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十三四就要嫁人,還未發育完全,原因究竟是什麼?

現在早戀的現象非常普遍,有很多非常年輕的媽媽,很多人都認為這種風氣非常不好,但是在古代早婚早育卻是非常普遍的事情,古代女子為何十三四歲就要嫁人了?原因其實很簡單。

古代女子十三四就要嫁人,還未發育完全,原因究竟是什麼?

在西周時期,男子20歲成年,女子是15歲,很多女子15歲的時候就要許配人家,在20歲之前就要嫁出去,而在戰國時期,大多數女子14歲就出嫁了。古代的女子大多數都是在14歲出嫁,在漢朝時期,甚至漢惠帝曾經下令,如果女子超過15歲不嫁人,家裡就要繳納賦稅,而且是翻五倍,女子14歲,15歲的時候大多數身體還未發育完全,生的孩子也很容易夭折,而之所以皇帝下令讓他們早早嫁人,其實就是為了讓她們生孩子!

古代女子十三四就要嫁人,還未發育完全,原因究竟是什麼?

我國在二胎政策還沒有開放之前,實行計劃生育,是為了遏制過快增長的人口,防止人口爆炸,但是在古代人們講究多子多福,而且古代的孩子夭折率非常的高,就算生下來也不一定能養大,所以當時人們鼓勵多生,根本沒有限制。

古代女子十三四就要嫁人,還未發育完全,原因究竟是什麼?

古代中國在很長時期內都是農耕國家,勞動力非常的重要,所以就需要大量的人口,人口從何而來,自然是要人們多生孩子,所以才鼓勵女子早早出嫁,還有一個原因是古代時不時就要打仗,除了國家內亂,還要防止外族入侵,自然也需要大量的人口,所以古代女子大多數十三四歲就出嫁就不足為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