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越是在不如意的時候,越要遵守這兩條天機,越早否極泰來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這句話大家都耳熟能詳。其實這句話最早語出《晉書·羊祜傳》,后辛棄疾也有一首詞《賀新郎·用前韻再賦》中說道:“嘆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

是啊,人生的事,十件裡有八九件是不完全符合你的心意。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煩惱,比如工作上雜亂的瑣事,身體上偶爾的疾病,情感上的磕磕碰碰……

面對這些不如意的時候,我們總是會表現得手忙腳亂,很想馬上擺脫它,但事實恰恰相反,不如意仍舊會讓你不如意。所以,人越是在不如意的時候,越是要懂得這幾點,才會越早否極泰來。

人越是在不如意的時候,越要遵守這兩條天機,越早否極泰來

一、 要保持樂觀,開朗的胸襟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學而》篇中說:“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一個人一生中沒有被人瞭解,雖然有學問而沒有發展的機會,還是不怨天尤人,能達到這樣的修養是很難的。所以君子要做到坦蕩蕩,胸襟永遠是光風霽月(形容雨過天晴時萬物明淨的景象,也比喻開闊的胸襟和心地)。

內心要保持這樣的境界,無論得意還是不如意的時候,都保持樂觀的心態,待人親和沒有怨念,是自然而然開闊的胸襟,而不是盲目的樂觀。

千萬不要“小人長慼慼”,心裡永遠裝著事情,心胸狹隘,不要覺得誰對不起自己,不要覺得這個社會對自己怎麼不好,也不要想著這個事那個事對自己不利。心裡憂愁、煩悶、痛苦,這樣是不對的,要養成坦蕩蕩的胸襟。

人越是在不如意的時候,越要遵守這兩條天機,越早否極泰來

二、要學會自省,要注意儀態

《孟子》雲:“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

人經常犯錯,肯反省自己,然後能改過。心裡感受痛苦壓迫,然後冷靜的衡量、考慮,然後去做好事,做好人。瞭解到外部的環境,看到了別人的情況,反省自己,就明白了。

在生活中,不管是否有錯,要學會反省自己,同時要觀察瞭解外部的環境,瞭解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思過而後能喻。

在不如意的時候,要注意自己的儀態,不能因為失意就懶惰,邋里邋遢。不如意時,勤理髮,把自己收拾的乾乾淨淨,儀表整潔;勤洗衣服,哪怕衣服不多也要乾淨整潔,精神抖擻。把自己所處的環境,整理的乾淨規矩。這也是“徵於色,發於聲”。

人越是在不如意的時候,越要遵守這兩條天機,越早否極泰來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不如意時,從內到外改變自己,懂得這兩點,否極泰來可期。不如意尚且如此,人生得意時更要保持好這兩點,才能福運延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