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退休大佬接连发话

周末无大事。但有两位大佬的讲话,值得一读。

一位是卸任不久的央行行长周小川,周行长建议人民币国际化要保持低调。

他是这么解释的:

人民币国际化不是我们自己说了算,关键在于市场参与者要愿意使用人民币。所以,我认为不应把曲调唱得太高。另外,人民币国际化是比较长期的任务,如果曲调太高,反而会引起不必要的猜想。过高的曲调和在人民币自由使用在各个领域中所占的比重也有点脱节,不应说太多。

这个论调有点意思,类似之前有人重提某前领导的闷声发大财。

事实上,鸟哥觉得,一个国家到了一定程度,有些事不是你想低调就能低调得起来的。毕竟体量在那里,别人一定能看得到。有心人你怎么躲都躲不过。

小川行长还透露了一个其实早已存在的问题:

周小川:美国在最近若干年开始比较倚重金融制裁。过去,国际上如果出现什么问题,有政治解决途径、外交解决途径、军事解决途径。上个世纪,各国可能没怎么使用过金融制裁途径,但是现在金融制裁变得比较普遍。金融制裁也许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及支付结算货币的作用:一方面,大家会抱怨制裁决策是否公平;另一方面,被制裁国家的支付、自由市场交易乃至金融机构存在一定问题,会寻找其他货币解决问题, 尽管有可能这些国家并不觉得其他货币在各项评比上强于美元。

虽然货币战争不是像宋鸿兵那样阴谋论,但的的确确存在。

但是很遗憾中国很少有对这方面的成体系的应对手段,以及如何利用金融制裁的研究。

这是朝野共同需要解决的问题。

另一位大佬是黄奇帆,旗帜鲜明地提到了振兴股市,并开出了六大药方,值得细读:

第一,尽快建立有效的退市制度,打破A股市场的“刚性兑付”。注册制和退市制度是资本市场的根基性制度,注册制是方向,退市制度是前提,什么时候退市制度到位了,注册制就能顺理成章地出台。

第二,鼓励上市公司回购并注销本公司股票。今年以来,仅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回购并注销股票数额接近6000亿美元。当下,A股市场大量上市公司股价跌破净资产,大量股权质押贷款频频暴雷,股市下跌更加剧股权质押贷款风险,如此恶性循环,不仅暴露了主权资本价格控制权旁落的风险,而且推高了我国以资产价值计算的企业杠杆率。理论上讲,股价破净是最适宜上市公司回购并注销股票的时候。资本市场需要从监管角度破除一些制度障碍,鼓励上市公司以自有资金回购并注销股票。

第三,遏制大股东高位套现、减持股份的行为。可考虑由监管层牵头,改变当前大股东减持之后才披露的做法,规定前10大股东减持股份必须提前一周公开信息披露,其意义在于维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

第四,大力发展VC、PE等各类私募基金。好的VC、PE公司应当具有好的业绩回报、有好的投资理念、有好的公司组织架构和较高的管理效率。

第五,鼓励“独角兽”企业在股市健康发展。如果一家企业已在境外上市多年,已处成熟阶段,未来只能靠规模扩张实现增长,这样的企业以CDR方式高价回归A股,基本就是“圈钱”,只会给投资者带来高风险。事实上,我国新三板企业中有一些极具潜质可能发展成为“独角兽”的公司,只要VC、PE发展得好,就一定能把它们挖掘出来。

第六,以企业年金、补充养老保险作为资本市场的源头活水。中国企业年金相当于是“中国版401K”补充养老计划,但运行十余年,2016年底总规模刚达到1.1万亿元,尚不足GDP的2%,而且90%企业年金来自大型企业,这说明我国在这方面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年金方面存在巨大提升空间。可以充分利用税收优惠的政策杠杆,撬动数倍、数十倍规模的长期稳定企业年金性质的股权资本,强化资本市场的机构投资者实力,为中国经济未来和股市长期健康发展积蓄力量。

黄奇帆现在是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之前是重庆市长,被誉为最懂金融的市长。

对于黄主任的六个药方,鸟哥还是比较赞同的,其中第二条和第五条鸟哥觉得非常值得思考。

我们需要独角兽企业回归,但也要甄别种类,什么样的独角兽企业才是我们需要的,已经国外高达几千亿市值的独角兽企业,真的需要回来吗?

与其给大企业锦上添花,不如给小企业雪中送炭。

但是目前来看,这种情况一时半会得不到改变。

毕竟财经委不管股市,要振兴股市,还是得证监会来。

指望证监会?

我们还是来期待市场自然下跌,跌出一个真正的市场大底吧。

周末,土耳其里拉暴跌,一天暴跌18%,恐慌情绪传导,欧美股市周五齐跌。

周一A股应该会受此影响,但没什么好担心的。

一场熊市的末尾,机会永远都是跌出来的。

勇于买跌。

两位退休大佬接连发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