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我少工作245年,還跟我比天賦比勤奮?

比我少工作245年,還跟我比天賦比勤奮?

好的,想必有不少讀者一進來就被上圖吸引了,不過我建議各位先不要細看以上這張表,在接下來的內容裡我會把本文標題和我寫此文的原委道來,過程中我也會對此圖做解讀。

任何正常人都希望自己能成功,然後得到更多人的認可,被更多人需要。在越來越成功的前提下,便可以從馬斯洛精神需求金字塔底層開始爬向高層,最終實現真正的人生自由。

比我少工作245年,還跟我比天賦比勤奮?

我從六年前開始從事職業規劃的工作,當時觸發我從事這份事業的有兩點:

1. 不靠譜的“成功學”,不但無價值,更是禍害了太多人

2. 傳統職業規劃只是講道理,很少列舉實例和數字,對行業分析淺薄至極

然而近年來,我越來越多地發現,當我幫助數以千計的學生完成了我自認為全球範圍內都極難做透+極有價值的“職業規劃”後,不論學生及其家庭多麼的認可和當場表決心,最終悲劇的案例還是佔到很大的比例。

比我少工作245年,還跟我比天賦比勤奮?

自2015年起,通過我做的一些有針對性的觀察和分析,我想明白了以下幾點:

1. 想要成功,要實現一個職業/事業目標,是一個概率不大的事件

2. 方向和規劃都不容易定,且即便做好了,絕大部分人執行力上有嚴重問題

3. 執行過程中,有數以百計甚至千計的影響因素決定執行的效率和效果

4. 因身邊人的耳聞目染、機緣巧合事件的影響、以及悟性的高低,極小比例的那部分人解決了各個執行力影響因素,最終取得了不斷的成功

5. 如果我們能至少將這些影響因素逐一解剖出來,讓人們意識到自己因執行力不足導致的不成功的“死因”究竟是什麼,那麼會有更多人最終可以逐漸變得成功。

6. 我想研究的不是成功學,我講的“成功”是建立在職業定位和規劃基礎上的,因此可以認為是研究人們如何在明確自己方向和目標之後可以真正實現它們的

“自由學”。研究這樣的“自由學”也可能將是需要我畢生為之奮鬥和追求的。

比我少工作245年,還跟我比天賦比勤奮?

針對以上第3點,我初步將這些影響因素做了一定的劃分,並計劃通過一系列的文章來分別表達我的部分觀點,然後結合讀者們的反饋和交流,編輯並完成我的下一本書《勤奮的正確姿勢:別提你多努力,提高你的執行力》。

本篇,讓咱們來重點講講“勤奮”,這個權重很大、影響一個人執行力和成功的關鍵因素

。量變和質變關係相信大家都明白,努力多了,就更容易成功,對吧?但是咱們從來沒有分析過,為何身邊會存在這樣的人:同樣做一個事情,只做了1年卻比做5-6甚至數十年的人更好?

比我少工作245年,還跟我比天賦比勤奮?

很簡單,咱們來看看上圖(本文第一張圖),咱們把普通的、常見的一個職場人士稱作為A,假設平均每天工作8小時(還有一部分公司的每天工作時間低於8小時,更是有不少人每日的真實工作時間其實遠低於8小時),一年工作240個工作日,每天睡眠8小時。

然後,分別和各項情況都有所不同的B/C/D/E/F/G/H去對比,觀察到差距最大的情況下,H比A(按職業生涯40年計算)多工作81.67年!(按照每天8小時、每年240天工作日計算)

再然後,工作時間之外,做事情的效率值則是另一個決定性因子,當H的效率值是A的2倍的情況下,40年的職業生涯下,H比A多工作163.33年,當H的效率值是A的3倍的情況下,H比A多工作245年!

比我少工作245年,還跟我比天賦比勤奮?

這樣的數字列舉,讓我們震驚,如果不通過這樣的數字化的展示,一定還有很多人總覺得“他是比我努力一些,但不可能比我做得好太多。”因為我們往往都沒有想到這麼幾點:

1. 日積月累,積少成多,以年為計,以職業生涯為計

2. 我們觀察到的別人的努力只是冰山一角,更大的差距在下班後/放學後

3. 同樣坐在一個屋簷下做事,目的和目標的清晰與否、積累的聚焦與否可能是不同的

4. 面對同樣的工作,做事效率可能是不同的

5. ……

因此,很多人最終把因為疏忽了以上這些點而瞧不明白、看不懂的現象不公正地定義為別人“天賦高”、別人“拼爹”、別人“運氣好”、別人“這次可以不代表下次也行”等等。如果你也這麼想,或者曾經這麼想,或許你可以好好重新思考一下了。

比我少工作245年,還跟我比天賦比勤奮?

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每個人都該有屬於自己的、自己最需要的生活和工作狀態。不論你想要的是什麼,當你明確下來後,想要獲得其中最有價值、幸福度最高的那部分,那你可能很有必要好好思考一下包括本文在內的(包括我後邊會陸續更新的)一些內容。

人生漫漫路途中,職業生涯將處在我們最年輕最有體力、活力和創造力的小几十年間(比如25-65歲),且每日從早至晚的工作還是發生我們精力最充沛的時間段。

比我少工作245年,還跟我比天賦比勤奮?

因此我一直認為:生活有很多意義值得我們去追求,家庭幸福、職業幸福及其它幸福之間,沒有孰多孰少,但職業發展一定是最寶貴的之一,它的成功可以帶給社會、更多人、更多家庭更多的幸福,而此時,當你的生活出現“由為生活(計)而工作變成為工作(事業)而生活”之拐點時,也將是你人生“自由”開始之時。

比我少工作245年,還跟我比天賦比勤奮?

比我少工作245年,還跟我比天賦比勤奮?

更多商科留學與職業規劃資訊,歡迎關注和私信“陳老師”。

比我少工作245年,還跟我比天賦比勤奮?

比我少工作245年,還跟我比天賦比勤奮?

l 世為教育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l 中國民主促進會會員、民進上海高教聯合委員會會員

l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商學院傑出校友,經濟學學士、金融學碩士

l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特聘學生生涯規劃教育校外導師,上海財經大學、上海大學、上海大學悉尼工商學院客座教授

l 暢銷書《方向的力量:商科職業規劃》作者

l 前國內高端留學機構華東區&華南區總監

l 曾全職供職於迪拜主權財富基金-迪拜世界資本(PE-私募股權投資)

l 曾全職供職於歐洲最大投行-瑞士銀行(UB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