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坑了王熙凤的自己人

出了绣春囊事件,王熙凤希望趁机加强对大观园的管理,其中一条措施是“把周瑞媳妇、旺儿媳妇等四五个贴近不能走话的人安插进园里”。

这个坑了王熙凤的自己人

周瑞媳妇、旺儿媳妇、以及稍后点明的吴兴家的、郑华家的、来喜家的这五个人,看来是“贴近不能走话的人”,也就是亲信、自己人。这五个人什么来历?书中说是五家陪房。但并不是一个人的陪房,像周瑞家的,是“太太陪房”,而旺儿媳妇,则是王熙凤的陪房。不过王夫人和王熙凤是姑侄,都可以看作王家的陪房。

这个坑了王熙凤的自己人

旺儿夫妻跟着王熙凤,做了很多隐秘事,像行贿长安节度云光、调查尤二姐底细、挑唆张华告状、暗杀张华等等。他们也得到了回报,彩霞这个“出落得越发好了”的姑娘,就是在王熙凤的直接干涉下,被迫嫁给他们不争气的儿子。

这个坑了王熙凤的自己人

但是周瑞家的,似乎没那么得宠。在前文,她只管“跟太太奶奶们出门的事”,偶然破例替刘姥姥送了一回信,又揽上派送宫花的活,被林黛玉喷得一脸是屁。连他儿子喝醉酒犯错,也还得赖嬷嬷求情,才避免了被撵出去的下场。

周瑞家也不是没有辉煌过。她的女儿嫁给了古董商人冷子兴,显然是“放出去,与本人父母自便”,像赖尚荣一样脱离奴籍。这是一种殊荣。

这个坑了王熙凤的自己人

那么,周瑞家的是怎么越混越差,混到“不管事”的地步的?可能是王夫人不善于培植私人势力,对陪房没有另眼看待,但也有她自己的原因。我们看看“嫌隙人有心生嫌隙”一回,周瑞家的在邢夫人和王熙凤的婆媳矛盾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这个坑了王熙凤的自己人

婆子(不知姓名,只知道她的亲家姓费,是邢夫人的陪房)喝了酒,顶撞尤氏的丫头。尤氏生了气,被两个姑子、宝琴、湘云劝阻。周瑞家的听说之后,跑到尤氏跟前卖好献殷勤。周瑞家的“得便出来,便把方才的事回了凤姐”。

本来已经平息了的事,她又跑来报告王熙凤,明显有“无事献殷勤”的嫌疑。这就是她的性格。但是王熙凤管家,事无巨细,都应该有所了解。所以她的汇报,也不算错。

这个坑了王熙凤的自己人

问题是王熙凤处罚这两个婆子,让记上名字,“等过了这几日”,再捆起来处罚。周瑞家的听了,却“巴不得一声儿”“出来了便命”人叫管家婆,又“传人立刻捆起”两个婆子。

看出来了吗?王熙凤的命令是“过了这几日”,周瑞的执行却是“立刻”。

按照王熙凤的性格,应该是她“立刻”才对,怎么这次迟缓,非要“过了这几日”呢?其实跟宝琴等人劝阻尤氏的理由是一样的:“今日老祖宗千秋”。贾母的生日期间,不便动刑罚。宝琴等人劝阻尤氏,倒不一定是偏袒那两个不知名的婆子,一大半是保护尤,避免她在贾母生日期间生气闹事,惹贾母众人不快。

这个坑了王熙凤的自己人

王熙凤要求“过了这几日”,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而周瑞家的“立刻”,并不是为了令行禁止、严格执行领导命令,而是“素日因与这几个人不睦”,顺手牵羊,公报私仇。

这一公报私仇不要紧,就把王熙凤葬送了。本来这两个婆子犯的也不是什么大错,尤氏无非争个面子。如果有“过了这几日”的缓冲,两个婆子酒醒以后,经人一劝,马上找到尤氏面前陪个不是,事情也就过去了。结果被周瑞家的这一“立刻”,两个婆子被捆,惊动了亲家费婆子,转求于邢夫人。

这个坑了王熙凤的自己人

邢夫人对王熙凤的不满由来已久,正找不到机会了。这一来天赐良机,表面是“陪笑和凤姐求情”,却故意选了“当着许多人”的场合,还说“老太太的好日子,发狠的还舍钱舍米,周贫济老,咱们家先倒折磨起老人家来了”。

瞧不出邢夫人,也有这翻口才。犯罪处罚搁到一边,只说王熙凤“折磨老人家”,一边指责不体恤下人(这是真的),一边诬陷不尊重贾母(这是附会),说完还不等解释,扭头就走。把个凤姐僵在当地,“又羞又气”“憋得脸紫涨”。

这个坑了王熙凤的自己人

再加上个不分敌我的王夫人:“珍哥儿媳妇也不是外人,也不用这些虚礼”,绕过凤姐直接下令放人;再加上人貌合神离的尤氏:“连我并不知道,你原也太多事了”,反倒唱起红脸来。凤姐这“这几年的脸面”,基本丢得不剩什么了。

两个婆子、尤氏、邢夫人、王夫人,主仆敌我,都站到一条阵线上,共同反对王熙凤,关键就是“立刻”捆人,给了他们把柄。而这个把柄,不是王熙凤的疏忽,完全是周瑞家的故意——是故意公报私仇,可不是故意陷害王熙凤。

这个坑了王熙凤的自己人

王熙凤想必也知道周瑞家的不是故意陷害,所以事后并没有指责或者疏远,反而更加重用。一来,周瑞家的身处外围,才会错判形势,忽略了贾母生日这关键点;二来,王熙凤看到众叛亲离,已经没几个“自己人”,不得不加紧培植私人势力。哪怕是周瑞家的这样的猪队友,也得赶紧拉过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