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生生物背後的投資思考:銷售爲王,還是產品取勝?

長生生物背後的投資思考:銷售為王,還是產品取勝?

長生生物,註定要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架上,對於這樣一家突破社會底線的企業覃覃君與廣大群眾一樣,內心十分的憤怒與不安。

事件發生後,也與朋友們經常探討這個話題,醫藥整條線上的監管當然是我們關注的重點問題,我們都希望後代能有個健康的成長環境。我們不應忘記此次事件,持續瞭解事件的進度也是我們需要做的。但是除此之外,我們作為投資者,是否能夠從長生生物身上得到一些關於投資的思考?

長生生物的事件爆發之後,很多媒體揪出了長生生物背後一些財務數據,其中銷售費用引起廣泛抨擊,除此之外就是研發投入情況。事實上,我們只看一家公司就太片面了。

先不說太寬了,長生生物所處的細分行業是人體疫苗行業,再往大了講就是醫藥行業,關於銷售費用和研發情況,應當與同行業作個對比,所以覃覃君羅列了一些公司2017年的數據:

長生生物背後的投資思考:銷售為王,還是產品取勝?

注:片仔癀的營業收入已經剔除掉了醫藥商業收入,由此更好的反映產品情況。

在圖中,覃覃君選取了疫苗、生長激素、脫敏生物製藥、化學制藥、中成藥等幾個醫藥領域的公司作對比,我們一個科目一個科目來做分析。

1、毛利率:

醫藥公司的毛利率普遍高得嚇人,選取的標的中大部分的毛利率在80%以上,我武生物更是高達96%,比較低的就是復興醫藥了,在這裡不去探究背後的原因,但是可以大致的知道,醫藥行業的毛利率普遍非常高,不只是長生生物。

2、銷售費用佔營收比例:

總體來講,銷售費用佔營收比例普遍在30%以上,也有少於30%,但是康泰生物和濟川藥業的銷售費用佔比更是誇張的超過了50%,可以說,銷售費用高是醫藥行業的一個普遍特徵,儘管國家現在實行兩票制,銷售費用還是很高,至於為什麼,大家應該心裡多多少少也有點數。

對比來看,長生生物的銷售費用並不算非常高,畢竟知名的恆瑞醫藥銷售費用也有37.50%。

3、研發投入:

這個科目其實差別就很大了,不要小看幾個百分點的差別。

粗看起來,長生生物的研發投入不低啊,也有7.87%,至少也是中游水平。在這裡覃覃君要說一下自己的觀點,關於研發投入,覃覃君比較喜歡保守的將費用化的研發投入作為公司真正的研發投入,也就是沒有資本化的部分。

肯定也有人會不同意這個做法,這個沒關係,每個人有自己的觀點。資本化有什麼好處?增加當期利潤,但是也會形成無形資產,企業若是保守點將研發投入費用化,覃覃君當然更喜歡,所以如果剔除掉資本化的比例,各家公司的研發投入佔營收比重是這樣的:

長生生物背後的投資思考:銷售為王,還是產品取勝?

這樣做處理後,很多公司的研發投入真的就要難看很多了,猶如剝掉了漂亮的外殼。從上面這個表格來看,長生生物、我武生物以及濟川藥業的研發投入不到營收的3%,這個比例,真的很低,當然也有幾家依然較高。

然後我們把研發投入與銷售費用的情況再放在一起對比:

長生生物背後的投資思考:銷售為王,還是產品取勝?

我們知道,製藥行業,其實是個門檻很高的行業,不是隨便弄弄就能成功的,需要極強的專業知識和研發能力,國際上知名的藥企其每年的研發投入比恆瑞醫藥還要高,所以問題來了:

1、為何國內藥企的研發投入這麼低,如何保證企業的研發能力?

2、研發投入和銷售費用走向兩個極端,他們的核心競爭力到底是產品品質還是銷售能力?

投資大師費雪認為,企業研發和銷售同樣重要,這個覃覃君非常認同,畢竟企業產品投向市場離不開對於銷售的重視,畢竟不是所有的企業都是茅臺,對於不斷有新藥品問世的藥企來說更是如此。

但是藥企,需要源源不斷的新藥品提升自己的競爭力,老是靠銷售能力穩住市場真的在長時間內可行?

之所以提出這個問題,原因在於覃覃君看來,一個企業若想長期在市場內長期保持業績增長,最核心的應該是做好自己的產品而不完全靠銷售,覃覃君並不是否認銷售的重要性,但是這兩者之間應當有個平衡,國際大藥企的成長足以證明這一點。

其實不只是藥企,這樣的道理放在很多行業都適用。覃覃君作為價值投資的腦殘粉,看重的是企業長期的業績增長能力,而長期增長靠什麼?靠銷售?

蘋果在手機市場火這麼多年,賣那麼貴,為什麼還有那麼多果粉?

臺積電、高通、博通、微軟、百時美、舜宇光學科技、海康威視、網易等公司的業績為何拉長週期來看一直很好?原因在於這些公司都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十分的重視研發。

我們買股票其實就是投資一家公司,較強的研發能力最直觀的表現就是研發投入,而研發投入的多少會表現在產品的品質上。

強研發能力與強銷售能力並不是一個矛盾的選擇,在覃覃君看來反而是一種相互促進。產品品質好,銷售起來也更輕鬆,時間久了,消費者的口碑也是很好的廣告。銷售輕鬆,意味著公司的營收增長和回款相對來說又會比較容易,由此公司有更大的動力和資金去支持研發。

所以,覃覃君在長生生物事件後,更加堅定了一個理念:投資,應當投資一家以產品取勝的企業,而不是以銷售取勝,長期贏得市場的核心應當是產品本身。


注:

1、文中闡述的觀點及案例,僅用於研究探討,不作買賣推薦股票的依據。

2、撰寫此文,既是愛好,也是自己的知識梳理。歡迎各位專業人士前來糾錯斧正,也歡迎各位讀者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