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凤贪的钱都去哪儿了?

王熙凤贪了那么多钱,钱都到娘家去了吗?

王熙凤是荣国府里长房长媳,但是因为各种原因,她当了荣国府一部分家,咱说一部分是因为大权还是在王夫人手里,她处理的大小事情,有很多还是需要向王夫人汇报的,只要王夫人不满意或者说王熙凤生病不能理事,王夫人还是一声令下,权力就回归了的。

王熙凤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她狠起来可以要人命,她善起来也让人动容,她动起心思来,任是谁都比不过,她是一个恶管家,却是一个好母亲,她是一个复杂的立体的人物。

和许多女人一样,她也爱钱。她利用时间差,把贾府上下人等的月钱拿去放高利贷,一年可捞近一千两银子,这个事情不是没有人知道的,但她一直这样做,可见是财帛动人心;为了争口气,也为了三千两银子,她利用贾琏的关系,把守备儿子和张金哥间接送进了西天;尤二姐的事情被她知道后,她大闹宁国府,赚了尤氏五百两银子;贾琏借贾母的东西当银子,凤姐要他的利钱……

王熙凤爱钱绝对是出了名的,可是说句实话,有谁真不爱钱?人生而为人,没有钱万万不行,尤其是生活在贾府这样一个地方,人人两只富贵眼,没有钱的人,是注定要被人瞧不起的,比如说平儿丢了手镯,她就怀疑是邢岫烟的丫头拿了,虽然平儿没有冒冒失失地去找她,事后证明也不是她干的,但是在贾府,贫穷是原罪。从这点上来说,王熙凤爱钱,没什么特别,大家都一样。

钱过她手,她必然地会留一些。她的钱,不止一个人猜。赵姨娘曾经说过:“了不得,了不得,提起这个主,这一份家私,要不都叫他搬送到娘家去,我也不是个人。”在赵姨娘看来,王熙凤贪的这些钱,都往王家去了。

贾琏也曾经怀疑过她,王熙凤是怎么说的呢?她说:“我有三千五万,不是赚的你的。如今里里外外上上下下背着我嚼说我的不少,就差你来说了,可知没家亲引不出外鬼来。我们王家可那里来的钱,都是你们贾家赚的。别叫我恶心了。你们看着你家什么石崇邓通。把我王家的地缝子扫一扫,就够你们过一辈子呢。说出来的话也不怕臊!现有对证,把太太和我的嫁妆细看看,比一比你们的,那一样是配不上你们的。”

王熙凤一句话说完了,她们王家有的是钱,地缝子扫一扫就够贾家过一辈子,怎么会稀缺她赚的这么点子钱呢?

王熙凤贪的钱都去哪儿了?

而赵姨娘说过的话,自然不能作准。是因为赵姨娘在某些方面,其实是很糊涂的。举个简单例子,在她和马道婆联手算计贾宝玉和王熙凤之前,她说过一番话,那大意就是说现在虽然她还没钱,但是只要这两个人一死,她的环儿就可以接手这一堆家产,到时候想怎么用就怎么用。瞧瞧这话说的,荣国府的继承权原本在贾赦一房,贾母偏心不按常理出牌,把家产的管理权交给了二房,但是事实上荣国府并没有分家产,就算贾宝玉死了,贾琏还活着,还有贾兰,最后才轮得到庶子贾环,可是赵姨娘压根就不考虑长房长子和二房嫡长孙,直接跨过去,意想中让贾环接了这份巨额家私,不糊涂吗?在她眼里,女人嘛,肯定都是和她一样顾着娘家的,王家再有钱,王熙凤肯定也是要顾着的。

这话当然不完全错,王熙凤肯定会顾一些家里,但不至于把钱都往娘家搬。贾府的媳妇不把钱财搬娘家的多了去了,比如说尤氏,比如说邢夫人,王夫人,也不见谁没事就搬银子回去啊。她们都各有各的情况,两位王家姑娘的娘家,比贾府更有钱,根本用不着照顾。

她赚来的钱,其实有很多,已经陷进了贾府的沼泽了,都贴进去了。

王熙凤接手时的贾府大抵是一个什么状态?

外人冷子兴(王夫人陪房周瑞家的女婿)说:“……安富尊荣的尽多,运筹谋划者无一;其日用排场费用,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

凤姐自己说:“外面看着虽是烈烈轰轰,不知大有大的难处,说与人也未必信呢!”

贾府的用度实在是多,不说下人们就是三等仆妇,穿吃用度已是不凡,更别说主子一层,全都是过惯了幸福的生活,秦可卿死后,贾珍大办丧事,说不用存心省钱,要面子好看才行;年轻的子侄们,全都是纨绔子弟,今日会酒,明日观花,聚赌啥的,没有不做的,而这些,又有哪一项不是要花钱的呢?荣国府里也差不多,不说贾赦大手大脚,今天美女,明天古玩的,就是贾政这边,造个大观园,都不知用了多少钱。贾元春省亲,看过园内外后感叹:“太奢华过费了!”她再三再四地叮嘱,一定不能再这样奢华靡费了……

主子们聚个餐,吃个螃蟹就得二十两银子,更别说各种其他开支了。日常用度,各种节庆,还有时不时地打秋风的,如夏太监啊一二千银子不当回事,事实上贾府的收入很有限,官俸微薄(没几人当官),等皇上的赏赐会饿死人,同僚间的各种吃请,田庄的亏欠,要命的是贾府的办事人员大肆中饱私囊,不说赖大家的,儿子都能捐官,就是贾芸只是进园子种树一项,就领了二百两银子,买相关的东西才用五十两,至于贾芹等采买女戏子等,拿了几万两银子,这办事过手,能捞得太多了,就是个厨房的管事,下人们也争着抢着做,可见油水之多。

说得更简单点就是贾府要面子,排场要大,收入又少,外面看着赫赫国公府,但实际上内囊渐干。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王熙凤做为掌家娘子,有的时候未必就不知道这里头的事,凭她的精明,自然是明白的,可是积弊难除,个个都不是好动的,牵一发而动全身,她也只好拆西墙补东墙,又想面子上做得好看,人人夸她能干,又难补这无底的窟窿。可是事实是,做得好了,钱不够用,做得差了,人人都说她没用,她是个好强的性子,总想着面子上好看些,可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于是她操碎了心,操劳太过,终于身子越来越垮。最后,“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赵姨娘等人,说话也不过过脑子,只是一味地妒恨,说出来的自然就有些偏,当不得真,当不得准。(婉如清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