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两青年聋哑人“路口飞车盗巨款”政法干警心理帮教塑新生

3月28日上午,晋城中院少审庭在高平市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一起盗窃案件。与以往的刑事案件庭审不同的是,庭审现场“安静”了许多。两名被告人正在用手语比划着,在他们身旁的手语翻译老师将他们想表达的意思传递给合议庭法官。

晋城两青年聋哑人“路口飞车盗巨款”政法干警心理帮教塑新生

基本案情

孙某和柳某是聋哑人,均是95后的年轻人。2017年4月,两人驾乘摩托车在晋城市城区及高平市市区,通过相互配合,趁被害人停车等信号灯时,由柳某敲打驾驶室车窗玻璃吸引被害人注意,孙某将副驾驶座位上的挎包盗走,俩人一天之内作案三起,共盗窃财物总价值达4.7万余元。

高平法院一审认为其二人构成盗窃罪,孙某系累犯,但考虑到孙某、柳某为聋哑人,到案后如实供述所犯罪行的量刑情节,判处孙某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判处柳某有期徒刑两年。一审判决结果下发后,二被告人对结果不服,上诉至晋城市中级人民法院。

庭审现场

为充分保障被告人的合法权利,晋城中院为二人在高平市特殊教育中心学校聘请了手语翻译李敏老师。同时,主动联系法律援助中心为他们指派了辩护人。

庭审中,法官耐心细致地释明被告人享有的诉讼权利和应该履行的诉讼义务,聚精会神地倾听控辩双方的意见,从庭前准备、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及被告人最后陈述,每一项诉讼进程都经过手语老师翻译,使被告人能够听清问题、看懂材料、发表意见,也让法官更加清楚犯罪事实、了解犯罪动机、倾听被告人的心声。

一字一句,法庭上演着“无声的审判”,法庭下的旁听席也悄然无声,无论是法官、公诉人、辩护人还是旁听群众,所有人都安静地聆听,庭审正以“无声的方式”感受看得见的公正。

无声讲堂

旁听席上,有这样一名特殊的“观众”,整个庭审过程中,看着两名被告人稚嫩的面庞。她的脸上不时地流露出惋惜和担忧。她是“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山西省第二届公德人物”崔旭艳。这是合议庭为这些涉世未深的被告人特别邀请的。

庭审结束后,霍敏翔法官向被告人孙某和柳某介绍了崔旭艳老师。崔旭艳通过手语翻译老师耐心地和两名被告人分享了自己学习、生活中的心得体会,交流自己的生活经验,用切身的例子引导他们重新找回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鼓励他们学习一技之长,用自己的诚实劳动收获全新的生活,更好地回归家庭和社会。

“残疾人属于社会弱势群体,对这一群体的关怀和帮助,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体现。”霍敏翔法官说,“目前,因为残疾人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残疾人中特别是聋哑人犯罪现象不断增多,且呈现低龄化趋势,对于我们而言,打击犯罪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教育、挽救和感化,加强聋哑人的法治和道德教育,预防聋哑人犯罪是我们法官在审判工作之外更重要的一项任务,所以才有了今天这样的一个庭审。”

晋城两青年聋哑人“路口飞车盗巨款”政法干警心理帮教塑新生

晋城两青年聋哑人“路口飞车盗巨款”政法干警心理帮教塑新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