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花传奇外援:中国足球毫无仪式感 夺冠20年庆一场饭局了事

莎沙在申花历史外援排行榜上几乎没有存在价值,他的名字被翻译成“萨沙”、“莎莎”等各式各样的。甲A初期,他像是瓦洛嘉的陪衬,而媒体也将报纸版面都留给了21岁的年轻前锋。只有在徐根宝《风雨六载》回忆录里,莎沙对于球队的作用才被明确定性。

徐根宝认为,能踢多个位置的莎沙,是申花1995年夺得甲A联赛冠军不可或缺的“万金油”。

申花传奇外援:中国足球毫无仪式感 夺冠20年庆一场饭局了事

中国的踢球经历让他在俄罗斯买车买房

他勤奋、积极、跑动范围大、拦截凶狠,极其符合“抢逼围”战术体系。1995年,莎莎成为除门将以外,唯一一个占据主力位置的外籍球员。在申花两个赛季,他共出场40次,为球队夺冠立下汗马功劳。

莎沙比瓦洛嘉大12岁,1994年到上海时差不多33岁。在瓦洛嘉迷失状态时,莎沙像个老大哥一样,给他各种支持。他们在上海结下的友谊,此后二十年里在圣彼得堡还一直保持着。他戴着墨镜,不苟言笑,脖子上戴着大金链子,静默时有一种威严感笼罩着,就像电影里那种黑帮老大一般。

1996年,莎沙转会甲B上海浦东,又踢了一年。此后,他回到俄罗斯短暂的踢过一阵球,退役后他先是干足球经理人的工作,随着俄罗斯国内经济状况不景气,公司倒闭后,莎沙完全跳出足球,选择在俄罗斯最大的通讯运营商做安保。

每到周末时,他才换上球衣球鞋,恢复到年轻时的装扮。在圣彼得堡野球圈,他效力于两支球队,能踢守门员以外的任何位置。他自信满满的说,“别看瓦洛嘉年轻,我现在防守他仍然没有问题。”

他带我们来到郊区的体育场拍摄,气场十足,像传说中的江湖大哥那样,支配着这块地盘上的一切。他说,“你们要有空,可以去我的乡村别墅看看。”

申花传奇外援:中国足球毫无仪式感 夺冠20年庆一场饭局了事

2015年,莎沙和瓦洛嘉重回上海拜访徐根宝

二十年前,徐根宝评价,莎沙是个特别重感情的人。1994年联赛结束后,他们一直等到发了奖章奖牌才回俄罗斯,而在他的家里,至今还保存着在上海踢球期间的照片、奖杯等,就连当年白玉兰宾馆为他送的生日礼物,他都保存着。

他对当年的经历记忆尤深。在江湾基地,每个只有单人小木床可睡,莎沙说,“当时我直接傻眼了,在俄罗斯,这都是关犯人的监狱里才有的床。而且每张床上只有一张薄薄的床垫,所以我问队里多要上几张床垫,两三张堆在一起,才能感觉柔软一些,好睡觉。”

有一回客场比赛,莎沙和一名中国球员同住一间房。酒店的床垫很软,他暗自高兴终于可以舒舒服服睡一觉了,一转身却发现这名队友把床垫拿地上,直接就睡地上了,原来他觉得这床太软了,完全睡不习惯。莎沙每次讲到这里,都要开心地笑上一会儿。

二十年后,他和瓦洛嘉每人自掏腰包4000多欧元,然后携家带口地回故地重游。他们签了个7天的短期旅游签证,只为了看看他们当初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莎沙说,这么多年一直没人联系,他以为上海早就把他们遗忘了。

和之前一样,再回上海他的名字仍然被屏蔽了,就连住宿酒店打出的横幅,也是“欢迎瓦洛嘉先生入住”。见到他不高兴,瓦洛嘉和他开玩笑说,“今天是我,明天、后天都会写上你的名字。”

申花传奇外援:中国足球毫无仪式感 夺冠20年庆一场饭局了事

在申花踢球时的莎沙

尽管见到了徐根宝、范志毅等昔日教练和队友,但莎沙对这趟旅程还是有些失望。他以为在申花夺冠20周年,会看到盛大隆重的纪念场面,可惜的是,他和二十余名老朋友的见面会仅仅是个饭局,还有几人因为各种原因也不在场。

在上海几天,他们去了虹口足球场,逛了外滩,还专门去了康桥基地,并在那里见到了当年的队友毛毅军。在申花的荣誉柱前,两人找到了自己的名字。让莎沙耿耿于怀的是,他的名字被写错了一个字母。

莎沙说,在俄罗斯这样的安排简直不可想象,中国(足球)太缺乏仪式感。他们会选择5年、10年的这样的重要节点,就像二战胜利日那样去纪念。他认为这样的活动,是对后辈最好的教育和传承。

当年在上海,莎沙每个月能挣到1000美元。1994年结束时,他花8000美元,在圣彼得堡买了一辆拉达牌轿车。他还买了一套60多平米的房子,装修完毕后,他把申花队旗,前三名的奖章,全部挂在墙上。徐根宝说,“我没想到他对荣誉看得那么重。”

虽然现在的中超充斥着大量高水平外援,他们一天的工资要比莎沙一个月赚的还要高。他说,“我们不会去羡慕这些东西,我们已经足够幸运。能和申花一起拿到1995年冠军,对我来说,才是足球生涯中重要而宝贵的经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