

所以,目前對於影視公司來說,如果想在資本市場有所建樹,基本只剩下兩個途徑。要麼尋求被以BAT為首的大資本收購,要麼就去境外上市,而境外上市的目的地則以香港和美國為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