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向誰要地?三件事引發的深圳“擴容”思考!

最近又有三件事,不由得讓人將其與當下熱議的深圳“擴容”聯想起來。

第一件是關於一張圖片,清晰的標註著深圳市界和研究範圍,這張圖最近廣泛流傳,容易讓人浮想聯翩。後經確認,這是UPDIS共同城市日前發佈的“跨深圳與東莞、惠州邊界地區空間範圍圖”,是針對深莞惠都市圈內部邊緣地帶的經濟社會空間特徵的解析。

究竟向誰要地?三件事引發的深圳“擴容”思考!

第二件是關於一份文件,4月3日,國家發改委發佈《2020年新型城鎮化建設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其中第十條重點提到:要“完善部分中心城市市轄區規模結構和管轄範圍,解決發展空間嚴重不足問題”。文件中雖未提及深圳字眼,但不少人表示深圳的的發展空間不足已經引起中央關注,必要的時候,不排除予以擴容。

究竟向誰要地?三件事引發的深圳“擴容”思考!

第三件是關於擴容回顧,過去十年裡,包括合肥、成都、西安、濟南、長春5個城市已經實現擴容。

三者聯繫起來,就很容易理解了,現在大家對深圳“擴容”的關注很高,成功擴容的城市也是有先例的,且不止一個,華東、華北、東北、西北、西南都有,現在國家層面也支持必要的時候可以調整行政區管轄範圍,解決發展空間不足的問題,這個表述對深圳這樣面積小、功能大的中心城市來說,是利好。

所以,深圳會“擴容”嗎?

天天說錢創始人劉曉博早先給了一個觀點:2019年濟南實現了擴容,2020年至少會有一個大城市實現擴容。從城市人口、經濟總量跟面積的反差看,深圳最應該擴容。

那麼問題來了,向誰要地?

PART.1

兩種聲音

“內部擴容”與“外部擴容”

從1980年深圳特區建立,到2020年,深圳特區發展40年,GDP從2.7億到了2.6萬億,人口從30萬到了2500萬。

深圳的發展真的非常快,但深圳這座城市面積很小,如果不包括深汕合作區,不到2000平方公里,城域面積已開發到極限。

2005年,深圳就已經提出四個難以為繼,包括土地和空間、能源和水資源、人口、環境承載力,因此出現了現在高密度、高房價、高租金、低配套、低供給的“三高兩低”局面。

最可怕的是,深圳每年還有幾十萬的人口進入,以及大量的企業入駐。

尤其是從去年818先行示範區上升國家戰略之後,深圳要對標紐約倫敦巴黎,到本世紀中葉將建成全球標杆城市,深圳擔負了重要使命,也承擔了更大的壓力。

要完成這個宏偉目標,背後是大量人才和企業的湧進。而1977平方公里的深圳,空間發展已經難以為繼,在用地有限的情況下,應該通過什麼方式來拓展空間?

現在又有兩種聲音,1、深圳“內部擴容”,2、深圳“外部擴容”。

“內部擴容”,包括舊改、向上提高容積率、向下挖地、填海等,但是內擴,短時間內可以一定程度地釋放城市空間,增加城市承載力,但是長遠來看“治標不治本”。

這點也在被驗證,這些年深圳一直有在進行一些內擴的動作,比如,近十幾年如火如荼的舊改,2019年開年宣佈全市提高容積率,開發利用了5200萬平的地下空間等等。釋放空間的同時,負面影響也開始呈現,據相關部門統計,深圳土地開發強度已經超過50%,遠高於30%的國際警戒線,城市環境品質和舒適度也有所降低。

究竟向誰要地?三件事引發的深圳“擴容”思考!

填海呢?也可以,半個南山區就是填海填出來的。但是填海的成本太大,一是時間因素,40年來陸陸續續也只填了幾十平方公里的海,二是填海帶來了嚴峻的環境問題,民怨沸騰。

從這個角度來講,相比深圳“內部擴容”,確實有向周邊擴容的迫切需求,即深圳“外部擴容”。

PART.2

深圳“外部擴容”

該向誰要地?

通過深圳“外部擴容”,局部調整行政區劃,使區域資源配置和經濟運行更加通暢、合理,

這種方式聽起來更具可行性。

其實調整行政區劃,這種可能性也不是沒有。

參考濟南,為了更好對接、服務、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雄安新區建設,去年1月9日濟南“吞併”了旁邊的地級市萊蕪,面積從7978躍到了10244平方公里,擴容比例28%。

合肥,中心城市擴容典型案例,2011年地級市巢湖分為三個部分,被合肥、馬鞍山、蕪湖“分晉”,合肥面積由7085增加到11496平方公里,增加62%。

究竟向誰要地?三件事引發的深圳“擴容”思考!


究竟向誰要地?三件事引發的深圳“擴容”思考!

而今深圳“擴容”,中國城市經濟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宋丁認為,實則是為了最大限度發揮深圳作為大灣區核心城市的作用,為了使區域資源更加合理融合利用,為了讓大灣區區域經濟得到更加高效的發展。

從這個意義上說,深圳的行政區劃性擴容是必要的,是符合都市圈和大灣區長遠發展趨勢要求的,因而是可能的

今年深圳會不會真有行政區劃性擴容的事發生?雖然短期不太好判斷,但長期看,擴容概率很高。

之前我們看深圳的發展是一路向西的,後來出現了深圳東進戰略,以及成立了深汕合作區,這就是一大信號,深圳正在往周邊片區發展。

那麼,深圳“擴容”,該向誰要地?

來看下深圳擴容的方向,往東,是惠州;往南,是香港;往西,是海域;往北,是東莞。

究竟向誰要地?三件事引發的深圳“擴容”思考!

往香港擴容,就不用考慮了,香港人民不同意。

往香港、向西填海可行性不大,只剩下往東和往北了,即東莞和惠州,也是這段時間大家重點討論的兩個區域。

究竟向誰要地?三件事引發的深圳“擴容”思考!

PART.3

往東惠州、往北東莞

不妨從多方面做個考量

東莞和惠州,哪裡最有可能被劃入呢?

我們不妨從距離、空間、交通、戰略意義、城市發展等多個角度考量。

1、看距離,惠州=東莞。

東莞和惠州都是臨深城市,距離深圳都很近。

東莞的鳳崗被視為“深圳裡”,像一個三角形的楔子一樣插入到深圳版圖裡來,甚至比深圳有些地方到福田還要近,所以鳳崗也被視為最有可能加入深圳擴容的種子選手。

再看惠州,分別與深圳的龍崗區、坪山區、大鵬新區三個區直接接壤,其中的惠陽和大亞灣,更是與深圳“僅一路之隔”

從距離上看,東莞、惠州優勢一樣,鳳崗、惠陽、大亞灣這三個片區,劃入深圳“擴容”的呼聲最高。

究竟向誰要地?三件事引發的深圳“擴容”思考!


究竟向誰要地?三件事引發的深圳“擴容”思考!

2、看空間,惠州>東莞。

當前的土地匱乏,已經成為深圳建設示範區的最大制約,深圳需要尋找空間來承接相應的產業轉移和升級,東莞和惠州誰還有發展空間?

東莞比深圳大不了多少地方,區域面積是2460平方公里。而且東莞和深圳有點類似,開發強度比較大,40年下來也是高密度發展,加上早些年作為世界的工廠,東莞已經是發展得比較快了,土地開發強度逼近50%

相比之下,惠州土地開發強度僅約為9%,區域面積11347平方公里,在大灣區城市中土地面積排第2位,約佔整個粵港澳大灣區面積的1/5,幾乎是廣州、深圳、東莞面積之和,也是臨深當中有最多可供開發土地的城市。

究竟向誰要地?三件事引發的深圳“擴容”思考!

從這個角度考慮,東莞不太符合有土地發展空間這樣的條件,如果擴容到惠州,它對深圳的意義更大一些,因為它有土地、有發展空間。

3、看交通,惠州>東莞。

從現實的交通考慮,如果要擴容,最好是交通條件比較完善的區域,要有一些現成的交通配套,尤其要有高鐵站,方便兩地往來。

東莞和深圳的交通聯繫,有已通車的穗莞深城際,東莞西到深圳機場最快約30分鐘,現在又確定該線路延長到前海、皇崗口岸,加上線路站點密度接近地鐵,關注度自然就高。

另外有建設中的贛深高鐵,和規劃中的廣深第二高鐵、深圳地鐵10號線東延段,但是廣深第二高鐵爭取是2030年通車,換言之還要等10年才可能有機會兌現。

究竟向誰要地?三件事引發的深圳“擴容”思考!

惠州交通有什麼?除了規劃中的深圳地鐵14號線、16號線延長線,惠州本身有已建成的惠州南站、惠東站,從惠州南站乘廈深高鐵十分方便,每隔20分鐘左右就有一趟車,10分鐘到深圳坪山站、30分鐘左右到深圳北,在深圳北又可以換乘廣深港高鐵去香港。

今年深圳又增加了深惠城際、深大城際、深汕高鐵三條城際線,在惠州都有設站,且計劃年內全開工。其中深汕高鐵又在惠州南站交匯,也就是說惠州南站直達深圳北和西麗站,兩地通勤縮短在30分鐘。

另外,惠州北站正在建設中

,是繼深圳北、廣州南之後,灣區第三大樞紐中心,規劃打造44平方公里北站TOD新城,7軌雙高速,匯聚贛深高鐵、深惠城軌等,惠州北站預計明年正式通車,這個可以期待一下。

究竟向誰要地?三件事引發的深圳“擴容”思考!


究竟向誰要地?三件事引發的深圳“擴容”思考!


究竟向誰要地?三件事引發的深圳“擴容”思考!

不難看出,惠州是目前臨深中交通條件比較完善的片區,也是“已有交通+規劃交通”最多的地方。在交通方面,惠州勝出。

4、從戰略意義上看,惠州勝。

現在深汕合作區納入深圳版圖,是深圳第11區,兩者之間剛好隔了惠陽、大亞灣和惠東這幾個區,若要專門跨過惠灣區域到達深汕合作區,實則有些多此一舉。

相反,假如深圳未來向東擴容,把這幾個區覆蓋進來,惠州作為聯通深汕合作區、深河合作區的飛地,更利於各個區域的聯合發展,所以現在很多人習慣將惠州看成“深圳的第10.5區”。

究竟向誰要地?三件事引發的深圳“擴容”思考!

5、從城市發展角度考慮,惠州勝。

深圳作為先行示範區,就是要先進帶動後進。現在成立深汕合作區、謀劃深圳和河源的合作區,主要是為了

輻射粵東北,帶動原來這些落後地區的發展。

所以從這個角度考慮,深圳向東擴容更合適一點,可帶動包括河源、惠州、汕尾等地的發展。

綜合這幾個角度考慮,我們認為如果深圳未來要擴容,資源配置最合理的方向就是往東擴,到惠陽、大亞灣這些區域。當然,擴容不是一廂情願,也取決各城市間的理解和支持。

深圳如果不擴容該怎麼辦?就算不從政策層面去宣佈深圳擴容,也擋不住“深圳居住外溢”這一現狀,仍會有大批人去到那些軌道交通和生活配套不斷完善的片區置業。

比如臨深的惠陽、大亞灣,除去投資目的,仍有部分人出於切實的居住需求,尤其是惠州南站附近受追捧,在滿足了交通出行方便的前提下,附近有星河丹堤這樣的大盤可選擇,購物中心、影院、圖書館、體育公園等日常生活配套也都有,加上有華南師大附屬學校,這樣一來,置業在這邊,既滿足了平時在深圳工作的需求,又能滿足生活所需,讓孩子接受幼兒園到高中不錯的教育,何樂而不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