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爱的他呀,在哪里?——张玉娘(二)

我可爱的他呀,在哪里?----张玉娘(二)

我可爱的他呀,在哪里?——张玉娘(二)

张玉娘生于仕宦家庭,曾祖父是淳熙八年进士,祖父做过登士郎。她才丰而运蹇,未尽其才,将婚而逝,一生充满了痛苦与坎坷。

张玉娘十五岁时和与她同庚的书生沈佺订婚。沈佺是宋徽宗时状元沈晦的七世孙。沈、张两家有中表之亲,自小青梅竹马。订婚后,两个情投意合,互赠诗物。玉娘曾亲手做了一个香囊,并绣上一首《紫香囊》诗送给沈佺:

珍重天孙剪紫霞,沉香羞认旧繁华。

纫兰独抱灵均操,不带春风儿女花。

后因沈家日趋贫张玉娘落,沈佺又无意功名,张玉娘的父亲有了悔婚之意,张玉娘竭力反对,写下“燕子双去复双来,将雏成旧垒”的《双燕离》诗。

张玉娘父母迫于无奈,写信给沈家:“欲为佳婿,必待乘龙。”沈佺不得不与张玉娘别离,随父赴京应试。玉娘不仅以私房钱资助沈佺,还赠《玉蝴蝶\离情》:

何时星前月下,重将清冷,细与温存。蓟燕秋劲,玉郎应未整归鞍。

数新鸿、欲传佳信,阁兔毫、难写悲酸。到黄昏。败荷疏雨,几度销魂。

我可爱的他呀,在哪里?——张玉娘(二)

张玉娘还不下思念,又写下了《汉宫春‧元夕用京仲远韵》,派人快马送给赶考路上的沈佺:

玉兔光回,看琼流河汉,冷浸楼台。正是歌传花市,云静天街。兰煤沉水,澈金莲、影晕香埃。绝胜□、三千绰约,共将月下归来。

多管是春风有意,把一年好景,先与安排。何人轻驰宝马,烂醉金*。衣裳雅淡,拥神仙、花外徘徊。独怪我、绣罗帘锁,年年憔悴裙钗。

《汉宫春》《高丽史‧乐志》名《汉宫春慢》。又名《庆千秋》等。双调,96字,分平韵、仄韵两体,平韵又有起句用韵、不用韵两种格式。另有94字体。故《钦定词谱》云:“此调有平韵、仄韵两体,平韵词八首,仄韵词两首,皆以前后段起句用韵不用韵辨体。”

关于《汉宫春》这个词牌名的来历史料没有明确记载,据我考证,其源处于唐诗的章句:

一是唐代韩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二是源于晚唐温庭筠《经五丈原》诗:“铁马云雕共绝尘,柳营高压汉宫春。天清杀气屯关右,夜半妖星照渭滨。下国卧龙空寐主,中原得鹿不由人。象床宝帐无言语,从此谯周是老臣。”

沈佺虽只有22岁,在京城顺利通过经、论、策三场考试进入殿试,高中榜眼,金榜题名。然而,天不佑人,他不幸得了伤寒,病入膏肓。 当玉娘得知沈佺是“思于悒所致”,即寄书于沈佺,称“妾不偶于君,愿死以同穴也!”沈佺看信后感动不已,强撑起奄奄病体,回赠玉娘五律一首:

隔水度仙妃,清绝雪争飞。

娇花羞素质,秋月见寒辉。

高情春不染,心镜尘难依。

何当饮云液,共跨双鸾归。

我可爱的他呀,在哪里?——张玉娘(二)

沈佺知道自己已不治,只期待玉娘“共跨双鸾归”,在阴间相聚。此时沈佺还在赶回松阳见张玉娘的路上。1271年农历12月25日丑时,沈佺去世了,给张玉娘带来无限的悲痛和无尽的思念,和泪写下了《哭沈生》:

中路怜长别,无因复见闻。

愿将今日意,化作阳台云。

仙郎久未归,一归笑春风。

中途成永绝,翠袖染啼红。

怅恨生死别,梦魂还再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