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中药桂枝的20种配伍,外感热病、内伤杂病皆可治之!

所谓经方是指中医经典著作中的方剂。经方在临床上应用的范围很广,不仅外感热病、内伤杂病可以使用,其他科亦可使用,如陈达夫用于眼科(《眼科六经法要》),李树勋用于儿科(《六经辨证在儿科的应用》)。

老中医:中药桂枝的20种配伍,外感热病、内伤杂病皆可治之!

经方桂枝剂是指《伤寒杂病论》中桂枝和其它药物组成的方剂,有二十余首,由于配伍不同,作用亦异。现用以法统方的方法,联系皮肤科的实际,综合有关文献和自己的体会,介绍于下:

桂枝食疗作用

桂枝味辛甘、性温,归心、肺、膀胱经

香辣行散,体轻升浮;具有散寒解表,温经通脉,通阳化气的功效主治风寒表症,寒湿痹痛,四肢厥冷,经闭痛经,蓄血,胸痹,心悸,痰饮,小便不利。

老中医:中药桂枝的20种配伍,外感热病、内伤杂病皆可治之!

作者定义的桂枝剂是《伤寒杂病论》中桂枝和其它药物组成的方剂,桂枝不一定是主要药物,但一定是不可或缺的药物。本文所列举的这些方剂在皮肤科疾病中的应用,对于经方在不同疾病中的运用有示范作用。如作者所言:“经方桂枝剂应用于皮肤病,这是异病同治法则的运用”。

一、桂枝汤

材料: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

做法:上五味,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

注意点: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取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取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不汗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引自《伤寒论》,下同。)

老中医:中药桂枝的20种配伍,外感热病、内伤杂病皆可治之!

功效:

  • 1。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而脉浮弱者。
  • 2。病常自汗出,或时发热汗出者。
  • 3。发汗或下之,而表未解者。
  • 4。阳明病,脉迟,虽汗出多。而微恶寒,表未解者。
  • 5。病下利而脉浮弱者。

6。霍乱吐利止,而身疼不休者。

老中医:中药桂枝的20种配伍,外感热病、内伤杂病皆可治之!

二、桂枝加桂汤方

【辨证要点】治桂枝汤证而气上冲剧甚者。

三、桂枝加芍药汤方

【辨证要点】桂枝汤证见腹拘急而满痛者。

四、桂枝加大黄汤方

【辨证要点】桂枝加大黄汤证,即桂枝加芍药汤证又见里实拒按,或大便不通者。

五、桂枝加葛根汤方

【辨证要点】桂枝汤证,又见项背肌肉强急。

老中医:中药桂枝的20种配伍,外感热病、内伤杂病皆可治之!

六、栝蒌桂枝汤方

【辨证要点】病见桂枝汤证,又见痉挛拘急症状,口渴、脉沉者,可辨为本方证。

七、桂枝加黄芪汤方

【辨证要点】桂枝汤证更汗出恶风、不渴者,即表虚不固甚者宜用本方治之。

八、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方

【辨证要点】桂枝汤证汗出恶风、汗色黄粘、口渴者本方主之。

九、桂枝加附子汤方

【辨证要点】桂枝汤证更见汗出恶风明显,小便难,脉沉细、四肢微急者。

十、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方

【辨证要点】桂枝汤证更见身疼明显,纳差、脉沉迟者可选用本方。

老中医:中药桂枝的20种配伍,外感热病、内伤杂病皆可治之!

十一、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

【辨证要点】桂枝汤证,咳喘病人不论新久,见汗出恶风脉缓者宜用本方。

十二、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

【辨证要点】桂枝汤证兼见失精梦交、脉见虚象者多可与本方。

十三、小建中汤方

【辨证要点】桂枝汤证兼见腹中急痛,或见心悸而不呕者。

十四、当归建中汤方

【辨证要点】桂枝汤证又见血虚明显者。

十五、黄芪建中汤方

小建中汤证而有黄芪证者。

【辨证要点】里急腹痛,汗出恶风甚者宜本方主之。

老中医:中药桂枝的20种配伍,外感热病、内伤杂病皆可治之!

十六、黄芪桂枝五物汤方

【辨证要点】肢体麻木不仁,脉虚弱,无实象者可选用本方。

十七、桂枝去芍药汤方

【辨证要点】桂枝杨证又见寸脉浮关尺脉沉,症见胸满,或心悸头晕,或气上冲者可用本方治之。

十八、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方

【辨证要点】桂枝去芍药汤证又见脉沉细,症有恶寒者宜用本方。

十九、桂枝附子汤方

【辨证要点】表虚寒,关节痛疼,脉浮虚而涩者;可用本方治之。

二十、去桂加白术汤方

【辨证要点】桂枝附子汤证无气上冲,而见小便自利、大便偏干者。

本次桂枝配伍总结,基本上涵盖了常见的配伍药,即使是没有系统学习过的人,看了后,也很快就能了解。想要了解更多中医知识,欢迎关注小编!


分享到:


相關文章: