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遺產名錄——歐洲篇(三十五)

法國

韋澤爾峽谷洞穴群

韋澤爾峽谷洞穴群經緯度是北緯45度、東經1度。該文化遺址面積廣闊,共包括16處文化遺址,這些遺址大多分佈在韋澤爾河的兩岸。另外,韋澤爾峽谷洞穴群還包括四處人工洞穴、三處供居住用的巖洞以及六處化石遺址。

世界遺產名錄——歐洲篇(三十五)

洞穴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史前大約10000年前,這些歷史悠久、有人類居住的洞穴群無疑是研究古代文化藝術、人造用具、古化石的最佳場所。同時韋澤爾峽谷洞穴群也是發現可魯馬努人(舊時代時期在歐洲的高加索人種)的地點。當這些寶貴的財富被髮掘出來後,韋澤爾峽谷洞穴群被公認為迄今為止發現的最重要的史前人類文化遺址之一。

韋澤爾峽谷洞穴群位於法國西南部,有舊石器時代遺址147個,還有25個有壁畫的巖洞,其中的拉斯科洞穴中的壁畫大約有100個動物形象,距今約兩萬年,是人類最早的藝術品。


楓丹白露的宮殿和園林

楓丹白露宮是法國最大的王宮之一,在法國北部楓丹白露鎮。“楓丹白露”的法文原義為“藍色的泉水”,因為此地有一眼八角小泉,泉水清澈碧透。楓丹白露風景綺麗,森林茂盛,古蹟眾多,是著名的遊覽勝地。

世界遺產名錄——歐洲篇(三十五)

1137年,路易六世發現了這塊休閒養生的佳地,於是下令在此修建豪華城堡,後經歷代君王的改建、擴建、裝飾和修繕,使楓丹白露宮成為一座富麗堂皇的行宮。弗朗西斯一世、亨利二世、亨利四世、路易十四、十五、十六和拿破崙等法國帝王都曾在此居住過。有的國王在此長住,有的僅把它作為打獵的行宮。王室的婚喪大典也常在這裡舉行。歷史上有許多重大事件就發生在這裡。1812年,羅馬教皇被拿破崙囚禁在這裡,而1814年,拿破崙被迫在這裡簽字讓位。1945年~1965年,西方盟軍司令部在此,至今宮牆外還殘留有“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標記。

楓丹白露宮位於法蘭西島地區廣闊的森林中心。從12世紀起用作法國國王狩獵的行宮。16世紀時弗朗索瓦一世想造就一個“新羅馬城”,把此宮重又改建,擴大,裝飾一新。面貌一新的宮殿被巨大開闊的庭院所環繞,富有意大利建築的韻味,把文藝復興時期的風格和法國傳統藝術完美和諧地融合在一起。


亞眠大教堂

亞眠大教堂外觀為尖形的哥特式結構。牆壁幾乎為每扇12米高的彩色玻璃覆蓋,體現了建築發展的新觀念。教堂共分三層,巨大的連拱佔據了絕大部分空間。

拱門與拱廊之間用花葉紋裝飾,支撐部分是四根細柱和一根圓柱組成的圓形柱。拱廊背面牆壁兩側開有兩個玻璃窗,正面拱門上方拱廊內的每個小拱中飾有六柄刺刀,三柄為—束共兩束立於三葉拱下。氣勢宏大,瑰麗奪目。教堂還建有唱詩臺,由四個連拱構成,與殿堂分居十字廳兩側,形成完美的平衡,突出了結構上輕鬆、和諧的格凋。

世界遺產名錄——歐洲篇(三十五)

教堂內部的明顯特徵是業已完善的哥特式的設計風格,例如唱詩班中的教堂拱門上的三拱式拱廊,其下部由雜草來修飾,較高的上半部分因為天窗的存在而使其色彩顯得比較輝煌明亮,因此教堂內部看上去彷彿可以分為上下兩層。最初,中央廣場的三拱式拱廊通唱詩班的裝飾一樣,雜草叢生,但後來,由於建築上的原因,即廣場的高度需要再提高三米的要求,而最終築造了圍牆。教堂的模型是七個呈輻射狀的小禮拜堂與唱詩班中的雙向式迴廊相對應,而亞眠大教堂外觀為尖形的哥特式結構。牆壁幾乎為每扇12米高的彩色玻璃覆蓋,體現了建築發展的新觀念。

亞眠大教堂是法國最大的教堂,同時也是法國最美的教堂之一,從裡到外,到處是精美的雕刻物品,林林總總,多達四千多枚。這些雕刻被稱“亞眠聖經”,因為這些木雕石刻生動地再現了聖經中的幾百個故事,這在當時,對於中世紀那些眾多、且不識字的教徒來說,是一套真正的活生生的聖經。從現代意識的角度來看,亞眠大教堂更是一座藝術的殿堂,因此它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中是當之無愧的。法國最大的亞眠大教堂,為哥特式建築頂峰時期建造的大教堂之一。人們無一不為這座哥特式教堂的宏偉和雕刻群的瑰麗氣勢而驚歎折服。


奧朗日城的古羅馬劇院和凱旋門

位於阿爾勒以北的奧朗日城,現有居民約為2萬多,但在"羅馬和平"時期,奧朗日曾經盛極一時,據說人口達到了10萬之多。至今在奧朗日遺留下的古羅馬帝國的遺蹟,依然能夠清晰的看見當時帝國的這種繁榮富強的場景。

坐落在羅納河谷的奧朗日古劇場,是所有宏偉的古羅馬劇場中保存最完好的羅馬式劇場之一。這個劇場是在古羅馬皇帝奧古斯都統治時期建造而成的。劇場的看臺是依山勢而建的,呈半圓形,遠處看,彷彿是半截碗,階梯狀的觀眾席一級級的向碗底收縮,這個看臺可以容納8000人。劇場舞臺的正面是一個高高的牆,長103米,高為38米。後來人們還在中央大壁龕內安放了高達3米半的奧古斯都皇帝的塑像。這座劇場的音響效果極佳,時至今日,這裡依然是歌劇和音樂會經常上演的場所。

世界遺產名錄——歐洲篇(三十五)

在皇帝奧古斯都統治時期還建造了許多凱旋門。而在眾多的凱旋門中,建於公元10到25年間的半圓形拱門是最精美、也是最為引人入勝的建築之一。這座羅馬時代的凱旋門,其上裝飾著淺浮雕,記載著羅馬帝國統治下的和平與繁榮。1544年,當時還是公國的奧朗日成為德意志拿騷家族威廉一世(沉默者)的領地。從此威廉及其後人以封地為名,稱為奧倫治家族。威廉一世公爵是荷蘭的開國元勳,至今荷蘭王室仍然有其血統,他的曾孫渡海成為英國國王,稱威廉三世,直到1713年,奧朗日才劃歸法國。這段與歐洲兩個王室有關的歷史,常使奧朗日人引以為傲。

環行的凱旋門是對奧朗日殖民地的建立的慶祝,同時,它也象徵著曾經在這裡進行的無數次陸地戰爭及海上戰。凱旋門的裝飾及其軍事戰利紀念品都被完好無損的得到了保存,從而對其中的幾次戰役具有詳細的記載。在世界上的羅馬建築中,奧朗日古劇場也因其保存完整、氣勢恢弘而成為獨一無二的古羅馬建築物。


阿爾勒的古羅馬建築和羅馬式建築

阿爾勒是歐洲古代城市向中世紀文明過渡的一個範例。這裡留下了古羅馬時期的建築遺蹟,其中最早的建築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世紀。11世紀到12世紀期間,阿爾勒再一次成為地中海地區最具魅力的城市。城內聖特羅菲姆教堂是普羅旺斯眾多的羅馬式建築之一。

阿爾勒的地理位置處於法國普羅旺斯地區的羅納河口附近,是一個僅有五萬人口的小城市,但它卻被聯合國確定為世界遺產,其中的原因,關鍵在於它有眾多的羅馬建築古蹟:最古老的陵園、古劇場、競技場、古底下拱廊和大浴室;還有建於11-12世紀的代表羅曼建築風格的聖特羅菲姆教堂。城中的羅曼建築和羅馬建築的合理佈局,充分展示了當年建築師們的藝術才華。

世界遺產名錄——歐洲篇(三十五)

所有這些古老的建築和歷史文化,最能使人浮想聯翩的就是龐大的、橢圓型的競技場了。它的縱長136米,橫寬107米,能容納2.6萬多名觀眾。如果你站在看臺上,腦海中一定會閃現當年奴隸角鬥士為了生存、生活或者是為了榮譽和尊嚴而互相殘酷的拼殺以及2.6萬觀眾狂呼和吶喊的火暴場景。今天的看臺,再也看不到奴隸角鬥士那血腥的搏殺,帶之而起的是盛大的西班牙鬥牛,依然是2萬多人的呼喊,但是昔日的那種人與人之間進行的野蠻的撕殺行為已不復存在,因為人類已經進步。

阿爾勒作為世界遺產之列的一個小城,不但名勝古蹟隨處可見,而且文化氣息非常濃厚。著名的法國詩人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米斯特拉爾,為了創辦一座民俗博物館,他捐出了自己所得的、世界文學最高榮譽的諾貝爾文學獎獎金。而今,米斯特拉爾的塑像,就豎立在市中心,以紀念這位偉大詩人為復興普羅旺斯語文執著而奮鬥的一生。

阿爾勒也給了藝術家以靈感。荷蘭著名的後期印象派畫家梵高,他的一生中最輝煌的創作盛期就是在這裡度過的,他給阿爾勒、也給世界留下了三百多幅藝術傑作。遺憾的是畫家的精神也在這裡崩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