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6 思考、批判與想法

1.鼠疫


春節避疫書單 | 思考、批判與想法

阿爾貝•加繆(1913—1960)是法國聲名卓著的小說家、散文家和劇作家,“存在主義”文學的大師。1957年因“熱情而冷靜地闡明瞭當代向人類良知提出的種種問題”而獲諾貝爾文學獎,是有史以來最年輕的諾獎獲獎作家之一。

《鼠疫》是加繆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通過描寫北非一個叫奧蘭的城市在突發鼠疫後以主人公里厄醫生為代表的一大批人面對瘟疫奮力抗爭的故事,淋漓盡致地表現出那些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擁有“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大無畏精神的真正勇者不絕望不頹喪,在荒誕中奮起反抗,在絕望中堅持真理和正義的偉大的自由人道主義精神。

2.凶年紀事


春節避疫書單 | 思考、批判與想法

一位聲名卓著的老作家應出版社約請撰寫一本書名為《危言》的言論著作。在社區洗衣房裡,他遇見一位迷人的年輕女子安雅。當時她恰好於賦閒狀態,於是他給了她一份替他的書稿打字的工作。安雅對政治毫無興趣,這份工作只是給她提供了某種消遣。她倒坦率地向作家表明:他對自己產生的綺念並不讓她覺得討厭。安雅的男友艾倫是一個投資顧問,他明白這個世界是以嚴苛無情的新自由主義的經濟方式在運作的,對於替自己裝點門面的漂亮女友在樓下的老古董那兒浪費時間,他頗為反感。然而作家的某些個人事務卻惹起了他的興趣,於是,他開始構想一個陰謀……

3.疾病的隱喻


春節避疫書單 | 思考、批判與想法

《疾病的隱喻》一書收錄了桑塔格兩篇重要論文“作為隱喻的疾病”及“愛滋病及其隱喻”,在文章中桑塔格反思並批判了諸如結核病、愛滋病、癌症等如何在社會的演繹中一步步隱喻化,從“僅僅是身體的一種病”轉換成了一種道德批判,並進而轉換成一種政治壓迫的過程。文章最初連載於《紐約書評》(1978年),由於反響巨大,此後數年中兩篇文章被多次集結成冊出版,成為了社會批判的經典之作。

4.臨床醫學的誕生


春節避疫書單 | 思考、批判與想法

《臨床醫學的誕生》是米歇爾·福柯的一部醫學史研究專著,探討現代意義上的醫學,也就是臨床醫學的誕生的歷史。作者以18、19世紀眾多著名的臨床醫學家的著作和各種相關領域的文獻為依據,從歷史和批評的角度研究了醫學實踐的可能性和條件,描繪了醫學科學從對傳統醫學理論的絕對相信轉向對實證觀察的信賴,從封閉式的治療轉向開放式的治療,從而導致在臨床診斷中諸如徵候、症狀、言語、病人、病體、環境等一系列因素和其相互關係的重新組合,及醫學認識的深刻改造這樣一個完整的過程。

5.化性談

春節避疫書單 | 思考、批判與想法

《化性談》是大善人王鳳儀先生所作,語似俚俗,而意境深遠,均由自性中所流露,不拘經教,權宜說法,活潑自然。其要旨在教人盡忠孝之道而化性立命。實行“去習性、化稟性、圓滿天性。”“止宿命、了陰命、長天命。”王善人常說:“人是什麼性,就有什麼命。木性人招難,火性人受苦,土性人受累,金性人受貧,水性人受氣。”(以上為五陰性)又說:“身界人主賤,心界人主貧,意界人主富,志界人主貴。”說明人生的富貴貧賤,否泰苦樂,都掌握在自己手中。

6.我的精神家園


春節避疫書單 | 思考、批判與想法

一九九七年六月,王小波逝世兩個月後,他的雜文自選集《我的精神家園》出版。這是第一版的封面。相比於2002版出版的《我的精神家園》紀念版來說,這一版本沒有紀念文章,只收有王自己的文字。當時這本書,和九七年五月第一次在大陸出版的《黃金時代》《白銀時代》和《青銅時代》一起上架,十月又出版了《沉默的大多數》。一時間,大家都知道了,有一個王小波。可惜,那時他已辭世,只留下書店裡滿架的王小波,像一場喧譁無聲的葬禮。

7.務虛筆記


春節避疫書單 | 思考、批判與想法

《務虛筆記》是由二十二個段落合成的長篇小說,敘述上世紀50年代以來的社會嬗變帶給殘疾人C、畫家Z、女教師O、詩人L、醫生F、女導演N等一代人的影響。本書是史鐵生首部長篇小說,也是史鐵生半自傳式的作品。  

我們將默默地凝望,隔著咫尺空間,隔著浩瀚的時間,凝望生命的 哀豔與無常、體味歷史的豐饒與短暫。他抑或我、不動聲色卻黯然神傷。  

他轉動輪椅的手柄,輪椅前進、後退、轉圈、旋轉180度360度720度……像是舞蹈,像是誰新近發明的一種遊戲,沒有背景,沒有土地甚至也沒有藍天,他坐在那兒輕捷地移動,靈巧地旋轉,彷彿這遊戲他已經玩得嫻熟。

8.開箱整理我的藏書


春節避疫書單 | 思考、批判與想法

本雅明的身份豐富而多樣,除了文學批評家、語言學家、詩人神學家、翻譯家的身份,他還是個獨特的“收藏家”。本雅明喜歡藏書,不只是為了閱讀,還為了在其中游蕩。書對他來說是歷史的沉積,書使歷史變得可以觸摸、把玩,可以“作為命運的場景、舞臺來研究和欣賞”。《開箱整理我的藏書:本雅明讀書隨筆》對普魯斯特、德布林、卡爾•克勞斯、卡夫卡、布萊希特、波德萊爾等人的書寫,讓我們棲居在這個“第一流的德國文學批評家”的讀書視野內,為完成人的救贖而進行對書的救贖。

“我為自己樹立的目標……是被公認為第一流的德國文學的批評家。問題是五十多年來文學批評在德國並不被看做一個嚴肅的文類。在批評領域創造一個空間對一個人來說意味著重新塑造一個新文類。”

9.閱讀是一座隨身攜帶的避難所


春節避疫書單 | 思考、批判與想法

如果世界上有一種叫作閱讀家的職業,不會再有人比毛姆更加適合。

作家熱愛讀書,這似乎是自然的事,但像毛姆一樣,按圖索驥,從作家的作品問解到作家的生平和性格,再由他們的生平和性格迴轉身,關照作家的作品,並以此寫成一本精彩絕倫的隨筆集,也是文學史上並不多見的妙事。

這是一本巨匠的八卦之書,也是毛姆對於閱讀和哲學的洞見之書。文學巨匠的辛辣秘密與有趣人性,簡·奧斯汀善良的“刻薄”,司湯達內心的自卑,福樓拜童年的沙灘初戀,列夫·托爾斯泰一生的迷惑與懺悔,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背叛……

10.呼吸(科幻)


春節避疫書單 | 思考、批判與想法

特德·姜作品新結集,內藏《商人和鍊金術師之門》《呼吸》《前路迢迢》《軟件體的生命週期》《達西的新型自動機器保姆》《雙面真相》《大寂靜》《臍》《焦慮是自由引起的眩暈》九篇作品——

鍊金術士之門,自由穿梭時空,科幻版的一千零一夜如何展開?

我的每一口呼吸,都讓這個宇宙離死亡更近一步。

自由意志並不存在,只是你相信這一點之前,它並不具有殺傷力。

科幻小說中隨處可見人造生物,就像從宙斯頭部跳出的雅典娜,這些人造生物一出現就完全成形。但意識並不是這樣工作的,軟件體真實的生命週期是什麼樣?

我的保姆是臺機器,對一個新生兒來說,這意味著什麼?

記憶一直在欺騙我們,只是我們自己並未發現。如果每個人都開始持續記錄生命日誌,文明將發生怎樣的改變?

我們並不是宇宙的中心,可一開始,人類並不知道這一點。

如果平行空間的確存在,且可以發生對話,你會用怎樣的方式窮盡生活的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